摘要:2015年夏天,当朱威廉的红色跑车飞驰过上海的二十年后,东北长白山山脚下聚集起了一群人。
第二十五辑:
IP不只是荧幕
2015年夏天,当朱威廉的红色跑车飞驰过上海的二十年后,东北长白山山脚下聚集起了一群人。
这群少男少女们打起了“等你十年又何妨,好过天涯各一方”的标语,仿佛一场盛大的狂欢,充满了仪式感。
在《盗墓笔记》设定的世界观里,这一年是“小哥”张起灵遁入长白山青铜门后十年出山的日子。
在南派三叔当年写这个桥段的时候,他可能不会想到,这本小说将会缔造现象级别的“出圈”效应,并开了一波卖“CP”狂潮。
一个男频小说能做到这一波,让晋江的一众爆款文情何以堪。
现实中,长白山当然没有青铜门,张起灵当然没有从长白山中走出来,但每年依旧会有书迷,聚集在长白山,宛如庆典。
时光荏苒,距离那个夏天,其实也已经过了十年的时间。这个十年,对于网络文学来说,其实也是一个新的时代在缓缓拉开帷幕。
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IP时代。
2015年,值得《盗墓笔记》粉丝铭记的,不只是长白山八月份的太阳,还有《盗墓笔记》的电视剧,登录爱奇艺平台。
这部以五毛钱特效著称的电视剧,其实无意之中开启了后来很多电视剧的先河,同时也宣布了大IP时代的到来。
时代不是突然来的,只是在某个历史河流滚滚向前的瞬间,出现了一个拐点。
《盗墓笔记》剧照(2015)
在这之前,并非没有网络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把时间往前调五年或者十年,清宫穿越小说在被书迷不断追捧了几年后,最终以《宫锁心玉》《步步惊心》为代表的一批影视剧一炮而红。
甚至再早一点,诸如《亮剑》等IP伴随着李云龙的大老粗形象火遍大江南北的时候,很多人甚至意识不到这些剧本来自网上的世界。
在网上购物对普通人还显得遥远的时代里,网上的文字变成电视剧和电影,实在是有些离奇。网络文学的作者们更愿意用实体出版和影视剧改编提高自己的地位,试图做到某种程度上的“洗白”。
毕竟第一个公认的网络文学作家加入作协,是在2008年之后的事情了。
网络文学
时间在2010年以后,世界线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改变。
假如我们把流潋紫等人的身份建构定义为第一代或者前几代的网络文学作家,那当年《甄嬛传》的横空出世,让所有人都见证了网络文学的作品,也有成为国民剧的可能性。
这部片子过于经典,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是很多人吃着午餐的下饭神剧。
这部由郑晓龙导演的剧,缔造了一批能被人们长期记住的荧屏形象,孙俪犀利的眼神和风情万种的身姿,伴随着陈建斌的一句句“嬛嬛”,重新定义了大众视角里的“后宫”。
如果你是一个熟悉网络文学的老读者,你肯定能从《甄嬛传》里面看到很多独属于网络文学的“爽文”桥段。
《甄嬛传》实体书
比如在后宫里面,余莺儿荡着秋千让甄嬛行礼,而身为后妃的甄嬛居然和皇上玩起了互不认识还互生情愫的恋爱剧。最后在甄嬛被欺负的时候,四爷神兵天降,把自己另一个媳妇余莺儿打入冷宫,顺便来个深情表白。
非常“晋江”的写法,不带任何逻辑性,主打一个爽文感,但在这之前,市场吃不准,这种爽文套路有没有大众去看。
什么样的剧本适合改编,至少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的选择上,所有人都慎之又慎。
在这之前,以青春娱乐风格主打的湖南台连续播出过《一起来看流星雨》,以及前文提到的《宫锁心玉》和《步步惊心》,都是他们的杰作。
不过他们也尝试过《大明王朝1566》这样的历史正剧,但很明显,这部神剧在当年并没有掀起太多浪花。
那些爆火的电视剧
网络文学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处境中,在这之前,人们更愿意相信《杜拉拉升职记》或者《亮剑》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才是网络文学中最好改编的代表,而皇帝和妃子之间的情情爱爱未必能成为主流。
但《甄嬛传》改变了这一切,网络文学的“爽文”桥段只要演员到位制作精良,也可能成为国民剧。
这就为后来很多IP的改编开了一条新路。
后续《盗墓笔记》和其他一批大IP的上马,在投资方眼里也就变得可能了起来。
但我们还是会下意识地去认为,发出那句“大人,时代变了”的,不是2011年的《甄嬛传》,而是2015年的《盗墓笔记》,尽管前者比起后者好看得多。
历史用无数的黑色幽默阐述过这样的真理:对的时间,比对的东西更重要。
四年的时间,中国人从3G还未完全普及的2011年迈入了智能机遍地开花的2015年。
小时候完完全全看着网络文学长大的一代人,已经拥有了初步的消费能力。
智能时代
在2015年的夏天,李易峰饰演的吴邪和杨洋饰演的“小哥”张起灵出现在了观众面前。在经过几集的快节奏剧情后,一群人齐聚七星鲁王宫,开启了探险之旅。
这部只有短短12集的电视剧,带着很多“网剧”和试水的色彩,甚至在开播之初,许多观众根本不知道这部电视剧到底有多长,因为片名就叫《盗墓笔记》,没有出现“七星鲁王宫”这样的标识。
但后来的数据表明,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水。早在上映之前,这部剧在网上的宣传就已经铺天盖地,又特意选择了学生们高三结束和暑假前后的时间上映,万众瞩目到了一塌糊涂的地步。
上映开始,便播了两集先导集。上线不到一天,点击量随即破亿,成为有史以来最快破亿的网剧,创下网剧首播最高纪录。
相关报道
也许《盗墓笔记》不是文笔最好的小说,但放眼全网,很少有哪部小说像《盗墓笔记》这样自带庞大的流量。
读者们为了追剧甚至可以毫不介意地接受五毛钱的特效和男主们只有颜值没有演技的拉胯表现。
为了最大程度上验证这一点,爱奇艺甚至做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当年所谓的影视剧网站会员,只不过是可以享受免广告的服务而已,但从《盗墓笔记》开始,以爱奇艺为代表的网站们开始自动加“buff”。
如果你开了爱奇艺的黄金会员,你就可以比其他普通观众多看到两集的剧情,即所谓的“超前点播”。最后的结果是仅仅靠着这笔收入,就足以让投资方赚得盆满钵满。
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爱奇艺开通vip的页面
资本方开始意识到,一本好的网络小说其实本身就自带读者。而经历过读者检验后,这也是一个极好的剧本。
而在当时,有大量的小说还未曾得到开发,那些在网络文学前十年沉积下来的经典,就像埋藏在深山中的武林秘籍一样,让资本和观众怦然心动。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阅文集团更像是一个结果,而非是手段。
阅文集团
吴文辉这批行业制定者看得非常清楚:
“因为在我们的平台上作家的价值是非常清楚、非常简单的,用户喜欢还是不喜欢,用户愿意为你付多少钱,已经形成了一个体系,那么新老作家之间流动的速度会非常快——只要你有足够的粉丝,你就可以成为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作家。”
在2015年之后的十年,上述的一切都在应验着。
我们当然还能找到更多的蛛丝马迹,证明2015年在网络文学史的不同寻常。
在这一年的下半年,由正午阳光制作的古装大片《琅琊榜》上映。
作为和《伪装者》一时瑜亮的作品且主演几乎完全复刻,很少有人关注到前者其实也是很典型的网文剧本。
《琅琊榜》剧照
“遥映人间冰雪样,暗香幽浮曲临江,遍识天下英雄路,俯首江左有梅郎”,这种上来就是帅到炸天的人设,有着很明显的女频文色彩在里面。
作为典型的“晋江出品”,假如你将《琅琊榜》定义为历史权谋剧,那它显然跟千禧年头十年的《雍正王朝》乃至《大明王朝1566》大相径庭。
你在剧里感受不到“每个人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或者“思危、思退、思变”这样的烧脑和权谋。
你很难相信,一个谋士,掌握着江湖第一大帮派,和掌握宫廷十万禁军的大统领勾肩搭背,自家前女友还是边境一方军阀。
都把剧本写成这样了,还要高呼“为了大义”计谋算尽,换成正常人高低得问一下最终boss梁帝一句:
“陛下何故造反?”
老版《三国演义》剧照
吐槽之下,其实也拉开了中国古装剧新的一页。
市场的趋势告诉人们,现实主义色彩的内容可以逐渐“失宠”,网络文学的“爽”完全可以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内大行其道。
于是人们开始在越来越多的影视剧上,看到许多和之前画风完全不同的作品。人们可以看到《全职高手》,看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看到《陈情令》,一直蔓延到《庆余年》,这才算是一个时代的框架初步浮现。
资本永远在试错和博弈之间曲折向前,至于产业本身是否如此,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在2015年后续的很多年里,我们看到了很多层出不穷的烂片。诸如“斗气化马”之类的名场面时有发生,许多被人们奉为神作的网文剧本拍出来被一帮书迷唾弃,但这些到今天看来,似乎都算是“历史的尘埃”了。
热门大IP小说
在互联网头脑发热的几年里,IP产业的孵化得到了极大的加速。创造IP,抢下IP,围绕IP,发展IP,一系列的组合拳,成为了许多文化产业巨头们的共识。
正如我们将2014或是2014年定义为网络文学有一个转折点一样,当网络文学的从业者们在2008年的时候,人们想的是如何写出一本好作品;
如何在脱离台版书日暮西山的利润后能够独立地成为一个盈利的产业;
如何让网络作家成为一个职业并且存续下去。
南派三叔与唐家三少
到了2015年,移动阅读和净网行动以及大IP时代的到来,让网络文学有了太多的可能。这个可能未必是写作方面的可能,而是经济方面的可能。
唐家三少的收入从2013年的2650万,在数年后滚到了上亿,主要原因就是围绕“斗罗大陆”这个IP不断进行拓展。
许多头部作家在2020年前后,甚至出现了作品一字未写刚刚发布,就被各方用数百万天价去哄抢的程度。
当作品变成资本的一部分后,让一批头部作家先富起来,成为了时代的需求。
但先富的趋势能不能带动后来者,谁也不知道。
第八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
三十年的网络文学史,让网络文学沉淀出了足够多的一批经典。
而开发一个IP需要的时间长,成本高,能形成IP的终究是少数。
但市场的逻辑已经变了,作品为了IP服务,还是为了读者服务,就此成为了一个问题。
至于数年之后免费网络文学的兴起,其实正是这个问题的折射。
策划:翟晨旭 夏夜飞行
排版/编辑: 洛溪 夏夜飞行
来源:投稿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