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是如何发现弘时背叛的?是弘时太蠢还是另有原因?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2 21:49 3

摘要:最难懂的,还是人心。这话明摆着,但仔细一琢磨,谁家没点儿自家烦恼?你说老爹辛辛苦苦忙活一辈子,防着外头人,结果最扎心的那刀偏偏来自自己亲儿子。雍正皇帝也经历了这个劲头,他那大儿子弘时,到底是想着啥呢?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是个过不去的坎儿。

最难懂的,还是人心。这话明摆着,但仔细一琢磨,谁家没点儿自家烦恼?你说老爹辛辛苦苦忙活一辈子,防着外头人,结果最扎心的那刀偏偏来自自己亲儿子。雍正皇帝也经历了这个劲头,他那大儿子弘时,到底是想着啥呢?这事儿搁谁身上都是个过不去的坎儿。

要说雍正能当上皇帝,那年头可真是“一家人各有算盘”:原本朝里的议论声都是奔着八阿哥、十四阿哥去的,哪个不是在台下暗戳戳磨刀霍霍。结果皇位最后落到了四阿哥胤禛头上——这让八阿哥简直气得睡不着觉;十四阿哥那时候得的是老皇帝偏爱,自己却被跳过了,心结能不重吗?大清江山说到底,不是靠外头的士绅、朝堂的名望,而是靠那一纸诏书和背后的天命。可人心呢,总有些人服不了,有些人输得不甘心。

雍正没办法,表面上对八阿哥这伙还是得笑脸相迎,给点封号、加把官职,反正就是让他们心里别太不痛快。其实谁都清楚,这不过是借着八阿哥手里的资源稳住局势罢了。谁说八阿哥不明白?真把大清各路人马的“资源分布图”捏在手心里的,可是他。于是俩人虚与委蛇,一个做皇帝,一个当大清最有分量的“退休高管”,明着是兄弟情,暗地里各想一个法儿。

你瞧,斗争不是父辈们的专利,很快就把下一代卷了进去。弘时,就是这么被盯上了的。按家谱排行和存活年纪,弘时作为雍正的大儿子,怎么看都是下任扛鼎的好选项,表面上是占着大哥的“天时地利”,再怎么也得沾沾边。可惜,时运和品质两码事——弘时这孩子,说直白点,实在是“不中用”。人到关键时刻,靠的除了脸上那张皮,还得是肚子里点真货。偏偏弘时气场没法儿跟俩弟弟比,更尴尬的是,脾气里透着点小家子气:贪财、容易冲动,还藏不住心事。

城乡结合部出的人物,大体如此:有野心,但不够深沉。弘时第一次尝到钱的滋味,是在雍正刚当皇帝那几年。那场所谓的“科举案”,表面上是考官张廷璐泄题受贿,背地里其实弘时就是幕后推手。这孩子聪明不到哪儿去,办事儿也不仔细,明明想隐藏自己,却把小伙伴张廷璐一脚踢了出去。张廷璐进了牢里,受了八阿哥的吓唬,嘴一松,全招了。弘时就被八叔给攥住了“小辫子”—要说人倒霉,真是一环扣一环。

更糟的是,弘时压根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张廷璐倒霉了,他反而觉得松了口气。嘴上说着可惜,心里想着“多亏没牵连到我”,人呐,一旦沾了侥幸的甜,就更敢铤而走险。

八阿哥就等着出这口气,他寻思自己棋差一招没当皇帝,不如利用弘时做回“大文章”。于是有那么一天,八阿哥干脆直接跟弘时摊牌,咱哥俩合作,你给我办个差事,以后新皇帝位置指不定是谁的呢。弘时这点心思,完全没扛住八伯的“话术”:“你要聪明,就把权力捏紧,下狠手,别像咱老八——结果被老四碾压成泥!”弘时觉着:兄弟亲情好,但江山更香。他的一步步,已经不紧不慢地向着叛逆迈过去了。

雍正自己这边,正折腾着所谓的“新政”,动了太多既得利益。朝里暗流挤兑,新旧势力斗得血腥,八阿哥就借着乱局暗自串联几个关外贝勒,盘算着逼宫。靠什么?兵权。弘时这时插了一脚,拉着糊涂蛋弟弟弘昼一起,冒充拿了圣旨,把丰台大营的兵章给糊弄到了手。弘时倒真信了八叔那一套,走刀口上都没个数。

不过,计划再周密也架不住屋里有“猪队友”。弘昼回了家,越想越心慌,万一出事不是坑死自己?他赶紧去找十三叔胤祥。俗话说“人不狠,站不稳”,这次老十三算是拼了,把兵权重新夺了回来,把危机强行压了下去。弘昼这波成了替罪羊,弘时顺利“摘锅”,做了回“甩手掌柜”。

可雍正毕竟不是吃素的。外人背叛他能忍,儿子背刺就另一码事。弘时跟弘昼一起传旨,回头也不多嘴一句,这里面的猫腻他还能猜不着?只是父子一场,面皮薄,心里拧巴着不愿承认罢了。人到中年,这种自己儿子可能反水的痛苦,要藏在心里翻来覆去几回。

后来雍正办了个“小测验”,让弘时和弘昼俩人去八叔家抄家。老三胤祉混进混出凑个人头当交差,弘昼前脚刚背锅,赶紧躲在家里装病,顺便给自己抹点“无能”色彩,想让老爹别心生忌惮。倒是弘时,表面上积极,实际上咋呼得厉害——表现得越绝情,心里越虚实。到了八叔家,不但没留情,还把人家上下都发配边疆,往死里撇清关系。可惜,这种“装无辜”的手腕,却被八阿哥看得一清二楚。

八爷见势不妙,干脆顺水推舟。你不是心狠手辣吗?好,我给你一份名单,教你下一步怎么玩:要上位,先干掉你弟。大道理都摆在那儿,“苟富贵勿相忘”?图啥,全是假的。人心一凉,什么情分都成了工具。

其实在这场角力里,谁都不是赢家。弘时见缝插针,不惜走险路。可他不明白,有些事玩到最后,拼的是命不是胆。图里琛一双火眼金睛,把他的诡计看了个透,雍正心里也就彻底凉了。大事已至此,父子情分能撑得几时?

更有意思的是,弘时觉得只要干掉了八阿哥阵营的“污点证人”隆科多,自己就安然无事。还专门把杀手送进大牢,场面搞得跟戏一样。只可惜,机关算尽太聪明,偏偏落到了人家李卫和图里琛眼里。真凶藏不住了,雍正再怎么无奈,也只有死心。

弘时最后还是不甘心,他想听八叔的话:要成功,先对身边人下死手,凡有威胁一律清除。于是等弘历外出公干,弘时又觊觎动手,但结局依旧是算盘打得响,结果鸡飞蛋打,被老爹彻底划了命。

至于雍正自己,有些事其实很难开口。十三叔胤祥重病弥留那晚,说了句大实话,“干大事要会找替死鬼”。你看老皇帝康熙,脾气再好,终究被亲儿子扎了一刀,放的血都不够喂后代压根不消停。雍正听着听着,也是五味杂陈,做父亲的再喜欢儿子,也架不住命运自有安排。

李卫那小滑头说得更明白:主子啊,这世上的锅奴才都能替你背,但家里的仇恨和最后的决定,还是您得亲自下。雍正心里其实早明白,这一刀躲不过,历史说白了,就是从骨肉温情跳到残酷无情的过程。

人们总说家国一体,皇家的亲情尤其稀薄。雍正最终还是咬牙,下了决心收拾弘时——走那条阴冷的畅春园走廊,就像命运来回踱步。父亲当年是一步步走进光里,儿子这会子却越走越暗。命运给两代人安排了一样的台阶,却送上了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到这份儿上,很多事也就别问清了。弘时的“背叛”到底有几分无奈,几分野心?雍正真能放下身为父亲的那点柔软吗?我们站在历史的这头,远远看着他们互相试探、试错、试底线,到底哪一步才算尽头,不是一句两句能说透的。

其实皇帝也不过是顺着一条路走到底的男人,哪怕万人呐喊,哪怕是刀口舔血,到头来心里最疼的,大概还是家门口那点儿灯火。弘时的末路,雍正的仁忍,这纠葛搁普通家里兴许早吵翻天,可京里的权势之家,一场风波,就藏进了历史的烟尘,还没散。

来源:在湖中戏水游玩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