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网友“风雨中的种花家”留言:“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和矛盾: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里着重刻化剥削阶级的善良和勤劳,被剥削阶级的无知、野蛮和愚蠢。第一点、犯了政治立场问题;第二点、犯了阶级站队问题;第三点、以人性的复杂为由,混淆大众的政治、阶级属性”。
电视剧《生万物》为何争论这么大?
今天网友“风雨中的种花家”留言:“这部剧最大的问题和矛盾: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国家里着重刻化剥削阶级的善良和勤劳,被剥削阶级的无知、野蛮和愚蠢。第一点、犯了政治立场问题;第二点、犯了阶级站队问题;第三点、以人性的复杂为由,混淆大众的政治、阶级属性”。
老徐认为,“犯了政治立场问题”就是为什么人的问题。人性再复杂你是什么人就是什么人,你是什么人?不论什么人都是有阶级性的。文学可以杜撰虚构,但不能违背基本事实。《生万物》的错误就在于违背了基本事实。
我们有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就是真理。
《生万物》无论怎么热爱土地,土地生万物,哲学思想深邃而深刻,但就经不住一个最浅薄的问题:为什么旧中国农民那么贫困,饿死那么多人?有学者统计,民国30年饿死2亿人。
根源是什么?就是粮食产量低。现在看到的准确数据,新中国建国前,中国粮食产量亩产80公斤,也就是160斤。以前可能更低。
不论你宁财主早晨早早地起来捡粪,多么勤劳,粮食产量就是这么低。
粮食产量低,不够吃的,为了活命,争夺、恩仇、土匪、战争等罪恶就爆发了,动乱、罪恶就从土地中生发了。贫困就是难以治愈的。
这就是《生万物》歌颂的那个年代的土地和社会。
有人说了,地力有限,粮食的产量是个瓶颈,是无法改变的。今天讲到粮食产量问题,有人还是这么说,为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开脱。
可事实是,我们刚刚经历了一个粮食产量喷发的30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1.1亿吨,1979年总产3.3亿吨。30年增长了2倍。亩产从80公斤左右达到300公斤以上。中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千年飞跃。中国彻底解决了吃不饱饭饿死人的难题。30年人口从4亿达到10亿,增长了一倍半。也是中国的千年历史上人口最大的增长。
如果按照新中国30年粮食增长速度,到2009年的另一个30年,粮食总产10亿吨。2014年下一个30年的第15年,中国粮食总产18亿吨。
可实事是只有6亿吨。只有3分之1。
有人就又说,粮食产量是有瓶颈的,不可能一直那么增长。
可是,为什么新中国30年就突破了千年瓶颈,实现了高速增长呢?为什么你们非要打破这种高速增长呢?如果不能比新中国30年快,为什么要改革呢?
新中国30年粮食产量为什么实现高速增长?
原因就是土地集体化集中经营,把农民组织起来,第一步是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水浇地在南方实现了一年两季或三季,北方水浇地也增产近一倍。随着工业化的进程,70年代种子改良,化肥开始普及,粮食产量进入一个更快的增长阶段。
这就是基本事实。
现在有人说,分田单干一夜吃饱饭。如果中国从建国开始就分田单干,不早就解决了吃饭问题。可是旧中国不就是分田单干,怎么粮食亩产只有80公斤,几千年来都没解决吃饭问题?
有人说新中国的分田单干和旧中国的分田单干是不样的。可是,邓子恢当年跟毛主席争论分田单干,说的就是几千年分田单干说明有它的合理性。毛主席说到要害,分田单干有人就会又娶小老婆,太多人就要卖儿卖女。土地就要被”勤劳“的地主兼并,农村又是两级分化。粮食产量还是亩产80公斤。
因此,有人就问分田单干者,如果新中国建立时就分田单干,你如何30年从亩产80公斤提升到300公斤?30年从亩产80公斤年提升到300公斤的是农村大集体。没有大集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没有工业化的化肥和农药,你如何实现粮食的增产?
说到根源上,中国粮食的增产是土地改革和集体化,消灭土地私有制,农业工业化实现的。
大家想想,千年亩产80公斤,新中国30年提升到每亩300公斤,千年飞跃是史无前列的历史变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就是30年对千年历史的实践,300公斤对80公斤的真理。
柳青的《创业史》记述了农业合作化,浩然的《艳阳天》、《金光大道》记述了农村集体化,它们都是中国30年农村变革的史诗。
可是有些人把它们批判为“极左”。莫言这些人说这30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饥饿和贫穷是真实的。
原因是什么呢?
他们举起了美国华盛顿市场化宣言的旗帜,要在中国搞美国市场化。他们批判新中国30年是极左,是计划经济。把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对立起来。什么是市场经济呢,市场经济不是市场,计划经济不是计划。私有化才是市场经济市场化,市场经济是万能的,私有化是无所不能的。集体化和公有制计划经济,是死路一条。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分田单干45年,为什么没有写出一部分田单干的史诗作品呢?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的日记,就记述小岗村分田单干25年仍然贫穷落后,带领小岗村重走集体化道路。小岗村已经连续8年分红。
《生万物》被 称为年代剧和中国农村的史诗,是旧中国地主土地私有制,是亩产80公斤的史诗。是贫穷落后的史诗。这就是西方市场化、私有化的叙事。胡锡进这些人鼓吹市场化最重要的一条是:市场经济保护私有财产,保护地主的土地。
《生万物》不是赞美地主,也不是写人性,根本的一条,就是否定土地改革和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否定新中国30年。
作者可能不承认这样的说法,那么你为什么不歌颂新中国30年将亩产提升到300公斤的历史飞跃,而迷恋亩产80公斤的土地旧田园呢?
《生万物》不是孤立的,是西方市场化私有化的号角。
不过,特朗普的关税战、贸易战和美国在全球的战争,中国人民突然明白,美国没有市场化,美国仍然是帝国主义,在全世界掠夺资源和财富。他们不搞市场化。
《生万物》就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来源:徐明天天天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