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东北抗联伤亡93%”——光看这行字,可能觉得只是个冰冷的数字。可追完《归队》大结局才明白,这数字背后是多少条人命,是多少像老山东、兰花儿这样的普通人,拿命扛着家国信念往前冲。
“东北抗联伤亡93%”——光看这行字,可能觉得只是个冰冷的数字。可追完《归队》大结局才明白,这数字背后是多少条人命,是多少像老山东、兰花儿这样的普通人,拿命扛着家国信念往前冲。
故事一开场就揪心,抗联小队让鬼子打散了,眼看要各自突围,排长老山东鲁长山跟大伙定了个规矩:不管谁能活下来,都去松林镇外的八棵松,把自己名字刻那儿,等着队友归队。就这么一句话,成了乱世里的“救命绳”,不管多苦多险,大家心里都揣着这个盼头。
老山东这人,看着不显眼,胡子乱蓬蓬的,衣服破得露棉絮,饿极了在雪地里抠过粪球里的碎粮食。可他是真能扛事,小队的魂全在他身上。一个人敢闯土匪窝,三言两语就能把蛮横的土匪治得服服帖帖;当排长也不像个官,倒像个大家长,把每个战士都当自家孩子疼,还拍着胸脯说“只要我还有口气,就一定带你们归队”。
卫生员兰花儿的命太苦了,全家都让鬼子杀了,就剩她一个人逃出来。为了护着战友,她故意把鬼子引到自己这边,跳河逃生后还跟狼斗过,九死一生才活下来。后来葱山的土匪头小白马救了她,养伤时她才发现,这些土匪不是天生坏,都是让鬼子烧了家、逼得没活路才上山的。
兰花儿没闲着,拿出自己的本事给土匪治病、做饭、缝衣服,山寨里的人都喊她“神仙嫂嫂”。她后来跟小白马成了亲,怀了孩子,可从没忘自己是抗联的人,还劝动小白马带着整个山寨的人加入抗联,一起打鬼子。
汤德远这人,一开始不少观众骂他“叛徒”。他本来抗联信念挺强,可看着身边战友一个接一个倒在鬼子枪下,心里慢慢就慌了。跟福庆从劳工营逃出来后,他没归队,反而做起了小买卖。大伙都以为他怂了、叛变了,其实他是借着经商的幌子,暗地里给抗联递消息、搭路子,没断过跟队伍的联系。
高云虎和福庆这俩兄弟,也没少遭罪。俩人被骗到淘金场,福庆发了高烧,高云虎急红了眼,直接挟持了把头的侄子,逼着对方找大夫救命。福庆是个热心肠,在劳工营看见日军打朝鲜人,明知自己弱小,也敢冲上去拦着,用那点热乎气暖着冰冷的乱世。
年轻的田小贵,就像个没长大的半大孩子。跟老山东在山林里赶路,饿了会抱怨,累了会耷拉脸,可真遇到事一点不含糊。老山神队伍遭了二宝子的暗算,二宝子想杀了老山神抢人参,田小贵没犹豫,举枪就把二宝子崩了,那股子狠劲不像个少年,倒像个久经沙场的老兵。
《归队》没光讲打仗,而是用四条线把抗联战士的苦日子铺开了:老山东带着田小贵在山林里找吃的、躲鬼子;兰花儿在土匪窝熬着、想着归队;高云虎和福庆在淘金场受着罪、盼着出头;汤德远一个人藏着身份、跟敌人周旋。每条线都苦,可每条线都透着股不服输的劲。
大结局的泪点一个接一个。小白马打鬼子时没了,兰花儿抱着他的尸体哭到没声,后面为了躲鬼子追捕,只能把刚生的孩子放在竹筏上顺河漂走,自己跳进河里,成了小队里第一个没熬到胜利的人。
汤德远为了救受伤的老百姓,让伪军抓了去,没少受刑,骨头都快被打断了,可他没怂,最后点燃了鬼子的粮仓,对着敌人的枪口喊“为革命献身”,用命赎了心里的愧疚。
老山东没能等到哈尔滨解放,在战场上中了枪,倒在硝烟里还念叨着“归队”,还拉着身边的新兵说“替我看看新中国”。
田小贵被伪军抓了后,双手被折磨得废了,他觉得自己成了队伍的累赘,偷偷离开了,一路乞讨回了老家田家屯。
高云虎之前差点陷在温柔乡里不想归队,后来在大阔枝的劝诫下醒了过来,归队后没多久就牺牲在了战场上。
福庆是队伍里最坚定的人,可运气没站在他这边,最后也倒在了鬼子的枪口下。
全剧最让人破防的,是八棵松的纪念碑前。活着的人一个一个念着碑上的名字,老山东、兰花儿、小白马、汤德远、高云虎、福庆……那些没回来的人,仿佛顺着声音回来了,当初约定的“归队”,终于在另一种意义上实现了。
从抗联成立到1945年,十四年啊,多少像他们这样的普通人,没读过多少书,没享过几天福,却凭着“不想当亡国奴”的劲,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鬼子干。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会饿、会怕、会犹豫,可在国家要没了的时候,他们都站了出来,用命扛住了苦难。
老山东说过“活着,拼了命地活下去,活着就有希望”,这句话戳中了那个年代的根——只要人活着,就有打跑鬼子的希望;只要信念在,就有重建家园的一天。
就像福庆说的“把我名字刻在八棵松上,死了也算归队”,八棵松早不是几棵树了,是抗联战士的魂,是他们不管走多远、不管活没活,都想回去的家。
结尾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观看阅兵仪式与电视剧《归队》,心中满是震撼与感动。阅兵仪式上,整齐的方阵迈着铿锵步伐,先进的装备列阵亮相,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如今国家的强盛力量,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懂得,今日的和平与安宁,是无数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来之不易。
而《归队》则以细腻的叙事,将抗联战士们历经磨难仍执着“归队”的历程缓缓铺开。他们在冰天雪地的极端困境中坚守信仰,用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长城,那份“只要打不死,那就打不散”的意志,是永不过时的精神传承。
历史不该被遗忘,精神更需被延续。我们当以先辈为榜样,铭记那段烽火岁月,传承伟大的抗战精神,扛起属于这个时代的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定前行。
来源:博学蓝天2D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