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第一刀是袁姗姗给的”指的是演员袁姗姗在2025年8月25日开播的热血抗战剧《归队》中饰演的角色“兰花儿”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剧中兰花儿与土匪首领“小白马”(李俊贤饰)的悲剧结局,成为九月伊始最让观众痛心的荧幕片段,被观众称为“九月第一刀”。
“九月第一刀是袁姗姗给的”指的是演员袁姗姗在2025年8月25日开播的热血抗战剧《归队》中饰演的角色“兰花儿”所带来的强烈情感冲击。剧中兰花儿与土匪首领“小白马”(李俊贤饰)的悲剧结局,成为九月伊始最让观众痛心的荧幕片段,被观众称为“九月第一刀”。
看完《归队》最新更新,相信很多人都忍不住啜泣。微博、朋友圈、小红书,几乎所有人都在说一句话:“九月第一刀,是袁姗姗给的。”
为什么兰花儿与小白的结局,能成为九月伊始最让观众意难平的荧幕片段?
为什么一段历史题材的爱情悲剧,能精准刺中当下年轻人的情绪神经?
我认为,《归队》之所以能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主要是因为这几点做得极其到位:
不同于以往抗战剧多以男性英雄或宏大战场为主线,《归队》勇敢地选择了一个更细微却更具穿透力的视角——一位抗联女战士的成长与毁灭。
袁姗姗饰演的兰花儿,不是符号化的英雄。她是一个在战火中相爱、在绝境中挣扎的普通人。
她会因小白马每日送来的肉和亲手做的拐杖而心动;也会在父女突然相认时愣在原地,眼泪无声滚落;更会在最后关头,用尽全身力气把婴儿推向生路,自己沉入冰河。这种“平民视角+女性叙事”的复合手法,让我们不再是“观看历史”,而是“沉浸式经历历史”。
尤其是她沉入冰河那一刻的表情——没有呐喊、没有挣扎,只有一片沉默的决绝。
那种无声的悲壮,比任何嚎哭都更令人窒息。
《归队》的第二个震撼点,在于其毫不避讳的写实细节。
整部剧从第一集开始,就用无数细微处构建出战争的残酷与个体命运的脆弱。
比如:
兰花儿牺牲前“推孩子”的动作,用力却无声——这是一个母亲最后的力量,也是一个战士最终的温柔;小白马战死雪地,手中还紧握着给她做的木拐杖;袁姗满脸黄渍、头发裹泥的造型,彻底打破“抗战剧妆造偶像化”的陈旧套路……这些细节不是为虐而虐,而是真实历史的艺术投射。
正如剧中那句台词:“女人敢杀敌,死后无全尸,这才是中国人!”
没有刻意煽情,却让观众自然而然泪流满面。
《归队》没有停留在讲述一个悲情故事。
它想要传递的态度非常明确:历史必须铭记,牺牲不容遗忘。
兰花儿与小白的爱情,之所以让人痛彻心扉,正是因为它缩影了整个抗战时期的群体命运——
无数平凡的普通人,在战争中被碾碎了爱情、家庭与生命。
而袁姗姗通过这个角色,也完成了一次演技的涅槃:
从早年古装剧的争议,到如今“兰花儿”的全网认可,她用十五年时间证明——
真正的演员,终将以角色说话。
“九月第一刀是袁姗姗给的”,这句话表面是说角色之“虐”,实则是对演技的肯定、对创作的致敬。
《归队》作为抗战胜利80周年的献礼剧,没有说教,没有口号,只是真诚地讲述了一段值得被铭记的历史。
它让我们看到:
好的主旋律作品,原来可以如此震撼人心;
好的演员,原来能如此沉默却有力。
牢记历史,不是要延续伤痛,而是要珍惜当下、坚定前行。
这或许就是“九月第一刀”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意义。
来源:梦回迷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