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一位演员的某种表演风格已广受市场认可,主动跳出舒适区便意味着一场硬仗:既要面对未知领域的挑战,也要承担被观众用旧有标准重新审视的风险。
当一位演员的某种表演风格已广受市场认可,主动跳出舒适区便意味着一场硬仗:既要面对未知领域的挑战,也要承担被观众用旧有标准重新审视的风险。
宋轶此次在《与晋长安》中出演女将军黎霜,正是演员主动打破类型化桎梏的一次关键尝试。相较于过往深入人心的“才女”形象,黎霜一角要求的是“智”与“勇”的兼备,是战场上的杀伐决断与内心深处的柔软担当并存。因此,这次表演的意义不仅在于宋轶成功演绎了角色的“铁骨柔情”并获得观众认可,更在于它标志着宋轶本人在职业规划上,正积极寻求更复杂的角色深度与更广阔的表演边界。
图源:《与晋长安》官微
01
铁骨柔情“智将”
非典型“大女主”吸睛
依托“血契”这一奇幻设定,另辟蹊径地解锁了充满“漫感”的新鲜追剧体验,《与晋长安》自开播以来热度持续攀升。根据爱奇艺国际版数据显示,该剧已在美、日等9个国家和地区登顶播放榜TOP1,展现出其跨文化传播的潜力。
图源:《与晋长安》官微
德塔文数据进一步揭示了该剧热度的核心来源:宋轶饰演的女主角黎霜,以最高可达46%的角色贡献度,成为拉动作品热度核心引擎。同其本人的强市场号召力与强观众黏性,再次得到充分印证。究其根本,离不开“角色魅力+演员演技”的双加持。
图源:德塔文科技
长期以来,国内长剧大多被男性叙事主导,身处其中的女性角色往往容易被“边缘化”或“工具化”。如今伴随着“她经济”的崛起,这一现象正在慢慢发生改变。就拿眼下展现进阶版事业脑的“女将军”赛道举例,《与晋长安》里黎霜在人设上的突破就是较好证明。
传统的女将军角色,很多人走上战场是经历命运裹挟的“不得已而为之”,或是替家族雪耻,或是替父/替夫从军,黎霜的核心驱动力则是内部的、主动的,脱离了单纯的个人恩怨。
但在《与晋长安》中,更侧重体现黎霜作为统帅的军事智慧、谋略和领导力。不管是狱中阻止云歌自杀,借胭脂之死说服对方供出李章义,还是面对大姚的频繁进犯,善于分析敌情、迅速制定战术等等,都着重描摹黎霜身份属性——“智谋型将军”。与此同时,角色喜爱甜食、看话本等生活化细节的保留,也为其增添了必要的“烟火气”,避免了人物的悬浮与神化。
图源:《与晋长安》官微
更为关键的是,镇守大晋边疆的黎霜,能够清醒认识到战争的残酷与毁灭性,对杀戮感到疲惫和厌恶。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内在矛盾,让她摆脱了“战争机器”的扁平感,被赋予了一层深刻的悲剧美感与人性温度。加之她对下属与朋友的珍视,构建了一种基于付出与守护而获得情感回馈的、非悬浮的人格魅力,使得人物弧光饱满且具备说服力。
图源:《与晋长安》官微
杀伐果决不忘人性温度,家国大义不掩儿女情长,“黎霜”重塑了古偶女将军审美范式。经观察,演员宋轶的近期舆情讨论内容,“角色突破”的相关讨论度占比达16%,《与晋长安》指向了宋轶此前表演坐标的空白地带,一定程度上可视为带有转型意义的突破挑战。
图源:德塔文科技
02
演员与角色高度契合
演技突破成就鲜明辨识度
根据德塔文监测,黎霜的角色观众印象——“刚柔并济”、“英勇果断”、“重情重义”和“反差魅力”等标签词占比不低。
图源:德塔文科技
统计的宋轶近期舆情词云,“适配度不错”、“飒爽”、“眼神杀”、“带感”、和“反差”等关键词高频出现。两份数据的强关联性说明,宋轶的表演精准捕捉并外化了角色的吸睛特质。演员没有将人物停留在脸谱化的层面,而是成功将黎霜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传递给了观众。借由契合式演技,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女将军101”中,建立起了鲜明辨识度。
图源:德塔文科技
这种辨识度的建立,首先体现在武力维度的“形神兼备”上。一开场的率军夜袭,到宁兰之战的混合双打,擅长弓箭绝杀的黎霜,“箭无虚发”的远程控场能力贯穿始终。如果说以寡敌众时的游刃有余,多展现大将之风与美学张力。那么一箭封喉的凌厉身手、高难度旋转突刺和马上挽弓等动作设计,则多突出柔韧性与精准度。宋轶藏在角色之后,与黎霜融为一体。
图源:网络
如果说打戏构筑了角色的“骨”,那么对复杂情感的精准处理则填充了人物的“肉”。“第四鞭敬自己”的高光情节,弟弟因鲁莽冲动陷入险境被救回后,黎霜以三鞭惩戒其冲动,第四鞭却抽向了自己,通过自罚完成了从“将领”到“监护人”的身份切换。
图源:网络
前三鞭挥鞭力度果断,体现军纪如山;第四鞭落于己身时手臂微颤,暗示心理防线的动摇。整个过程眼眶蓄泪未落,嘴角微颤、下颌紧绷,压抑的痛楚与自责,彰显角色在愧疚中的成长。宋轶眼神从训斥的凌厉转向自罚时的破碎感,搭配无辩解台词,留白空间引发观众共情。
角色的立体感,还在于“战时”与“日常”状态的鲜明反差。无论是为营救晋安伪装成舞姬潜入姚军军营,蒙面纱搭配异域风舞裙,翩翩起舞时神秘感与柔媚美感呼之欲出;还是醉酒后撒娇台词尾音软化,用额头轻蹭物体表现依赖感。宋轶巧用细腻演技,落地呈现黎霜战场与私下的极致反差魅力。
图源:网络
至于黎霜与晋安的日常相处模式,无论是前期“驯服与臣服”的情感博弈,还是后期因身份对立而产生的“双强对峙”,宋轶都展现了其作为演员的高“CP适配度”。这种适配度并非简单的“百搭”,而是她能根据对手戏演员和剧情阶段的不同,准确输出相应的情绪和气场,从而创造出极具张力的情感氛围,为剧情提供了坚实的情感支点。
以上,结合宋轶当前的演技观众印象——眼神有戏占比20%,情感细腻和打戏流畅占比18%,自然灵动占比17%,形象贴合占比15%,台词扎实占比12%可知,演员的演技突破与高光场面结合,宋轶完美消化复杂角色的能力,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图源:德塔文科技
03
宋轶:我想要带给观众新鲜感
稍早些时候,宋轶在接受《中国日报》的采访中明确表示,不断重复同一类型的角色,会让自己进入到一个创作枯井期,所以一直在寻求合适时机,想要主动打破以往(尤其是古装剧)角色积累可能带给观众的固化印象。
众所周知,国内剧集市场环境,演员跳出舒适区,需要莫大的勇气。这背后是对抗市场惯性、承担机会成本、满足粉丝期待等多重压力之下的综合权衡。回溯宋轶的职业发展链路(以2021年至今的播出作品为主),基于古装剧叙事框架,艺人选择的是渐进式突破取代颠覆式冒险的维稳道路。
图源:德塔文科技
从《庆余年》里温婉聪慧的京都第一才女范若若,到《赘婿》里不喜琴棋书画、独爱经商理财的奇女子苏檀儿,再到《颜心记》里机灵通达的江湖女游医颜南星,最后到《与晋长安》里英姿飒爽、杀伐果断的女将军黎霜。在原有戏路基础上,宋轶适当增加了“她力量”角色的复杂度和维度。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与晋长安》上线之后,又吸引到不少新观众前来“考古”,微博词条 #都25年了我还在看宋轶玩刀# 顺势登上站内热搜榜。只见医女到将军,道具不变,气场却从温柔坚定升级为飒爽倨傲。宋轶以“一把刀”为纽带,串连起不同角色的成长,将其打造成了一个极具辨识度的个人记忆符号。同时,这种突破也并非局限于古装赛道,《暗夜行者》中的卧底警察苏青竹、《今天的她们》里的创业者路真真,都体现了她通过在不同类型剧中“以点破面”来拓宽表演边界的尝试。
图源:德塔文科技
《与晋长安》播出至今,宋轶深受18-40岁年龄段观众喜爱,24-30岁表现最为突出。艺人在高线城市的商业价值,不容小觑。
图源:德塔文科技
依据受众画像可知,宋轶的粉丝主力是24-40岁的经济发达地区女性,这些成熟且理性的都市高知观众的存在,决定了演员不应总停留在纯爱或甜宠赛道。而宋轶大胆选择诠释黎霜这样一个兼具力量感和立体化的“大女主”角色,既是对自身市场定位的精准卡位,亦是与该类受众群体达成某种程度上的“双向奔赴”。
往深里讲,德塔文用户心理数据库抓取的《大众对拥有不同追求的女生的关注度总结》报告显示,当代观众对女性角色的关注点,目前高度集中于现实价值和内在力量的深度表达。黎霜这一角色,几乎完美地覆盖了所有高关注度区间。
图源:德塔文科技
图表数据显示,“职业成就与经济自立”(占比45%)是关注度最高的追求。黎霜作为统领长风军、镇守边疆的最高将领,其社会身份和职业成就直接回应了观众对女性“立足社会”力量的最强期待。
同时,她组建女子护卫队,引领女性实现自我价值,呼应了“自我实现与潜能探索”(占比25%)的内在驱动;她心怀天下、保家卫国的责任感,则契合了“社会贡献与公共发声”(占比15%)的更高追求。
从行业视角来看,《与晋长安》“非典型”女将军黎霜的出现,演员宋轶敏锐抓住了古偶剧中新型“大女主”角色进化发展的风口。这并非一次简单的“逆流而上”, 而是基于对市场、受众和自身优势的通盘考量后,对个人事业版图扩张的合理研判。
图源:《与晋长安》官微
接下来,宋轶还有三部待播作品——两部都市职场剧《医生荣誉》和《未完待续》,一部古装爱情剧《赘婿第二季》。在稳固古装剧优势基本盘的同时,宋轶可以依靠高质量、多元化的都市题材作品,进一步扩大其行业内外认知度与影响力。
图源:德塔文科技
延续渐进式突破的清醒职业规划,不仅能为演员带来艺术生命的延展,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从而大大满足观众越发严苛的审美需求。
04
结语
宋轶的演艺之路,可以说是从古典韵味中走来,凭借独特气质和扎实演技逐步绽放,并不断挑战自我、拓宽戏路的演员成长史。她并非一夜爆红,而是通过一个个具备鲜明辨识度的“她力量”角色,稳步赢得了观众和行业的认可。恰恰是这种沉下心来打磨演技、不急于求成的职业路径,让她在观众心中积累了宝贵的信任资本。从于曼丽到黎霜,宋轶的突围记,或许正印证着一个朴素的真理:在流量潮汐的涨落之间,真正能让演员立于不败之地的,永远是角色本身的力量。
撰稿:大福
责编:胡胡
德塔文数据说明
1、德塔文剧集景气指数计算剧集的全网讨论度、网友互动量、媒体曝光率,网络口碑等要素,致力于反映最真实的剧集热度,是行业更先进的剧集热度指标;
2、角色贡献度:剧集中,各角色贡献的讨论热度对该剧总角色热度贡献占比。
3、榜单显示主出品公司和主播放平台,以及待播剧的网络舆情焦点。
4、数据覆盖首次上星的电视剧和首次播出的网剧。
5、数据源为公开信息的分析挖掘,如有任何潜在权益人对此主张相关权益,请及时与我司联系。
来源:德塔文影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