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共鸣才是年代剧收视利器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9-02 05:59 1

摘要:《生万物》日前迎来大结局,这部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史为背景的年代剧,通过高收视率、高讨论度,再次让年代剧“上桌”。在甜宠、仙侠等各类剧集层出不穷的当下,年代剧始终能占据一席之地,核心在于它击中了观众深层的情感与精神需求。

转自:辽宁日报

刘家良

《生万物》日前迎来大结局,这部以鲁南农村土地变迁史为背景的年代剧,通过高收视率、高讨论度,再次让年代剧“上桌”。在甜宠、仙侠等各类剧集层出不穷的当下,年代剧始终能占据一席之地,核心在于它击中了观众深层的情感与精神需求。

年代剧以“大时代小人物”的叙事内核,构建起独特的情感联结,而情感共鸣才是年代剧收视利器。它不刻意塑造宏大的英雄形象,而是将目光投向平凡个体,通过他们在时代变迁中的选择与坚守,让观众看见人性的微光。就像《闯关东》中朱开山一家,在动荡不安的岁月里,从背井离乡的迷茫到扎根东北的坚定,从应对生存危机的挣扎到守护家人的奋斗,每一步都充满了普通人的烟火气。这种将个体命运与时代脉络紧密交织的表达,能让观众跨越时空,感受到生命共通的坚韧与力量。

“真实感”是年代剧打动人心的关键密码,这种真实并非对历史的复刻,而是对生活质感的精准捕捉。优秀的年代剧从不会用刻意的煽情或悬浮的情节博眼球,而是通过细节传递时代温度。《小巷人家》中,对上世纪80年代苏州棉纺厂家属区生活场景的还原,小到邻里间分享一碗菜的温情,大到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相互扶持,甚至是为解决吃饭问题种植蛇瓜的生活智慧,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观众在剧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过去的生活图景,更是一种“可触摸的真实”。

更重要的是,年代剧承载着情感共鸣与精神回望的双重功能。《父母爱情》之所以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讲了多么轰轰烈烈的故事,而是因为它把“婚姻的本质”藏在了细节里:江德福第一次去安杰家,看到她睡前要刷牙,于是笨拙地学着挤牙膏;后来安杰跟着江德福去岛上,从一开始嫌弃厕所简陋,到后来安杰自己动手打扫;老年时两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江德福给安杰剥橘子,安杰帮江德福擦老花镜——这种“从差异到包容,从激情到平淡”的婚姻状态,让年长观众想起自己的婚姻故事,也让年轻观众明白爱情不是甜言蜜语,而是一辈子的互相迁就。这种跨代际的情感共鸣,让年代剧拥有了持久的生命力。

同时,年代剧还是一面映照当下的镜子。剧中人物面对困境的选择、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都能与当下观众产生深度对话。《人世间》里周家三代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亲情、直面苦难的韧性,为当代人处理家庭关系、应对生活压力提供了借鉴;《父辈的荣耀》中林场职工在改革转型期,放下“铁饭碗”勇闯新路的抉择,与当下面临职业转型、行业变革的年轻人形成呼应,让他们从父辈故事里,读懂“破局”的勇气与“坚守”的价值;《山海情》中宁夏西海固村民在贫瘠土地上,靠双手脱贫、向命运抗争的执着,与当下追求美好生活、投身乡村振兴的奋斗者高度契合,让观众在回望脱贫历程时,更深刻体会到“奋斗改变命运”的真谛。

说到底,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里,我们钟爱年代剧,不只怀旧,还因为它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情感港湾”:在这里,我们能看到真实的生活、纯粹的情感、坚韧的人性;在这里,我们能和父辈对话,和自己的记忆重逢,也能在回望中找到前行的力量。这,才是我们对年代剧情有独钟的根本原因。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