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快看!央视刚播的《锋刃》直接杀疯了!42集的谍战剧,才播1天,收视率就窜到全国第一,弹幕里全是“终于有能看的谍战剧了”的欢呼。要知道,这几年谍战剧让观众有点失望,可黄渤、倪大红、袁泉这三个人一出手,居然让快凉透的谍战剧回了血。这剧到底藏着什么魔力?能让挑
家人们快看!央视刚播的《锋刃》直接杀疯了!42集的谍战剧,才播1天,收视率就窜到全国第一,弹幕里全是“终于有能看的谍战剧了”的欢呼。要知道,这几年谍战剧让观众有点失望,可黄渤、倪大红、袁泉这三个人一出手,居然让快凉透的谍战剧回了血。这剧到底藏着什么魔力?能让挑刺的观众集体认怂?
谁能想到,那个在电影里耍宝逗乐的黄渤,这次居然穿上了汪伪特务的制服。在《锋刃》里,他演的沈西林可不是一般人——表面上是汪伪特务处的二把手,天天跟日本人称兄道弟,暗地里却是共产党的地下党。更刺激的是,他的接头人刚出场就死了,现在彻底成了没头的苍蝇,一边要在敌人窝里装孙子,一边还得偷偷摸摸搞情报,稍微说错一句话就得掉脑袋。
看第一集里有个镜头,日本人突然闯进沈西林的办公室翻文件,他手里捏着刚收到的密信,脸上还得笑着递烟,后背的汗都把衬衫湿透了。弹幕里全在刷“黄渤这演技,鸡皮疙瘩掉一地”。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演纯谍战剧,之前要么是喜剧里的小人物,要么是正剧里的老实人,这次一人分饰两面,狠起来眼神能杀人,装怂时又像只待宰的羔羊,连老戏骨倪大红都在采访里说“这小子藏得太深”。
《锋刃》把故事放在1939年的天津,这时间点选得简直绝了。那时候日本人刚占了天津,汪伪政府的人天天在街面上晃悠,可英租界、法租界里照样灯红酒绿,舞女在百乐门里唱着靡靡之音,西装革履的特务们端着咖啡聊情报。就像把一群饿狼、狐狸、毒蛇全关在一个华丽的笼子里,表面客气,暗地里都在磨爪子。
第一集里有场戏,沈西林去租界的洋行接头,刚进门就发现不对——平时擦得锃亮的黄铜门把手有层灰,柜台上的时钟停在3点17分,这是他们约定的危险信号。他转身想走,背后突然有人用枪顶住腰,回头一看是76号的死对头,对方笑着说“沈处长也来买洋货?”,手却在慢慢扣扳机。这时候窗外突然传来枪响,巡捕房的人冲了进来,三拨人瞬间从假笑切换到掏枪,玻璃碎片飞得像雪花,光是这3分钟的戏,就让观众在评论区刷了2000多条“呼吸都跟着停了”。
42集的剧情里,袁泉演的角色到第三集才露脸,跟黄渤的对手戏加起来不到10分钟,连句多余的废话都没有。
有次两人在茶馆接头,袁泉放下茶杯说“三号仓库”,黄渤点点头推过去一块银元,银元底下压着张纸条,全程没超过20秒,起身时差点撞上特务,两人对视一眼就往不同方向走,心跳声都比台词多。网友说得实在:“这才是地下党该有的样子,哪有功夫你侬我侬,活着都得拼尽全力。”
看剧的时候,有观众截图发了条微博:“注意看沈西林桌上的报纸,日期是1939年5月12日,查了下历史,那天天津还真下了雨,跟剧里窗外的场景对上了!” 这条微博直接爆了,点赞量比明星八卦还高。
剧组为了还原1939年的天津,简直抠到了骨子里。沈西林穿的西装,是按当时天津洋行的进口布料仿做的,连纽扣上的英文缩写都跟史料记载的一样;街上跑的黄包车,车轮上的花纹都是照着博物馆里的老物件复刻的;甚至日本人喝的清酒,标签上的昭和年份换算过来,正好是剧情发生的时间。有老天津人在评论区说:“看到劝业场的霓虹灯牌,眼泪都下来了,跟小时候爷爷讲的一模一样。”
谍战剧《潜伏》里余则成把情报藏在鸡窝里的紧张,《黎明之前》里刘新杰跟敌人斗智的烧脑,《伪装者》里明家三兄弟的互相掩护,这些才是观众真正想看的。
《锋刃》刚播一天,就有人拿它跟这些经典比。有人说“黄渤的沈西林比余则成更狠,余则成还有组织撑腰,沈西林是一个人在钢丝上走”;也有人觉得“现在下定论太早,就怕后面剧情塌了”。但不管怎么说,这部剧让观众看到了希望——只要你不糊弄,把故事讲明白,把角色演到位,哪怕是42集的长剧,大家也愿意追下去。
追完前两集《锋刃》,最大的感觉就是“痛快”。没有磨磨唧唧的感情戏,没有一眼就能看穿的套路,每个角色都像在刀尖上跳舞,前一秒还在笑着喝酒,后一秒可能就掏出了枪。黄渤的表演完全打破了我对他的固有印象,他眼里的紧张和狠劲,让人觉得沈西林就像是从1939年走出来的真人。
其实观众对谍战剧的要求真不高,无非是剧情别太傻,演员别太尬,《锋刃》现在的口碑和收视,与其说是它有多完美,不如说是这几年的片把大家的期待值拉低了。希望后面的40集能稳住,别像有些剧那样“开头封神,结尾发疯”。毕竟,我们太需要一部能扛打的谍战剧,来证明这个题材还很有活力,还有人在认真对待它。
来源:胡杨树5C3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