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崛起绝非偶然,这妆造都赶得上长剧了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31 18:26 1

摘要:圆脸秒变幼态甜妹,普通面容化成绝世美人,短剧导演的“换头术”正在重塑我们对美的认知。 这些变化背后,是一群被市场疯狂追逐的魔术师:短剧妆造师。

圆脸秒变幼态甜妹,普通面容化成绝世美人,短剧导演的“换头术”正在重塑我们对美的认知。 这些变化背后,是一群被市场疯狂追逐的魔术师:短剧妆造师。

郭宇欣在《一念关山》《承欢记》里还是脸圆、五官钝的小配角,与杨紫同框时甚至被观众认为“被碾压”。

然而到了短剧《心动还请告诉我》中,她凭借大波浪、高颅顶和氛围感打光,每一帧都美如精修海报,直接被捧为“短剧天花板”。

短剧市场在2023年已突破500亿元规模,单集完播率超过80%的数据堪称“反人性”。

这个新兴市场正以惊人速度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504.4亿元,同比增长34.9%。

与长剧相比,短剧依靠“短直快”的叙事逻辑和“高密度”的情绪输出,迅速抢占用户碎片化时间。 黄金7秒定律决定了短剧必须用最强视觉冲击留住观众。

西安已宣布打造“微短剧之都”,在大唐不夜城、长安十二时辰等热门取景地,每天剧组扎堆,拍摄日程排得满满当当。

这种火热局面带来了一个奇特现象:专业妆造师严重短缺。 演员到位了,剧本准备好了,服化道也准备了,最缺的就是能打造出惊艳妆造的专业人才。

短剧制作周期短、上线快,剧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妆造师的需求量呈几何级增长。

短剧的“造神”能力依靠三大法宝:美颜滤镜+人设光环+妆造加持。 这三者结合,让普通演员从“路人甲”变成“梦中女神”。

以侯呈玥为例,在《仙剑四》里演丫鬟时,她站在鞠婧祎旁边像个透明人。 而到了短剧《玫瑰藏于盛夏》,她摇身一变成了“白月光校花”,清纯破碎感直接拉满。

妆造师们采用朦胧滤镜、侧光、大特写等手法,将圆脸拍成“幼态甜妹”,通过巧妙角度避开演员的面部缺陷。

短剧妆造预算普遍较低,一般在10万到2、3百万不等,而且其中还包含服装费用。

长剧妆造则更多从艺术创作角度出发,选择定制。 一个角色从头到脚的形象需要一个完整一体化的概念,而不是拼凑缝合。

为节约成本,很多短剧剧组会使用妆造师或剧组另一部作品所用过的饰品道具,也有的选择在网上租赁服装,然后根据个人需求进行简单改造。

面对巨大人才缺口,西安的妆造培训学校推出了紧贴市场的课程体系,涵盖影视剧化妆、影视特效化妆、影视古装妆造和饰品手工制作等。

教学模式采用30%理论 + 70%高强度真人实操,小班授课,老师手把手指导,课堂即片场。 学员还有机会参与校外实践和剧组实习,积累宝贵实战经验。

学员毕业后,学校与本地多家影视公司、剧组、电视台、汉服馆、知名影楼深度合作,毕业推荐就业,优秀学员可直接进入剧组工作。

如今古装UP主或国风妆娘正开始进入影视妆造领域。 《花琉璃轶闻》的妆造工作就有古风妆娘的参与。

短剧《织来云簇锦》中,古装UP主参商同时以女主角的扮演者和艺术顾问的身份参与其中,实现了对妆造工作的最大程度把控。

UP主与传统妆造师的合作形式通常是由专业妆造师带领UP主组成团队完成妆造工作。 因为舞台妆容和影视妆容不同,舞台妆容可以浓一些,但影视妆容需要薄透。

短剧与长剧的妆造要求截然不同。 参商在实践中发现,UP主的妆造和影视剧的发型制作手法完全不同。

为减少演员负担,影视剧通常会考虑分区+发包会拉扯头皮的问题。 演员拍戏一天待机时间很长,为避免演员头皮痛影响拍戏,一般古装剧会用成品发包或者直接挽发髻到演员头上。

时间压力也是个大问题。 小剧组每天化妆和做发型的时间可能只有1小时左右,非常紧张,无法做得很精细。

《成何体统》的短剧版与电视剧版完美展现了这种差异。 短剧版中,女主妆容大胆夸张,色彩浓郁且精致度拉满。

眼妆常用鲜明色彩晕染,搭配上扬眼线,突出角色俏皮可爱又带点灵动的特质。 唇妆偏爱高饱和度色号,如正红、明艳粉等,与“妖妃”设定高度适配。

相比之下电视剧版女主妆容风格偏清淡含蓄。 从路透看,眼妆比较清淡,眼线纤细,主打温柔内敛感;服饰多是豆沙色、淡粉色等低饱和色调,突出端庄大气。

西安古装短剧剧组每天需要完成大量妆造任务,时间紧张#夏季图文激励计划#到只有1小时左右。

而一线妆造师们不得不在10万到300万的有限预算内,创造出让人惊叹的视觉奇迹。

这场关于美的革命中,每个参与者都在思考:当技术能够轻易塑造完美外表,我们究竟是在追求艺术的真实,还是只是沉迷于一场视觉的幻梦?

来源:陶都小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