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孟子义自从《九重紫》饰演世家贵女的角色窦昭大火后,后面接连几部剧都是类似角色,仿佛被困在“贵气人设”里。看多了,观众难免视觉疲劳,这事儿比看到重复剧情还让人堵得慌。
孟子义自从《九重紫》饰演世家贵女的角色窦昭大火后,后面接连几部剧都是类似角色,仿佛被困在“贵气人设”里。看多了,观众难免视觉疲劳,这事儿比看到重复剧情还让人堵得慌。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先聊聊这些剧的 “配置闭环”。《桃花映江山》是权臣宰相配公主,《尚公主》换了个 “寒门权臣”(但本质还是能跟公主 “平起平坐” 的权力角色)配公主,《百花杀》又是太子配郡主。
《尚公主》配置号称是前两部的 “加强版”,可《桃花映江山》站内热度连 3 万都没破,这就像你做了一道菜没成功,接着又用差不多的食材和烹饪思路做两道新菜,真觉得观众会突然觉得 “哇,好吃” 吗?
观众又不是第一天看剧,这种换汤不换药的配置,新鲜感早就被磨没了。
再说说孟子义本人的 “戏路困境”。她长得聪明贵气,这是优势,但不该变成 “限制器”。网友盼着她接不同人设,真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是真心觉得可惜。
演员这行当,就得像块橡皮泥,能被捏成各种形状才有意思。总演公主、郡主,哪怕每套古装造型都美得各有特色,可角色内核都是 “高高在上的贵女”,角色类型太过固定,甚至在观众眼里会形成刻板印象:“哦,孟子义只能演这种角色。”
这对一个想在演艺路上走得扎实、走得长远的演员来说,太憋屈了。
然后看看市场和观众的 “期待差”。现在观众看剧,早就不满足于 “俊男美女谈个贵族恋爱” 了。大家更想看到点新鲜的、带点人间烟火气的,或者反差感特别强的故事。
打个比方,一个长相贵气的演员,去演个市井里的小老板,或者带点小缺点的普通姑娘,那得多有看头!可现在递给孟子义的剧本,像是把她往一个固定模具里硬塞,她再怎么努力,也只是把这个 “贵女模具” 打磨得更光滑精致,可模具本身压根没变。
《桃花映江山》没播好,已经给这种 “大同小异” 的配置敲了警钟,后面两部还沿着这条路走,真有点替它们捏把汗,担心市场不买账。
往大了说,行业看你一部剧播火了,角色类型契合度考量,就会给你推荐类似的剧本。不光是孟子义,内娱好多演员都面临这问题。
剧组选角时,总爱 “贴脸选角”,觉得演员长相气质符合某个类型,就反复给类似角色。可创作这事儿,本该是突破和创新的,结果变成了 “复制粘贴”。
要是孟子义能主动争取,或者遇到愿意冒险的团队,试试别的类型 —— 比如武侠剧里飒爽的侠女,或者现代剧里为生活奔波的普通职场人,说不定能让大家眼前一亮,发现她更多的可能性。
说到底,不是孟子义演不好贵女,而是希望她能 “跳出来”。你们觉得,如果孟子义去演个完全不同的角色,比如抗战剧里的女战士,或者喜剧里有点憨憨的搞笑女,会不会特别有反差感?
真的很想看到演员们能多体验几种不同的 “人生”,所以,欢迎留言聊聊你们的想法呀~
来源:一叶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