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甄嬛传最后,大家坐在一起喝茶闲聊,三个宫斗冠亚季军。甄嬛、欣常在、敬妃。这场面,有点意思!历史总不乏巧合,但这三个人凑到一桌,真让人琢磨。敬妃那命好得有点玄妙,养着胧月,跟甄嬛绑死利益线。就算一半靠手段,一半靠运气,敬妃最后能活下来,倒也合情合理。但欣常在?她
甄嬛传最后,大家坐在一起喝茶闲聊,三个宫斗冠亚季军。甄嬛、欣常在、敬妃。这场面,有点意思!历史总不乏巧合,但这三个人凑到一桌,真让人琢磨。敬妃那命好得有点玄妙,养着胧月,跟甄嬛绑死利益线。就算一半靠手段,一半靠运气,敬妃最后能活下来,倒也合情合理。但欣常在?她娘家远在天边,不争不吵,表面老好人。这种人,按理说应该是宫斗里的炮灰。怎么她却混成了最后三人组,不是太奇怪了吗?
欣常在看起来一本正经,有什么话都不憋在心里。她在宫里,有点像喝醉了也要怼人的邻居,嘴上总是有点狠。比如富察贵人怀了孕,涂着皇上专门赐的香粉,走哪都显摆。欣常在实在看不惯,话就冲出来了:你是嫌香粉不够稀罕吗?不如放桌上当神拜!这种话,一般宫嫔都不敢说,怕得罪人。欣常在根本不管,谁看谁不爽就怼。这种风格其实很刺激,但宫里这种敢说真话的人,一般都活不久。
大家都以为欣常在只会嘴硬,没心眼。她其实藏着针呢。余氏靠一句诗句成了新宠,宫里铺满了香料绸缎,大小宫女都奔着余氏的紧俏货去。余氏啊,典型的新晋小人得志,天天飘着。可在紫禁城,飘得太狠,分分钟就翻车。长街上一回,沈眉庄遇到余氏,本应余氏向眉庄请安行礼。但余氏却说天冷滑,皇上怕我摔着,直接坐轿子上炫耀,说眉庄让路。这事在外头看着,只觉得无礼,但其实下面藏着涡流。眉庄让路了,她不傻,平时可刚得很,这次一声不吭,她在“捧杀”余氏。让余氏台阶走得太高,等摔下来更疼!
没过多久,欣常在宫里灯笼出事,差点烧着余氏的轿子。两边吵起来,余氏竟借机把欣常在扔进了慎刑司。这慎刑司可不是常规处罚主子的地儿,宫里有人惹事,顶多关宫里,实在不行赐白绫或冷宫,怎么会送到慎刑司?余氏是个答应,她敢下这种命令,今公公敢真的动手?欣常在如果要反抗,没人敢真把她冒死丢进去。那只能一种解释——她自己钻进去了。
觉不觉欣常在是个“自告奋勇”的人?她城府深着呢,灯笼事件之后,她刻意往前凑,反而让自己成了受害者。这一步棋走得飞快。没有甄嬛沈眉庄她们搅动之前,欣常在还是皇上的爱翻牌之一,连华妃都吃醋。只是牌子被撤,才偃旗息鼓。时势变了,连婢女都能爬龙床。欣常在这口气咽不下,有机会整顿余氏,她自然要设套。灯笼着火,看似偶发,也许并非如此。
余氏总觉得,宫里不是按位分来走,而是谁得皇帝宠谁最大。其实呢,皇帝可最讲究礼。就算太后让他不舒服,他也样样做足孝道,不和太后正面杠。这事闹大了,太后自然要插手。欣常在被关慎刑司,礼不合,太后不会眼睁睁看着不管。皇上再喜欢余氏,也得让步给太后。这一回,妙音娘子的封号被褫夺,余氏瞬间就凉了。她能红得那么快,本来就是靠纯元皇后留下的诗文,还有皇帝一时的兴致。宠无根,风一过就散。
再看欣常在,被关一回,转头照样回来喝茶。她没妃子家族照应,靠得就是自己的小算盘。她一点不藏着掖着,但真有事时候从不硬刚。嘴上有风,心里有底。她既能怼富察贵人,也能让余氏做出不合礼的事。没有深到骨子里的心眼,根本撑不了那么久。她这路数,有点人见人烦,但又不致命。
有网友分析,欣常在这样全靠嘴混饭吃的人,肯定早晚会倒霉。其实真不是这么回事。宫里三十六计,比不过顺水推舟。真正能活下来的吧,很多时候不是靠狠,就是一把搅屎棍。欣常在表面“不争不抢”,但被捧到天上那一刻,绝不卡壳。聪明得很,知道什么场合该顺着礼仪走,什么时候干脆蹚水逆行。一边不断怼人,一边又不翻车,这不是靠运气,是极度会看风向。
当然了,欣常在并不总是那么高明。你说她就完全靠嘴混宫斗?也不是,毕竟那嘴有时候太快,容易招人麻烦。比如灯笼事件,她如果没把控好火候,被余氏设计也不是没可能。嘴快的人,有一天容易失言,但嘴快不代表不动脑子。欣常在那些转身入局的瞬间,谋略真有一套呀!就算偶尔粗心,也能调整回来。这个人到底是“直女”还是宫斗高手?恐怕谁也说不准。
剧情里,沈眉庄狠过欣常在,但最后还是欣常在能活到大结局。这细节不太好理解,少数网友说她没啥心机全靠躺平,天真能活?也不对。其实她懂规则,恰好又适度示弱。沈眉庄刚则易折,欣常在柔则能聚气。就像历史上好多“老好人”最后才活下来,身边的狠角色先收场才正常。
多查了几条相关信息,发现电视剧里有意无意弱化了欣常在的伏笔。真实历史资料里,像她这样既敢嘴上开火,又能忍得住气的宫嫔,往往更容易避开正面冲撞。前人说太平无事才是最长久,但在紫禁城里,太平只是表象。处处皆是陷阱,看不见的地方才最危险。欣常在能在后宫做“一人之下”,既不是因为简单,更不是因为完全无欲无争,她的动作、眼色、分寸,此处不深究也没啥证据啦。
所以说,如果你以为嘴上不藏着掖着是缺心眼,那多半被她骗了。欣常在其实藏得住、舍得下,关键时刻愿意递刀子,平时又不见血。她靠的是能屈能伸的小聪明,与其说是没有心机,不如说是极懂宫里分寸,有点随意,有点犹豫,但就是不会被人当傻子。
这里有个二元矛盾,一面她像没事人,另一面她总能在暗处使点劲。要说她不会宫斗,那太天真;要说她事事谋划,未必成立。有时候她自己都没想好怎么走下一步。嘴巴快,心计深,运气有,人缘也不赖——不排除有一天她自己栽进去,可现在还活着,这就是本事啊?
但谁也别太高估她,在结果面前运气还是很重要。如果甄嬛没有给她机会,或者太后不插手,欣常在能躲过余氏这劫吗?她不是主角,棋局里从来不是最强的那颗子。身世普通,缺乏靠山,到处靠自己周旋。背后少一根稻草也许就扛不住了。她的矛盾性极强,有时候大脑灵光,有时候一头雾水。剧中表现难免有失真,所以谁说得清呢?
到头来,这三人最后能一起喝茶,其中暗藏多少风浪和阴影?宫斗里,赢家不是最狠的人,也不是最缺德的人。有的人活下来,靠的是谨慎,有的人靠一时机遇,也有的人纯属天命。那么欣常在,到底算什么类型?她是冷静的,也有点冲动;她看得透别人,也不总能保全自己。
哪怕剧情和现实有出入,欣常在这个角色缝缝补补却还刚刚好。她代表了一种宫里边的生存模式,时而自信,时而狼狈,口快心深,偶有失误。别人认为这套活法太随意,但只有身处局中的人,才能明白每一步的难处。
最后聊回来,茶桌上的欣常在不算最聪明,也不算最糊涂。她的结局,比起狠角色多了几分温存,也不失一分人情味。没有大道理可讲,这就是宫斗世界最真实的样子。
来源:阿侯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