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封四在引马子进村这件事中被宁学祥从城楼上推下来,后被马子乱枪射死,他的大儿子封腻味仰天而说:
封四在引马子进村这件事中被宁学祥从城楼上推下来,后被马子乱枪射死,他的大儿子封腻味仰天而说:
“爹,我一定会为你报仇,把他们全杀光。”
原著中,封腻味后来搞土改,打地主,实际是为了报仇泄愤,为了整死宁学祥。
封腻味杀宁学祥后,又激起了宁学祥儿子宁可金的报仇,宁可金带了国民党的士兵回到村子屠村。
冤冤相报何时了。
宁可金注定是失败的,因为这之后,我党的队伍就来了,天牛庙村也解放了。
宁可金只能落荒而逃,余生再没敢回来。
宁可金后来留在了台北,虽然对家乡十分地惦念,仍然在外不敢回村。
他的两个儿子一个经商一个教书,都很发达。
宁可金到老还惦记他在天牛庙村的地契,惦记着天牛庙村……
宁学祥的一句话宁可金刚加入青旗会的时候,非常的张扬,觉得自己跟对了人,回家后给宁学祥要200个大洋买20把枪,宁学祥提醒过宁可金:
“现在这个局势不是替咱说话的,跟着瞎起什么事?小心点,别到时候跟错了人、站错了队,吃不了兜着走。”
宁学祥是非常谨慎小心的人,但是他思虑却很长远。
1、当女儿绣绣被马子抓起来的时候,本来他想拿出钱匣子有打算去救的打算了,然而宁可金鲁莽地带着队伍直接上山了而后又败下阵来,之后,宁学祥没有拿出5000大洋去救女儿,他想的是宁可金去了失败了再拿钱马子没有信用,到时会钱财两空;
2、封四不给租金,宁学祥想办法请他吃了一顿饭,就把封四家里仅剩的4亩地弄到手,宁学祥用这种方式一方面是对土地的执着,另一方面他也是很恨封四的不争气,游手好闲不作为,宁学祥是恨铁不成钢;
3、宁学祥在土地改革要来到的时候,自己有过这方面的思虑,他到县里以往在野的兄弟们都聊过相关的话题,他也知道要变革了,只是还没有观望好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但是绝不能太着急;
4、村里有了以铁头哦为首的农会,他们要批斗宁学祥,宁可金带着自己的队伍为父亲出了气特别自豪,宁学祥特别理智地跟儿子说:
“你也没做错,你这法子也就能用一回,以后的事情爹自己想辙。”
宁学祥看得透,他不想像潘小鬼一样遭罪,他有自己的盘算。
宁学祥可是一个很有盘算意识的人,他会先掂量事情的利弊然后再采取行动,所以在重要节点的时候会错过很多好时机:比如救女儿绣绣、比如没有第一时间拿到亲弟弟村长家的地......
有勇无谋的宁可金宁可金是宁家的长子,他的责任感是非常强的,从小生活优渥的他有一股蛮劲儿,想得到父亲宁学祥的认可可总是差一点火候。
1、绣绣被马子弄走,在大脚去救她之前,宁可金带着自己的草班子队伍去了山上,当时他是一点都没犹豫,必须救妹妹回来,但是很不幸的是三两下就被打下来了,以救妹妹失败告终,而这个举动也让宁学祥放弃了用钱赎女儿。
2、绣绣结婚嫁给了大脚,他怕绣绣吃苦,曾到大脚家想接回妹妹,可是绣绣特别坚决,声称一定会过好日子,宁可金看到绣绣和大脚的样子,放弃说服,只给他们弄了很多柴火。
3、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干,宁可金加入青旗会并且操练了十来个兵,“保护天牛庙,打倒劣绅”,维护宁家,开始了自以为特别英雄的路。
4、封四带马子包围天牛庙的时候,宁可金指挥全村人抗击,很明显的是,胡老二将邻村的农户拉来做人质,而宁可金一直是硬干,若不是大脚提前让郭贵耀请来了救兵,宁可金还真搞不定,城墙都快让挖塌了。
宁可金的有勇无谋,跟父亲的专制和母亲的大撒手有关。
宁可金的母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但是被旧社会思想禁锢的人,他既不能违背丈夫宁学祥的意愿,又救不了女儿,也给不了儿子在一些大事上的指点。
宁可金的母亲是最可怜的,她心疼家里的每一个人,但对每个人面临的现状又无能为力,只是一味地听命于命运的安排,最后生闷气而死。
宁可金就是在这样一个母亲软弱,没有理性的分析头脑;父亲思前想后,不果断;家庭条件很好没有受过什么苦难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
写在最后宁可金生在温室里,他不会同情到封四这样的穷苦人家。
封四最后的下场让他的儿子封腻味看在眼里,到最后招来了复仇,而后下宁可金没有保持理智理智,他杀回天牛庙,做了最错误的事情,无颜面对父老乡亲。
宁可金只有蛮力,没有讲求方法。
宁可金被宁学祥的一句话,注定了结局。
宁可金跟错了人,站错了队,最终孤苦在他乡。
来源:看剧聊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