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短剧中律师类的增加很多,虽然有很多明显的法律错误和程序错误,如刑事案件中经常是原告作为公诉方,律师带假发等,这一方面可能是编剧法律知识的缺乏,也有可能是审查中对检察院、法院类主题有更多限制。瑕不掩瑜,一些短剧还是有突破,值得一看。
最近短剧中律师类的增加很多,虽然有很多明显的法律错误和程序错误,如刑事案件中经常是原告作为公诉方,律师带假发等,这一方面可能是编剧法律知识的缺乏,也有可能是审查中对检察院、法院类主题有更多限制。瑕不掩瑜,一些短剧还是有突破,值得一看。
《极限辩护》案情为原告律师将蒋武精神病人杀人案改判定罪。剧中引用了原因自由行为,被告人吃屎后成为精神病人,不能免责。能引用这一理论,该剧值得一看。实践中多为醉酒、吸毒后的行为不能免责,如彭崧故意杀人案,2005年5月5日凌晨,被告人彭崧在服食“摇头丸”后,药性发作,在其暂住处持刀捅刺同室居住的被害人阮召森胸部,致其抢救无效死亡。经精神病医学司法鉴定,彭崧系吸食摇头丸和K粉后出现精神病症状,在精神病状态下作案,被评定为限定刑事责任能力,律师做无罪辩护。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均认为,彭崧的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法院的裁判理由援引了原因自由行为理论:彭崧在以前因吸毒产生过幻觉的情况下,明知自己吸食毒品后会出现精神障碍仍故意吸食,进而在此状态下杀人。吸毒行为本身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人自愿吸毒是自由的,因此应对自己陷入精神障碍后的危害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最终,彭崧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来源:星垂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