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归队》中的角色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渍、甚至有些凹凸不平的牙齿时,观众不会嫌弃,反而觉得更加真实,终于有一部剧,敢让演员的牙“不干净”了!
当《归队》中的角色咧嘴一笑,露出满口黄渍、甚至有些凹凸不平的牙齿时,观众不会嫌弃,反而觉得更加真实,终于有一部剧,敢让演员的牙“不干净”了!
举例,《亮剑》李云龙高喊开炮的时候,一口烤瓷牙就很不协调,以往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很少看到如此较真小细节的,牙齿甚至可以看作战争题材电视剧进化史的核心——从“油头粉面”到“灰头土脸”、从“偶像表演”到“真实还原”的美学革命**。而牙齿,成了这场革命中最具象征意义的“最后一块阵地”。
一、 只要主角“够帅”,战争场景沦为背景板
屏幕上是震天的炮火和嘶吼,镜头一转,特写里却是一口冷光美白、整齐如钢琴键的烤瓷牙。演员头发丝丝不乱,战服笔挺如新,管你什么炮火连天,帅就够了。
案例1:吴奇隆的“战场时装秀”
在《向着炮火前进》中,吴奇隆饰演的雷子枫,顶着精心打理的发型,穿着量身定做的酷飒皮衣,坐在现代化的摩托车上,更离谱的就是沙发。最让人出戏的是,无论战况多激烈,他那口白到发光的牙齿始终是镜头的焦点。这不像是在打仗,更像是在拍战时背景的男士护肤广告。
案例2:吴昕的“战地咖啡馆”
某些神剧中,甚至出现了在欧式别墅里喝现磨咖啡、抽雪茄的指挥官形象。演员吴昕在战争剧中保持偶像剧般的妆容和表情。这类剧集的逻辑是:战争的残酷不重要,历史的真实也不重要,明星的形象完美最重要。
将“美”等同于“精致”、“无瑕”,完全脱离历史现实, 一切制作围绕明星形象服务,剧情和历史成为背景板, 将严肃历史娱乐化、儿戏化,是对先烈的极大不敬。
二、 《亮剑》:打破了衣服,却没打破牙齿的“金身”
2005年,《亮剑》的横空出世,炸开了战争剧“油头粉面”的铁幕。但还是没有终结,比如大家熟悉的“王有胜”表情包,你一个小兵一口的白牙是不是有点不合适?但是这部电视剧依然伟大,他第一次让英雄“脏”了起来,并且“俗”了起来。衣服难得干净平整,领口总是泛着油光;脸上混合着硝烟、泥土和汗水;行为举止粗鲁,骂娘、撒泼、耍无赖,充满了草莽英雄的鲜活气息。
这在当时充斥着“高大上”完美主角的主旋律环境中,是石破天惊的。它成功地告诉市场和观众:英雄可以不完美,真实感比光鲜感更重要。可以说打响了“拨乱反正”的第一枪。
最经典的例证便是“秀芹就义”这场戏。
李云龙声嘶力竭地喊出“开炮!”,情绪爆发力震撼人心。但如果镜头给到一个面部特写,我们看到的依然是一口相对整齐、明显是现代牙膏护理出的白牙。这一细节,瞬间让部分观众从悲壮的情绪中抽离,意识到:“哦,这是演员在演戏。”
《亮剑》打破了外在的服装和表情管理,却未能触及“牙齿”这一最内化、最顽固的偶像化符号。这是2005年制作意识和审美水平的局限,我们无法苛责,但却必须指出。
三、 进化的完成:《归队》与“颗粒度”级的真实
经历了神剧的洗礼和《亮剑》等经典的教育,观众的审美不断攀升。我们不再满足于“表面脏”,我们渴望的是 “骨子里真”。
于是,《归队》来了。它带来的是一场“颗粒度”级的真实革命。
《归队》让演员的牙齿回归了它本该有的样子:烟渍、茶渍、不整齐,甚至缺失。这一个小小的细节,需要制作方和演员共同克服巨大的心理障碍:敢于“变丑”,敢于抛弃明星光环,彻底融入角色。这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观众智商的尊重。
服装:不再是“做旧”设计,而是真正经历了风霜雨雪、摸爬滚打后的状态,磨损、破洞、污渍都极其自然。
妆容:皮肤不再是磨皮效果,而是粗糙、黝黑、甚至开裂;眼神里不是冰冷的耍帅,而是充满了血丝、疲惫和坚定的复杂光芒。
指挥部不再明亮整洁,战壕里不再是干爽的黄土,一切都在极力还原历史的粗粝感。
《归队》的火,火得理所当然。因为它戳中了观众被“假牙”折磨了多年的痛处,它用极致的细节,构建了一个可信可感的时空,让观众得以真正沉浸其中,与角色同呼吸、共命运。
一口牙,虽小,却见微知著。它是对历史的敬畏,是对艺术的真诚,更是对观众的负责。《归队》之后,若再有战争剧出现一口刺目的烤瓷白牙,恐怕迎来的将是观众更无情的嘲笑和批评。
这就是进步,微小,却坚实。#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自幼熟读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