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家好,我是呆萌小剧迷,平时看剧就爱抠细节——尤其是抗联这种严肃题材,总觉得越贴近真实,才越对得起当年的先辈。可最近追《归队》,越看越别扭,到最后实在没忍住想吐槽,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让我“出戏到跳戏”的地方。
大家好,我是呆萌小剧迷,平时看剧就爱抠细节——尤其是抗联这种严肃题材,总觉得越贴近真实,才越对得起当年的先辈。可最近追《归队》,越看越别扭,到最后实在没忍住想吐槽,今天就跟大家唠唠那些让我“出戏到跳戏”的地方。
一开始追《归队》,是冲着抗联题材来的,胡军演的鲁长山在马粪里找吃的那段,还让我跟着揪心半天。可越往后看,袁姗姗饰演的兰花儿,越让我没法入戏。你说这角色是抗联战士,天天在山里逃命,衣服破得露窟窿,脸脏得跟抹了锅底灰似的,按理说早该顾不上收拾自己了吧?结果镜头一扫,人家不仅梳着整整齐齐的高颅顶小辫,逃命的空档居然还能涂着口红!
我当时就懵了——当年抗联战士连饭都吃不饱,哪来的口红?天天钻树林、躲敌人,头发能不打结就不错了,哪有功夫编高颅顶小辫?这不是明摆着跟“艰苦”俩字对着干吗?看的时候总忍不住想:这要是真在战场上,早被敌人发现了,哪还能安安稳稳逃命?
更让人别扭的,是劳工营那段戏。镜头里一群被日本人抓去的劳工,衣服破得遮不住身子,头发乱得跟鸡窝似的,看着挺真实。可再仔细一看,男人们脸上虽然脏乎乎的,下巴上的胡须却干干净净,连点胡茬都没有!我就琢磨着:在劳工营里,饭都吃不饱,哪有条件天天刮胡子?别说刮胡子了,能不能保住命都难说,这细节也太敷衍了。
其实我不是故意挑刺,反而特别希望《归队》能成经典——抗联题材多珍贵啊,每一个镜头都该连着当年的真实处境。战士们的衣服该有补丁就有补丁,头发该乱就乱,脸该脏就脏,这些细节不是“丑”,而是对历史的尊重。观众看这类剧,看的就是那份真实的苦、真实的韧,要是连这些小地方都糊弄,怎么让人代入?怎么让人记住先辈们的不容易?
现在好多剧都栽在“细节”上,总觉得观众看不出来,可大家的眼睛亮着呢。你哪怕让兰花儿的辫子松一点、口红淡一点,让劳工们留着点胡茬,都比现在这样“精致得不合时宜”强啊。
不知道你们看《归队》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些出戏的细节?或者你们觉得,拍这种题材的剧,该不该在细节上较真?都可以在评论区跟我聊聊。觉得我唠得在理的话,别忘了点个关注、点个赞,咱们下期接着聊那些让人又爱又恨的剧,再见啦!
来源:呆萌小剧迷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