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河山》王雷贡献“走心”表演:“记住每一个为我们拼过命的人”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9 21:16 2

摘要:由王雷领衔主演的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1937年山东沂蒙山区为背景,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从文弱书生成长为抗日根据地骨干的故事。凭借细腻深沉、真实克制的表演,王雷将这个角色的精神蜕变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打动无数观众。他从角色理解、表演

由王雷领衔主演的全民抗战史诗剧《我们的河山》正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以1937年山东沂蒙山区为背景,讲述青年党员庄埼风从文弱书生成长为抗日根据地骨干的故事。凭借细腻深沉、真实克制的表演,王雷将这个角色的精神蜕变与时代命运紧密结合,打动无数观众。他从角色理解、表演方法、历史认知等维度,深入剖析了庄埼风及其背后的抗战精神与人民史诗,让这段历史通过鲜活的表演重新焕发光彩。

“非典型英雄”的成长之路

王雷表示,庄埼风最吸引他的正是其“非典型英雄”的特质。这一角色没有军人背景,也没有夸张的“抗战神剧”设定,而是一个真实、朴素甚至有些“呆萌”的青年教师。庄埼风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艰苦的抗战历程中逐步实现的。“他从一个只懂得教书的知识分子,逐渐意识到只有改善民生、发动群众,才能真正实现抗日救国。”

王雷特别提到一场关键戏份:庄埼风初到村里组织农民救国会,慷慨激昂地宣讲抗日道理,却遭遇村民纷纷离场。“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跟你抗日?”剧中母亲的一句实话点醒了庄埼风,也成为王雷把握角色转变的关键——从“讲大道理”到“解真难题”,从忽视民生到推动减租减息、解决农民温饱。从此,庄埼风脱下长衫,深入农户调查,组织自卫队、建立农救会,真正实现从“一人敌”到“万人敌”的成长。王雷强调,庄埼风的魅力不在于“能打”,而在于“用信念和智慧赢得胜利”,他是“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是用情感和智慧将兵与民紧密连接的人”。

“细节控”演员的“笨功夫”

作为北京人艺演员,王雷深耕舞台20余年,话剧经验为其影视表演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多次提及人艺前辈朱旭的教诲——“会演戏的演人,不会演戏的演戏”,并视其为表演准则。“演员不是情节工具,而是要塑造让观众记住的‘人’,让观众不仅知道角色做了什么,更理解他为什么这样做。”

为贴近角色,王雷耗时近一年做准备:学习山东方言、研读抗战史料、了解沂蒙山区民俗文化,并深入当地体验生活。他表示:“每次演戏我用的都是笨办法,就是下苦功夫。”他甚至细致到为角色设计一副眼镜,并精心安排眼镜在剧中被打碎与修好的时机——“这些细节都是人物成长的隐喻”。

在表演上,王雷避免“英雄化”“神话化”的套路,着力刻画庄埼风作为普通人的犹豫、挫折与成长。情感戏的处理也极其克制,如与刘竹梅的爱情几乎无需直白表白,更多通过眼神、气氛和诗歌传递。“那个时代的爱情话很少,但心里什么都明白。”这种“收着演”的方式反而让角色更真实动人。此外,导演毛卫宁大量使用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对演员台词、走位、情绪连贯性要求极高,而王雷的话剧功底在此发挥了重要作用。“话剧舞台锻炼了对整体节奏的掌控力,这种能力让影视表演更连贯、更自然。”

致敬英雄,让历史照见未来

《我们的河山》不仅是一部抗战剧,更是一部“人民史诗”。王雷强调,该剧的核心是“兵民是胜利之本”,体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庄埼风代表的是千千万万在抗日根据地默默奉献的基层党员,他们并非前线战士,却是抗战胜利最坚实的基石。

王雷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角色,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不仅有战场硝烟,还有深入的思想动员、民生改善和情感凝聚。”剧中减租减息、组织农民自救、团结抗日等情节均基于历史真实。这正是《我们的河山》的独特之处——“不刻意渲染战争暴力,而聚焦人性光辉与人民力量”。

在抗战胜利80周年的今天,该剧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王雷说:“我们不仅要让观众记住故事,更要让他们记住人物——记住那些为了河山拼过命的人。他们才是我们真正该追的‘星’。”

在王雷看来,庄埼风并非天生英雄,而是在时代洪流中逐渐觉醒、在人民中间成长起来的普通人。他的故事是千万抗战者的缩影,更是中国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为人民而战的生动写照。《我们的河山》以真实的历史质感、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深厚的情感表达,唤醒当代观众的家国记忆与民族情怀。而王雷则以鲜活、细腻而深刻的表演,让这段尘封的历史重新焕发出动人的光芒。

来源:京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