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四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在江夏镇被刘八女和任季安这帮地头蛇欺负,却死活不亮身份,不是因为怂,而是因为他心里在下一盘大棋,憋着一个大招。
咱们来拆解一下《雍正王朝》里这个特别憋屈但又极其关键的剧情。
老四胤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在江夏镇被刘八女和任季安这帮地头蛇欺负,却死活不亮身份,不是因为怂,而是因为他心里在下一盘大棋,憋着一个大招。
这事儿你得从几个方面看:
1. 最直接的原因:这趟差事是“微服私访”,不能暴露
康熙老爷子派老四和老十三去江南,明面上的任务是筹款赈灾,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隐藏任务:暗中查证太子胤礽在江南卖官鬻爵、导致灾区官员贪腐的烂事。
这任务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低调,像特务一样秘密行动。你想想,要是走到哪儿都嚷嚷“我是四阿哥!我是十三阿哥!”,那还查个屁啊?所有贪官污吏早就把证据销毁得干干净净了。所以,隐藏身份是完成皇帝任务的绝对前提。为了大局,个人受点委屈,必须忍。
2. 对方的靠山太硬,亮身份可能会更糟
江夏镇是谁的地盘?是任伯安(任季安的哥哥)和刘八女的地盘。任伯安是什么人?他是“太子党”的核心钱袋子,当过江南巡盐道,富可敌国,而且手里还攥着记录满朝文武把柄的《百官行述》!
老四当时要是亮了身份,场面会非常尴尬:
刘八女和任季安肯定会立马磕头求饶,但然后呢?
消息会瞬间传回北京,太子和八爷党都会知道老四在江南秘密查案。
这会彻底打草惊蛇,让太子党有了防备,后面的所有计划都泡汤了。
甚至可能逼得对方狗急跳墙,对自己下黑手。在别人的地盘上,亮明身份有时不是威慑,反而是给自己招危险。
所以,不亮身份,对方只当他们是两个过路的“京城富商”,瞧不起归瞧不起,不至于起杀心。亮了身份,就等于把自己变成了所有敌人的活靶子。
3. 老四的性格:能忍常人所不能忍
老四胤禛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冷面王”,心思极深,极其能忍。他的座右铭就是“咬人的狗不叫”。他不在乎一时一地的面子得失,他在乎的是最终能不能达成目的。
在江夏镇受辱,对他来说是小辱。如果因为忍不住这口气而破坏了康熙的重大布局,导致查案失败,那才是大罪。孰轻孰重,他分得清清楚楚。他后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这种可怕的隐忍和克制。
4. 为后来的“血洗江夏镇”埋下伏笔
这一点非常关键!老四和老十三后来为什么能带着年羹尧的兵,以“剿匪”的名义把江夏镇给屠了?
就是因为当时他们没亮明身份!
在法律程序上,刘八女、任季安等人“侮辱的不是钦差和皇子”,他们侮辱的是“两个路过的陌生人”。
而后来年羹尧去打他们,是因为他们“持械对抗官军”(年羹尧故意激怒他们动手)。
这样一来,屠灭江夏镇的行动,就变成了“地方豪强武装抗法,官兵被迫镇压”的合法事件。
如果当初老四亮了身份,刘八女就没胆子对抗,后来年羹尧反而找不到合法的理由下死手了。老四的这次隐忍,相当于默默地记下了账,等秋后一起算总账,而且算得名正言顺,谁也挑不出毛病。
总结一下:
老四在江夏镇不亮明身份,根本不是怕,而是一次极其冷静和深谋远虑的战略忍耐。
为了任务:必须秘密查案。
为了安全:避免打草惊蛇,引发更大风险。
为了性格:他本来就能忍,不在乎一时之气。
为了未来:给日后彻底铲除这个毒瘤留下一个完美的法律借口和动手理由。
所以,你看他当时憋得满脸铁青,手都快攥出血了,但他脑子里算的不是眼前的这口气,而是整个江山社稷的棋局。这才是干大事的人的心性和手段。受一时的胯下之辱,是为了将来能把所有敌人连根拔起。
来源:是历史君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