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向温和体贴的丈夫苏牧心(罗晋 饰)终于对妻子曲桐(王子文 饰)露出真面目:我受够了,你想让我变回以前,你也不照照镜子,你配吗?
没想到,终于踏入国剧“变态赛道”的罗晋,表现竟如此炸裂。
更没想到的是,剧情会零帧起手,让人措手不及。
2002年的东江市,暴雨如注。
一对结婚七年的夫妻,在进行“最后的晚餐”。
一向温和体贴的丈夫苏牧心(罗晋 饰)终于对妻子曲桐(王子文 饰)露出真面目:我受够了,你想让我变回以前,你也不照照镜子,你配吗?
曲桐冷冷一笑:你终于不装了,我只想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公司、房子,都可以给你。我可以净身出户。
苏牧心却走过来掐住她的脖子说:你生是我的人,死是我的鬼。
记着又将桌上的菜硬塞进妻子口里,可一下秒,苏牧心忽然倒地抽搐,不省人事。
曲桐则拿着餐刀颤巍巍地靠近,确认丈夫没有呼吸。
一阵惊雷,曲桐吓得倒退半步跌坐在地上。
一转头,却看到丈夫的身影:不可能,你已经死了。
对方却淡定地说:我没死,我还活着。
屋外雷雨大作,精神彻底崩溃的曲桐冲向“复活的丈夫”:我能杀你第一次就能杀你第二次。
“消失的他”死而复生?
可接下来,刑警队长周密(余男 饰)将怀疑的目光投向了曲桐。
苏牧心到底死了没?“复活”的,到底是谁?
谜题,接踵而至。眼见,未必是真的。
2025年,似乎敲开了犯罪悬疑剧的大门。
鹅厂“X”剧场有《棋士》,酷白夜剧场有《沙尘暴》,桃厂悬疑剧秦昊、孙俪、陈建斌等实力派齐出,但目光所及,似乎都没能激起太大水花。
直到今晚,迷雾剧场又推出这部罗晋、王子文、余男领衔的《目之所及》。
改编自豆瓣小说《盲目》。
相比那些悬疑剧熟面孔,这次演恶男的罗晋,倒让我格外有兴趣。
男演员一个个奔赴大尺度案发现场,大家早已习惯。但罗晋俯身闯入家暴“禁区”,却让人眼前一亮。
罗晋颠覆性的演出,能不能复制他在正剧中的发挥?《目之所及》又能否替悬疑剧破局?
仅播40分钟,剧集热度已破3200。
刷完四集,有惊喜,凭扎实剧本、紧凑节奏和极高完成度,这部《目之所及》,或许真能为两眼一抹黑的国产悬疑,开眼。
好的悬疑剧,能让人一秒入戏。
《目之所及》就是这样,没有一句废话,开局就是高潮点。
短短四集,两死一“复活”,三大谜题,硬菜直接上桌。
先看,命案。
第一则命案,死去的情人。
故事开场,一个30多岁的美丽白领施悦窒息死亡于出租房内,案件疑点重重。
警察到的时候,水龙头都是打开的,出水口却全被堵住,从生活用品看,女子并非独居。
哮喘喷剂离她咫尺之遥,人却死了。
从附近书架上,刑警队长周密找到了女子的一张大合影,她身旁的儒雅男子苏牧心引起了周密的注意。
而当周密对邻居展开问话,很快从不起眼的早点摊发现关键信息:女子和苏牧心,是情人关系。
“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不符,不和周围人来往,附近的居民认为,他俩是婚外情。”
警方随后的调查显示,那天夜里,苏牧心醉酒后,就和她在一起。
可谁杀害了施悦,是苏牧心故意拿住了她的哮喘喷剂,令她意外病发而亡,还是现场还有第三人?
女死者的母亲,则一口咬定,杀死女儿的,正是丈夫和女死者有婚外情的曲桐。
她甚至在地下车库持刀一路追杀曲桐,却被周密带警察及时制伏,被抓的施悦之母却还是狠狠地诅咒曲桐去死。
可苏牧心在女死者家里待了一晚,留下一地证据,处处都是矛盾和不合情理的地方。
还未定案,又一则命案来了。
第二桩命案:离奇杀夫案。
死者,周密怀疑就是苏牧心。
2002年七月,当地河道里,发现了一具无名男尸。
尸体被捞上来已面目全非,从体貌特征等情况看,都符合已经失踪的苏牧心。
然而被叫到警局认尸的曲桐,脸上却全无悲戚,反倒里流露出一丝恐惧。
这令周密不得不将怀疑的目光,投向这位曾经因失去女儿精神失常被送进疗养院的女子。
更可疑的是,曲桐对丈夫去向一问三不知,对丈夫在情人家里待了一晚也全无反应,反倒处处流露出对警方的戒备。
显然,曲桐是整个命案的题眼。
这对曾令人艳羡的恩爱夫妻,女儿的意外死亡是一切的转折点。
女儿其实是死于苏牧心的疏忽大意。
曲桐不仅曾因此怒骂苏牧心,还曾向警方举报对方家暴,但却被苏牧心证明诬陷,甚至证明自己才是被打的那个,曲桐因此被强制送到疗养院。
而当苏牧心案发生后,面对警方问询时,她却在母亲的目光中否认了夫妻不和,更否认曾被家暴。
一死一失踪的悲剧和曲桐的反常表现背后,到底藏着怎样的真相?
就在周密怀疑是曲桐因女儿死亡和长期遭丈夫家暴,最终设“最后的晚餐”毒杀苏牧心时,一个神秘人,却偷偷约了曲桐见面。
命案和失踪案,冥冥之中似有某种独特的关联,可真相似乎近在眼前,又似乎远在天边。
再看,谜题。
《目之所及》的故事吸引人的点,不在于大尺度的猎奇。而是那些深藏背后的迷局。
前四集,导演让三个谜题互相交错,三个早就铺垫好的迷局,也成了最吊观众胃口的钩子。
第一个,是苏牧心的生死。
苏牧心到底死了没?河道里的无名男尸是不是他,原本没有太大悬念。
就连曲桐杀夫,原本也已离真相只有一步之遥。
因为苏牧心曲桐这对夫妻,实在过于貌合神离。
他们的结婚照挂在房间最显眼的地方,两人中学相识,表面恩爱。可一谈到苏牧心,曲桐眼底有恐惧,有恨意。唯独没有半分爱意。
丈夫家暴、出轨、精神控制,和情人在车上讲电话害死女儿,还不准她离婚开启新生活,妻子愤而反杀,纯恨对抗路夫妻酿成凶案,符合情理。
可还有一个问题:河道男子死亡时间,和苏牧心的对不上。
假设苏牧心真的还活着,是因为杀害了施悦才主动消失,可他既然已经摆脱了警方视线,为什么冒险和感情不睦的妻子见面?
第二个,是“复生”的丈夫。
将凶杀案与身份谜云的悬念彻底拉满的,显然是消失又复生的丈夫,“苏牧心”。
人不可能死而复生,周密的的判断也没有错,河道男尸,应该就是苏牧心。
那么答案只有一个:“死而复生”的,不是苏牧心,是一个和他长得一模一样的人。而这个人,想帮曲桐脱罪。
可他为何出现在曲桐杀夫现场?又为何在警方抓捕的风口浪尖,紧急和曲桐会面。
这个人到底是谁?他和曲桐之间,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
第三个,是当年的秘密。
一切真相,显然在一段尘封多年的往事里。
剧中一直有个悬念,为什么曲桐的母亲沈静(陈瑾 饰)似乎处处偏袒女婿苏牧心?
似乎更像是被女婿要挟。
还有,现在这个苏牧心,根本不像当年那个曲桐认识的苏牧心。
而被害的施悦,竟是当年苏牧心和曲桐的同班同学,后来改名换姓整容,又来到苏牧心身边。
这一切与她的死,是否有何关联?
预告中说:“真相可能会被淹没,但终有浮出水面的一天。”
那么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写了所有人的人生?
高中迷案、情人猝死案、杀夫案就此构成了一个“莫比乌斯环式”时空闭环。
这三个迷局,也像三根主线,贯穿整个故事,牵引观众的情绪和注意力。
作为观众,只能被它深深牵引,《目之所及》的沉浸感,也由此而来。
看完4集,要我用一个形容观感,那就是:迷。
迷,首先反映在故事上。
相比依靠大尺度罪案开场的悬疑剧,《目之所及》走的却是心理惊悚、古典推理和高强度反转的路子。
高级的悬疑剧,比起尺度,更关键是知道如何藏锋,吸引观众。
本剧中,既不会过分隐藏线索让观众感到头疼,也不会过早揭示真相导致剧情平淡。
每一集都会适时地释放一些关键信息,如从杀夫案隐情、陈年旧怨等。
这些信息互相交叉,又引得观众自己推理出,存在身份互换。
就像一幅拼图,导演给出了关键几块,剩下的,必须自己找。
这样的悬疑,才让剧集有了一种电影般的高级质感。
其次,“迷”,还反映在拍摄手法上。
导演毛鲲宇拍摄的《少年游之一寸相思》和《沙海》就是迷雾重重。
《目之所及》整部剧都在山城重庆拍摄,万州江雾、山城地貌强化了一种湿润的悬疑氛围。
对故事的展现上,也运用了很多惊悚片拍摄的常用手法。比如通过光影对比暗示男女主内心的明暗博弈。
通过光影的强烈对比营造出一种无声的张力。
最后的晚餐那场戏,导演用了一种偷窥视角:雷声阵阵的城市,压抑的家庭空间,制造出强烈的心里压迫,那拍摄手法,跟惊悚片简直一样一样的。
当罗晋在闪电中“复生”,我吓得和女主一起叫出声来。
故事、拍摄、城市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了《目之所及》迷雾重重的观感。
悬疑氛围,也如江城水雾般,静静侵入观众心里。
为什么好演员都扎堆演犯罪悬疑剧?因为悬疑剧容易突破演技。
一部《烈日灼心》缔造三位影帝,邓超在片中的反派表演,让人耳目一新。
到了《目之所及》,一众演技派,把角色诠释得恰到好处。
先说突破最大的罗晋。
罗晋本身自带正派气场,这之前演过不少律师、刑警的暖男角色。
所以他来演从偏执癫狂的苏牧心,不能再合适。
罗晋对角色的塑造,第一个,是造型。
他一人分饰两角,是一对善恶交织的兄弟。
前者戴着金丝眼镜出场,禁欲感+书卷气伪装下, “斯文败类” 感已经溢出来。
另一个则是长卷发加满脸胡茬,潦倒失意气质满满,造型已经把两个角色分开。
第二个,表演。
罗晋演的斯文疯批苏牧心,不仅颠覆了过往,还真把我给吓到了,这个情感控制狂,把pua那套玩得飞起:表面温柔实则冷漠,发起疯让人脊背发凉,每个眼神和动作都把恶刻进骨子里。
更精彩的,是那副金丝眼镜下扭曲的 “爱” 。
他一边温柔地喊着“桐桐”,一边往她嘴里塞吃的, 那种极度的病态和阴翳简直让人毛骨悚然。
只能说罗晋不演斯文败类则已,一出手就直接把面相都改变了。精彩。
再说王子文。
她是真的演出了一个妻子的崩溃破碎感。
尤其是面对女警官的时候,注意观察她对话的状态,眼神的游离、身体的警觉,都把表面平静背后的崩溃与窒息感,呈现得入木三分。
当角色迎来破碎感十足的情绪爆发,又能让观众通过她的表演,理解这个角色,冷静外表之下的,千疮百孔的内心。
至于余男,一如既往的精彩,那种女刑警的冷静气场,自带压场感,几场和王子文对阵的眼神戏,都演得张力十足。
另外,剧中有个女配,让人感觉非常惊艳。
就是饰演女主母亲沈静的陈瑾。
对于女儿,她永远带着眼神压制,面对女婿,她似乎又藏着什么秘密。
陈瑾的表演依旧静水深流,角色不大,但要在很短的剧情中,呈现多种细腻且复杂的情感。她的表现,无可挑剔。
预告中一个被逼之下狠绝的眼神,张力十足。
也让故事有了更多人性的灰度,深刻的内核。
最近犯罪剧扎堆,但《乌云之上》,却是最特别的一部。
没想到多年演正派的罗晋一出手,就憋了个大招。
接下来的悬念就是,突破巨大的罗晋,能否帮迷雾剧场,赢回一城。
凭《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现象级作品创造国产悬疑巅峰后,迷雾剧场自己,似乎也再未回到这个巅峰。
而近期的国产悬疑剧也是频频翻车。
槽点,是过分依赖所谓尺度,剧情却换汤不换药。
但《目之所及》,有其他犯罪悬疑剧,无法比拟的底气。
首先,是“纯恨夫妻互杀”的独特视角。
这是剧集最大的亮点。
当所有悬疑剧都走融合刑侦、伦理、社会派等多重元素的路线,要打破套路,就得有独特的东西。
而本剧不仅不避讳社会敏感话题,更以剧情揭露隐蔽家暴手法,比如伪造伤痕、情感操控,从而带观众冷静思考,当家暴施害者过于狡猾,家暴受害者该如何自救?
这样的故事,就脱离了爽剧套路,而是深入到亲密关系中权力与控制的层面,更引出了故事多重反转。
其次,是直戳亲情灰色地带。
剧中有场戏是女主少女时代,被怀疑霸凌女同学,她竭力对母亲辩解,迎来的却是母亲不由分手的一个耳光。
女主的中学悲剧之所以酿成,正是因为母亲以爱为名的控制。
到女主长大,母亲依旧以“为你好”之名展开情感绑架,进一步加剧了女主的悲剧命运。
以爱为名,这座世界上最可怕的监牢,足以让观众感同身受。
最后,是反类型的结局。
相较于传统刑侦悬疑剧以正义胜利或真相大白收尾,《目之所及》的结局,显然会更加反类型。
家暴男固然咎由自取,但活着的人中,有胜利者吗?
我不觉得。
当受害者也可能成为施害者,当追求正义的手段逾越法律边界,剧中人物命运的谜题,可能根本无解。
这种反类型处理,让剧集脱离了悬疑剧常见的“爽感”逻辑,转而引发了我们对罪与罚、救赎与人性的深层思考。
其实,剧名《目之所及》,就概括了整部剧的全部。
它用犯罪悬疑的外壳,包裹了一个关于人性、家庭与宿命的故事。
令人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陷入盲目的,到底是什么?
是以爱为名的控制,还是无法摆脱的婚姻?
或许让人盲目的不仅是案件本身。更是人心的复杂难料。
这也彰显了本剧别具匠心的地方——
在给予观众悬疑烧脑的畅快之余,留下百感交集的一声叹息。
来源:肥罗大电影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