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的国产古装剧圈,仿佛集体中了“女将军”魔咒。只要哪个题材火爆一把,编导们立马蜂拥而上,把女主都往盔甲里塞。可惜啊,这股风刮到现在,《锦月如歌》刚收官,《与晋长安》又无缝衔接开播,观众还没来得及从一个娇弱小腰精的“英勇杀敌”中缓过神,又被另一个同款身板的将军
最近的国产古装剧圈,仿佛集体中了“女将军”魔咒。只要哪个题材火爆一把,编导们立马蜂拥而上,把女主都往盔甲里塞。可惜啊,这股风刮到现在,《锦月如歌》刚收官,《与晋长安》又无缝衔接开播,观众还没来得及从一个娇弱小腰精的“英勇杀敌”中缓过神,又被另一个同款身板的将军给雷了一遍。
《锦月如歌》的周也,一身战袍、七八十斤的小骨架,看着像是被风一吹就能飘走。偏偏剧情还非要让她在男主怀里转圈撒娇,本来以为能看场大女主复仇爽剧,结果变成了恋爱脑小甜偶。这波操作下来,全网水花都没溅起几朵,在隔壁大热剧《生万物》的碾压下悄然落幕。
但你以为这就完了?导演们可不信邪。《与晋长安》紧跟其后,不仅继续沿用丞磊当男主,还再度安排宋轶披挂上阵饰演镇北将军黎霜。一时间,“白幼瘦”版铁血巾帼成了荧屏标配,有网友调侃:“2025年是不是该出个‘女将军101’选秀综艺?”
宋轶本人的颜值和气质毋庸置疑。当年《伪装者》中制服造型让不少人惊艳,但最出圈还是那套旗袍:曲线玲珑、步态摇曳,说她是90后旗袍代表一点不过分。但问题来了,这样的温婉形象,一旦换上盔甲、手持长弓,就难免让人觉得有点违和——毕竟沙场不是T台,也不是贵妇下午茶会。
说句实话,如今内娱对演员外形要求已经到了极致。“白”、“幼”、“瘦”,三字箴言比什么都管用。从红毯到片场,一个比一个腰细腿长。前两天宋轶参加活动,小蛮腰纤细得像随时可能断掉一样,让网友直呼:“这是武侠世界里的豆芽菜吗?”背影更夸张,只剩骨头和皮肤相依为命。不少弹幕表示:“别说带兵打仗了,上阵估计连刀都举不稳。”
但流量时代嘛,只要有脸、有粉丝、有热搜体质,再怎么“不适配”,角色照样砸给你。所以观众才会看到这样的名场面:上一秒男女主树枝上谈情说爱笑靥如花;下一秒,她单枪匹马闯入敌营,对着壮汉们露出灿烂微笑,然后轻描淡写地干掉对方百十号人……这种画风转换,比隔壁家孩子做作业偷吃零食还自然。
真正令人尴尬的是,大部分所谓“大女主”的设定,到头来还是绕不开等男主演救命这一套路。在关键时刻,无论多么杀伐果断、多么战功赫赫,都得乖乖躺平等Buff拉满的男主演化身超人前来护驾——简直就是披着铠甲的小公举啊!
再看动作戏份,本应霸气侧漏,却总透着点“小家碧玉”的扭捏感。比如黎霜跑步时下意识攥拳碎步,那叫一个优雅拘谨;遇险时腾出手护住武器袋,好似生怕包包磨脏了一样;哪怕声音故意压低,也掩盖不了软绵绵底色。有网友犀利点评:“上一位创业未半变娇妻,这一位直接傻白甜上线。”可以说,每次想燃起来,总被柔弱气息浇灭三分火苗。
其实回顾一下早些年的经典,比如苗圃、李若彤这些并非天生肌肉型选手,可她们演起沙场英雌却毫无违和感——眼神凌厉、动作利落,即使穿裙子也能杀气腾腾。而赵丽颖、马思纯这些近几年成功塑造过巾帼英雄的人物,也是靠细节拿捏住角色灵魂,而不是靠把自己饿成纸片人才算合格士兵。
归根结底,现在很多导演挑演员越来越像挑直播带货达人:只看流量、不问适配度。“反正粉丝买单就行,你负责好看,我负责剪辑特效。”于是荧屏上的铁血柔情越来越悬浮,“硬核少女”逐渐沦为“撒娇机器”。这不仅浪费了好故事,更消耗了观众最后一点耐心——谁愿意一次次被骗进坑呢?
当然,并不是所有女性角色必须强壮魁梧才能演好武将,但至少应该在表演层面展现力量感和坚韧性格,而不是动辄小鸟依人、一遇危机自动切换求救模式。如果真想拍出现代女性独立自强的一面,不妨多学习一下国外影视如何塑造女性英雄形象,人家既可以美貌动人,也能力挽狂澜,用实力征服荧屏,而不仅仅靠滤镜磨皮+CG加buff撑门面。
对于演员本人来说,其实也是一种挑战与成长机会。如果只是重复同类温室花朵式的人设,很快就会陷入职业瓶颈期,被市场淘汰速度堪比短视频刷屏。一部作品不能光指望脸蛋吸睛,更需要扎实功底去诠释人物复杂性,否则终究难逃口碑滑坡宿命。这方面倒是建议制片方大胆启用更多元化新人,多一些试错空间,说不定还能发掘下一个经典银幕形象呢!
其实生活中我们见惯太多标签化选择,从择偶到择业,无处不在。但娱乐产业作为大众文化输出窗口,如果永远停留在浅薄审美循环里,不敢突破舒适区,是很难产生真正打动人的作品的。有时候,与其追逐热点赶潮流,不如静下心琢磨琢磨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银幕英雄范儿吧?
毕竟,将帅之姿,从不会只凭“一握细腰”和精致五官决定,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荧屏故事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