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播出时,创下平均9.1%的收视奇迹。这部52集长篇连续剧以朱开山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为轴,再现了1904年至九一八事变间三千万山东移民担着箩筐闯关外的壮阔历史。鲜为人知的是,这部民族史诗的拍摄背后,藏着李幼斌拒演、剧组转战黑吉辽鲁四
2008年央视开年大戏《闯关东》播出时,创下平均9.1%的收视奇迹。这部52集长篇连续剧以朱开山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为轴,再现了1904年至九一八事变间三千万山东移民担着箩筐闯关外的壮阔历史。鲜为人知的是,这部民族史诗的拍摄背后,藏着李幼斌拒演、剧组转战黑吉辽鲁四省、编剧六易其稿的曲折故事。
从小说到荧屏的七年淬炼
原著作者高满堂为创作这部46.7万字的小说,曾走访东北三省128个村落。2006年大连电视台决定影视化时,剧本修改过程堪称闯关东式的艰难。编剧孙建业在保留朱开山智斗金场朱传武抗婚等经典情节基础上,增加了鲜儿与传武的生死恋、朱记菜馆商战等戏剧冲突。
2007年3月,剧组在黑龙江黑河零下30度的极寒中开机。为还原1904年历史场景,美术组在雪原搭建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金沟镇,仅朱家宅院就用了80吨木材。导演张新建坚持实景拍摄,导致剧组不得不辗转哈尔滨、海林、横道河子等十余个取景地,甚至重建了1900年代的哈尔滨中央大街。
李幼斌的朱开山蜕变
饰演朱开山的李幼斌最初三次婉拒邀约,因《亮剑》后的疲惫与对年代剧的迟疑。在史兰芽力荐下,他最终被金矿斗智抗日救国等情节打动。为塑造这个兼具侠义与智慧的山东汉子,李幼斌特意向章丘老人学习鲁中口音,在零下20度的矿坑里赤膊拍摄淘金戏份。
萨日娜饰演的文他娘同样令人动容。这个没有全名的母亲角色,在剧中用剪寿衣换粮食雪地寻子等情节,诠释了移民女性的坚韧。萨日娜为表现角色沧桑感,主动要求素颜出镜,在黑龙江暴雪中连续拍摄18小时。
历史镜像中的闯关东真相
剧中朱开山遭遇的封禁政策,真实对应康熙七年(1668年)清廷的柳条边禁令。为保护长白山人参资源和满族文化,清政府严禁汉民进入辽东,迫使山东流民以闯的方式突破封锁。1904年剧集开篇的旱灾背景,源自历史记载的光绪三十年华北大饥荒,当时山东有50万人经海路逃荒至大连。
金场械斗的情节取材自夹皮沟金矿真实事件,剧中金把头克扣金砂的细节,在《满洲开发四十年史》中有详尽记载。而朱家最终参与的哈尔滨保卫战,原型是1932年李杜将军领导的抗日义勇军斗争。
永不褪色的精神图腾
当2008年1月2日《闯关东》首播时,山东章丘朱家峪的村民们集体收看了这部讲述祖辈故事的剧集。正如剧中朱开山那句人活着就得像棵松树,压弯了还能挺起来,这部用冰与火淬炼出的作品,不仅重现了那段筚路蓝缕的移民史,更刻画出中华民族在苦难中生生不息的精神基因。
来源:吉棠说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