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员看完《红灯记》:李玉和一家三口不能都牺牲,否则看了太悲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8 07:20 2

摘要:编剧沈默君,在 1961 年后,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借调到哈尔滨搞创作 。在这片曾经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他收集到许多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事迹,其中一则北满抗日期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一位地下交通员从黑河来到哈尔滨传送情报,住在小客栈里等待接头人。然而,接头时间已过

编剧沈默君,在 1961 年后,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借调到哈尔滨搞创作 。在这片曾经被战火洗礼的土地上,他收集到许多东北抗联英勇斗争的事迹,其中一则北满抗日期间的故事深深打动了他:一位地下交通员从黑河来到哈尔滨传送情报,住在小客栈里等待接头人。然而,接头时间已过,接头人却迟迟未出现。交通员为了完成任务,坚守在客栈,身上的钱花光了,就饿了四天躺在床上,直到接头人终于赶到,他几乎饿死 。

1962 年 5 月,沈默君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导演苏里找到他,希望他创作一个 “小成本、故事性强,人物突出的电影剧本”。沈默君立刻想到了那个令他难以忘怀的地下交通员故事,他与导演尹戈青交流思路后,得到了 “如果能写一个‘一家人都很亲,都不是亲人’的剧本,那就有戏了” 的建议。于是,沈默君迅速确定了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和情节。在创作过程中,好友罗国仕也参与进来,两人住在长影厂后面的 “小白楼”,沈默君写完一章,罗国仕就抄稿并修改润色。7 月底,第一稿剧本完成。

初稿剧本讲述了东北抗日期间,没有血缘关系的李家三代人,为保护和传递重要密电码与敌人展开艰苦卓绝斗争,最终为保护密电码全部牺牲的故事。剧本巧妙地用一盏红灯将不同姓的一家三代人联系起来,象征着革命终将迎来胜利 。

初稿完成后,长影厂内部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提出诸多宝贵意见,如将李家孙女名字从李月娥改为李铁梅,日本队长名字由松井改为鸠山等 。1962 年 9 月,《电影文学》发表名为《革命自有后来人》的剧本,由于当时沈默君和罗国仕的特殊身份,创作者采用笔名迟雨、罗静。

剧本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读者来信赞扬剧本,并纷纷提出修改建议,其中关于结局的讨论最为热烈。最初剧本结局是李家三代全部牺牲,而大部分读者认为这样的结局不符合电影主题,要求不能让李铁梅死。沈默君采纳了这一建议,将结局改为铁梅活着把密电码交给游击队,游击队消灭赶来的日本军队,李铁梅跟随游击队继续抗日 。这样的光明结局,更符合人们对革命胜利的期待,也让整个故事在悲壮中增添了希望的色彩。

当时毛主席对剧本的评价给予了极大肯定:“我原想李玉和一家三口都不要死,否则看了太悲,但那时的情况又确实如此,敌人对我们残酷,很厉害,都改掉了可能不行。” 从送审到改写、审核通过,电影剧本前后修改 5 次,历时 9 个月 。1963 年,电影《自有后来人》终于搬上大银幕,李玉和由赵联饰演,李奶奶由车毅饰演,李铁梅由齐桂荣饰演,韩焱饰演日本鸠山队长。

1963 年,电影《自有后来人》在全国公映后,其精彩的剧情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也掀起了戏曲界的改编热潮。一时间,豫剧、京剧、黄梅戏、粤剧等众多剧种纷纷投身于这场改编浪潮,推出了如《红灯传》《三代人》《雪里红梅》《一份密电码》等各具特色的改编作品 。然而,在众多改编版本中,哈尔滨京剧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爱华沪剧团的《红灯记》脱颖而出,成为当时最具影响力的两个版本,被称作 “南北两盏红灯” 。

哈尔滨京剧团凭借其强大的创作和表演实力,率先将《自有后来人》改编成现代京剧《革命自有后来人》。从 1962 年下半年开始,剧团就积极投入到改编工作中,由史良玉担任导演,史良玉、王洪熙、于绍田共同进行剧本改编 。在演员阵容上,赵鸣华饰演李奶奶,她以沉稳大气的表演,将李奶奶的坚韧与慈爱展现得淋漓尽致;梁一鸣饰演李玉和,他的表演刚劲有力,把李玉和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诠释得十分到位;云燕铭饰演李铁梅,她灵动的表演和甜美的唱腔,使她在当时被称作 “李铁梅第一人”,其精彩演绎让李铁梅的形象深入人心 ;张春鸣饰演鸠山,将鸠山的狡猾与凶残刻画得入木三分 。

经过小半年的精心筹备和排练,哈尔滨京剧团的《革命自有后来人》公开演出。该剧凭借精湛的技艺、曲折的故事和演员们出色的表演,迅速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到 1963 年 6 月,已经公演了上百场,场场爆满,反响热烈 。6 月中旬,周恩来总理陪同朝鲜领袖金日成观看了该剧,给予了高度赞扬。

几乎在同一时期,上海爱华沪剧团也将目光投向了《自有后来人》,并将其改编成沪剧《红灯记》。虽然爱华沪剧团只是上海一个区里的小剧团,但他们凭借对艺术的执着和创新精神,在改编过程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该剧由凌大可和夏剑青改编,著名沪剧导演王育执导,凌爱珍扮演李奶奶,袁滨忠扮演李玉和,韩玉敏扮演李铁梅,凌大可扮演反面人物鸠山 。袁滨忠和韩玉敏是老演员凌爱珍培养起来的,三人既是师徒又感情深厚,在扮演《红灯记》里的三代人时,情感自然流露,表演默契十足 。

沪剧《红灯记》在情节上对电影进行了较大改动,全剧开篇就将李玉和与铁梅置于火车上留意情况的场景,随后李玉和让铁梅把红灯带回家,奶奶向铁梅讲述红灯的来历,从一开始就突出了 “红灯” 在全剧中的线索作用 。在结局部分,沪剧版也有独特的设计:当 “红灯” 是联络信号的秘密被特务头子鸠山识破后,铁梅在邻居的帮助下摆脱监视,前往南河沿找接头的周师傅 。就在她以为完成任务时,却发现 “周师傅” 是叛徒王警尉 。铁梅临危不惧,沉着应对,骗回密电码,并与赶来的同志一起击毙叛徒 。最后,在假扮成日本军官的抗日联军游击队员的帮助下,成功摆脱敌人包围 。这种充满惊险和曲折的情节设计,让观众看得惊心动魄,也展现了沪剧独特的叙事风格 。

哈尔滨京剧版《革命自有后来人》和上海沪剧版《红灯记》的成功,不仅为后来中国京剧院改编京剧《红灯记》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红灯记》的故事以更加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在全国各地广泛传播,激励着更多的人传承和弘扬革命精神 。

接到沪剧《红灯记》剧本后,阿甲反复研读,被其故事深深吸引。他深知,要将这部沪剧改编成京剧,并非易事,需要充分发挥京剧的独特魅力,又要保留故事的精髓。经过深思熟虑,阿甲与中国京剧院的几位领导共同商讨,确定京剧《红灯记》应是一首悲壮的颂歌,艺术手段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 “壮美” 二字,要让观众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无畏和坚定信念。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阿甲按照京剧的格式和要求,精心拟了一个《红灯记》的改编提纲。他将提纲交给了翁偶虹,希望这位资深的剧作家能根据提纲创作出精彩的初稿 。翁偶虹,同样是京剧界的大家,他与阿甲有着相似的艺术追求和理念 。接到提纲后,翁偶虹全身心地投入到创作中,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文学功底,很快完成了初稿 。阿甲拿到初稿后,又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和导演构想,对初稿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修改,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终于写出了第二稿 。

在音乐设计方面,阿甲邀请了刘吉典、周国兴等业内知名人士担任音乐设计 。刘吉典在京剧音乐创作上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卓越的才华,他曾参与多部京剧的音乐创作,其作品深受观众喜爱 。周国兴也在音乐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他的加入为京剧《红灯记》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李金泉负责设计老旦唱腔,他对老旦唱腔的把握精准到位,设计出的唱腔韵味十足,生动地展现了李奶奶的人物形象 。李玉和的唱腔则由扮演者李少春亲自设计,李少春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演员,在唱腔设计上也有着极高的造诣,他设计的唱腔充分展现了李玉和的英勇和坚定 。

演员确定后,剧组专程到东北山区的一个铁路车站体验生活 。他们深入了解铁路工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感受那个特殊时期的氛围,与当地的老工人、老抗联交流,收集素材,为更好地诠释角色做准备 。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演员们深刻地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和不易,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

回到北京后,剧组进入了长达半年的紧张排练 。在排练过程中,导演阿甲、骆洪年及音乐设计人员在唱腔、形体动作和舞台调度上精心设计,反复推敲 。他们对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将京剧《红灯记》打造成一部完美的作品 。演员们也积极参与,对各自角色的唱、念、做、打进行深入琢磨,不断改进自己的表演 。

经过无数次的修改和打磨,1964 年 5 月,中国京剧院首先排出了《红灯记》前 5 场,在文艺界内部征求意见 。演出当晚,剧场内座无虚席,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深深吸引 。演出结束后,掌声雷动,大家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京剧《红灯记》一炮打响 。这不仅是对剧组人员辛勤付出的肯定,也为京剧《红灯记》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来源:细看历史三棱镜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