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指挥刀是一把佐官刀,估计在很多人看来,那不就是一把破刀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稍微对军事感点兴趣,就会发现,佩刀也好,佩枪也罢都是军人荣誉的象征,当一方投降的时候,会将自己的佩刀和佩枪交给对手。
在《亮剑》中,李云龙和楚云飞是棋逢对手,既是对手,也是朋友,当时二战区的晋绥军团长楚云飞到独立团交流学习,出手就送给李云龙一把手枪。
并且说此枪是比利时FN公司生产的,出厂的时候就是一对儿,一雄一雌,勃朗宁品牌,将其中一把手枪赠送给李云龙,以表两军携手杀敌之情意。
至于是不是限量版的咱也不知道,咱也不好多说,但是在那个时代,只要是把枪,对八路军来说就是好枪,尤其是手枪!
当时中国军人都有一个盒子炮的手枪梦,但是相对于盒子炮来说,勃朗宁手枪更小巧灵便,适合军官佩戴。
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才为李云龙后续赠送楚云飞佐官刀埋下了伏笔。
勃朗宁手枪咱先不提了,为啥楚云飞在得到李云龙的佐官刀后,当即回赠给李云龙五万发子弹呢?到底是一把破刀值钱,还是五万发子弹重要呢?
在日本主流军队文化中,军刀占有多大的地位?
李云龙送给楚云飞的指挥刀是一把佐官刀,估计在很多人看来,那不就是一把破刀吗?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稍微对军事感点兴趣,就会发现,佩刀也好,佩枪也罢都是军人荣誉的象征,当一方投降的时候,会将自己的佩刀和佩枪交给对手。
对于缴获的一方来说,这是战利品,证明你在战场上征服过别人,然而对于被缴获的一方来说,那就是莫大的耻辱,说明自己最后失败了。
日本人尤其喜爱军刀,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很多日本人就以拿武士刀为荣,武士刀被当作日本崇武的象征,在明治维新后,日本政府颁布了“废刀令”,在日本全面西化的时候,武士刀也进行了革新,学习西方的军刀。
在日本军队文化中,一直有一种传统,就是天皇会给优秀的六名军校毕业生赐刀,以示鼓励,这六名毕业生也被称为军刀组,只要能够获得天皇赐刀的军人,在日本军界都会是一路畅通。
在以前,自媒体文史圈有一个谣言,说蒋百里先生在日本军校学习期间,因为成绩优秀,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而获得天皇佩刀,此后日本人害怕中国人再次获得军刀,便改变了规则,再不授中国人天皇赐刀。
其实这压根就是谣传,蒋百里先生到日本留学的时候,读的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我们抛开成绩不谈,即使真的获得全校第一,那也不可能获得天皇的赐刀,天皇赐刀只给日本陆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而陆军大学要比陆军士官学校还要上一个档次。
凡是获得天皇赐刀的成员,只要不出差错,后来都是我们熟悉的日本二战战犯,比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之一谷寿夫、以及石原莞尔等都获得过这种御赐军刀。
这也表明,只有一少部分人能够获得天皇赐刀,而日本军队中,军官一般都配备军刀。
对于崇尚军国主义的日本军官来说,军刀的意义是无比重大的。
日本什么样的军官有资格拿佐官刀,为什么佐官刀不好缴获?
当然,军刀和军刀也不一样,里面是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的,日本尉官只能佩戴尉官刀,佐官只能佩戴佐官刀,将军才能佩戴将官刀。想要缴获一把老李送给楚云飞的佐官刀,必须要俘虏一个佐官。
说到这里,就要普及一下日本的军衔体系了,佐官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
在大多数国家的军官体系中,都是“将、校、尉”三个等级,只有日本是“将、佐、尉”,当然,“校”不等于“佐”,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日本的军官体系更值钱,日本的将领人数更少,每个将领指挥的军队相对于我军将领指挥的更多一点,这也导致日本的佐官比我们的校官等级更高。
日本能够担任中将军衔的职务必须在师团长以上,担任少将的也要旅团长,而佐官一般担任联队长,大佐能够担任一个3800人联队的长官,少佐的话应该担任副联队长,少佐的话怎么也得担任1100人左右的大队长。
来源:史论纵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