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5 生扛不动剧” 的说法,被曾舜晞彻底打破了!今年谍战剧《孤舟》一播出,直接横扫三大卫视 —— 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拿下年度收视冠军,北京卫视稳坐年亚,CVB 全卫视总收视 0.677,三台收视拉伸率近 120%,更让曾舜晞成为95 生里首个 CVB 全卫视
“95 生扛不动剧” 的说法,被曾舜晞彻底打破了!今年谍战剧《孤舟》一播出,直接横扫三大卫视 —— 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拿下年度收视冠军,北京卫视稳坐年亚,CVB 全卫视总收视 0.677,三台收视拉伸率近 120%,更让曾舜晞成为95 生里首个 CVB 全卫视年冠得主。谁能想到,当初演《倚天屠龙记》张无忌还被质疑 “太嫩” 的他,如今靠一部谍战剧,硬是在竞争最激烈的内娱赛道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 “王炸” 局面。#曾舜晞#
《孤舟》的故事没玩花活,聚焦抗战时期的苏州,曾舜晞演的顾易中,是全剧的 “灵魂锚点”。这个角色的成长弧光,简直是为 “演技证明” 量身定做:前期是衣食无忧的富家少爷,眼神里满是没经世事的灵动,跟人争执时会急得手舞足蹈,连拿钢笔的姿势都带着少爷的娇气;可家破人亡、被关进监狱后,他像换了个人 —— 再出来时,说话语速慢了半拍,眼神沉得能藏住事,连走路都从蹦跶变成了稳步,哪怕被敌人试探,也能靠一个 “摸袖口” 的小动作掩饰紧张。有个名场面特别戳人:顾易中第一次杀敌人后,躲在巷子里干呕,手指抖得握不住枪,可抬头时,眼里已经没了犹豫,只剩 “必须走下去” 的狠劲。这种 “破碎后重生” 的层次感,让观众直呼 “这哪是演的,他就是顾易中本人”。
光有角色还不够,数据才是 “扛剧能力” 的硬通货。《孤舟》开播前,没人敢赌一部 “抗战背景 + 新人男主” 的谍战剧能火 —— 毕竟近几年谍战剧要么靠老戏骨撑场,要么靠强情节吸睛。可曾舜晞偏用数据打脸:东方卫视播出时,收视从开播的 0.4 一路涨到 0.8,江苏卫视更是直接破 1,北京卫视也比同期剧高出 30%;网播端更不用说,热搜上了 200 多个,“顾易中蜕变”“曾舜晞眼神戏” 等话题反复刷屏,连平时不爱看谍战剧的年轻观众,都被他演的 “成长型特工” 圈粉。有业内人士算过,《孤舟》的招商金额比预期多了 40%,不少品牌都是冲曾舜晞的 “观众缘” 来的。要知道,作为一番大男主,他要扛的不仅是剧情,还有 “收视基本盘”,而这次的成绩,直接把 “95 生扛剧” 的标杆拉高了。
没人知道,曾舜晞为顾易中熬了多少夜。进组前,制片方让他读《苏州抗战史》《特工档案实录》,他不光读,还在书里画满批注,比如 “1937 年苏州沦陷时,普通人的反应应该是恐慌多于愤怒”;熟读剧本后,他自己写了近 2 万字的人物小传,连顾易中 “喜欢吃甜食”“左手戴表” 这些小习惯都编得有理有据。最难得的是跟张颂文对戏时,他没怕 “被压戏”—— 有场戏张颂文演的反派故意刁难顾易中,原本剧本里写的是 “顾易中低头沉默”,可实拍时,曾舜晞突然加了个 “捏紧拳头又松开” 的动作,张颂文立刻接戏,冷笑了一声。这场即兴发挥被导演保留,成了全剧 “暗流涌动” 的名场面。后来张颂文还夸他:“这孩子不怵镜头,更不怵对手,眼里有‘想演好’的劲。”
其实回看曾舜晞的演艺路,就知道这次的爆发不是偶然。他从不是 “靠脸吃饭” 的类型:演《倚天屠龙记》时,为了贴近张无忌的 “温润”,他特意学了半年古琴,连指法都要跟老师抠细节;《莲花楼》里的方多病,是个跳脱的少爷,他就故意把说话语速加快,连跑带跳地演,跟成毅的对手戏里,活脱脱一个 “小太阳”;到了《田耕纪》,他又变身神秘的沈诺,眼神里藏着秘密,连笑都带着三分算计。这些角色跨度极大,可他没让观众串戏 —— 不是靠 “换造型”,而是靠 “换灵魂”。就像国外的演员,比如 “甜茶” 蒂莫西・柴勒梅德,从《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的少年到《沙丘》的战士,也是靠 “角色适配度” 破圈,曾舜晞走的,正是 “靠角色说话” 的路子。
现在再提 “95 生”,没人会只把曾舜晞归为 “流量”—— 他用《孤舟》证明,年轻演员也能扛得起正剧,也能演好有深度的角色。有人说 “他运气好,碰到了顾易中”,可运气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就像他在采访里说的:“我不怕被质疑,就怕自己没进步。” 接下来,他还有古装剧、现实题材剧待播,而《孤舟》的成功,不仅是他个人的里程碑,更给 95 生赛道提了个醒:比起 “炒 CP”“上综艺”,好角色和硬演技,才是走得远的根本。
或许未来提起 “95 生收视王”,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曾舜晞 —— 不是因为他运气好,而是因为他用一部《孤舟》,把 “努力” 两个字,刻在了每一个角色的细节里。
来源:综艺鹅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