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乃文被人民日报点名,参演新剧暴露真实处境,朱媛媛当初没说谎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27 14:18 1

摘要:谁能想到,2025年秋冬档里藏着一匹黑马,出场即王炸,它就是《归队》。

文|花小梨和

编辑|黄毅来了

谁能想到,2025年秋冬档里藏着一匹黑马,出场即王炸,它就是《归队》。

这部剧作为国家广电总局重点指导项目,一经播出就迅速登顶各大视频平台热搜榜单。

人民日报更是称赞《归队》把被神剧毁掉的抗战脸捡回来了。

如果问该剧最吸引人的地方在哪,那关于“小人物英雄主义”的叙事方式首当其冲。

而我们的主角李乃文就是其中的“小人物”之一。

这次,他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

01

近些年,抗战题材神剧频出。

前有《抗日奇侠》手撕鬼子,后有《雷霆战将》在战场上大演偶像剧。

在这些导演和演员心中,抗战题材背负的不是沉重的历史,而是供大家取乐的趣闻。

不过幸好,《归队》的出现,将打破这等尴尬的局面。

该剧通过聚焦东北抗联故事,真实演绎一场残酷真实的战争历史。

同时相比于其他的抗战剧,它的不同在于同时聚焦多个小人物视角。

这种多线叙事能让剧情紧凑,悬念丛生。

而李乃文饰演的“汤德远”和袁姗姗饰演的“兰花儿”,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线。

剧中汤德远是抗联小队的队长,兰花则是卫生员。

在一次战斗中,小队被日军打散,兰花儿护着有伤的汤德远突围。

在遭遇日军围堵时,汤德远故意暴露吸引敌人,并跳入激流,为战友争取逃跑时间。

这场戏算是开始叙述汤德远人物故事线的开端,但这个开端并不简单。

李乃文在短短的几幕中,不仅表现出对袁姗姗独自一人为受伤的他去找草药的担心之情。

也有他即将面临日本军队的短暂犹豫和决绝。

面对死亡,作为普通人的汤德远是害怕的。

但是一想到自己的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去给自己找草药,自己还有什么害怕的理由。

于是在短暂地思考过后,他选择以身诱敌,最终跳入江中得以捡回一条命。

只能感叹,老戏骨不愧是老戏骨。

这种通过眼神、表情和肢体动作展现人物内心形象的表演,没个几十年功力还真难成。

此后,他们依旧命途多舛,不仅经历日军长达半年的大扫荡,还各有各的痛法。

兰花儿亲眼目睹母亲因“连坐法”遭处决。

汤德远则在劳工营里目睹战友用自己的匕首自杀,被酷刑折磨到精神崩溃,于是选择脱下军装。

不过最后,汤德远还是被自己的信仰唤醒,兰花儿也从柔弱的医疗兵成长为能端枪杀敌的女战士。

两人最终和部队其他人会合,实现了“归队”。

虽然主线比较老套,但是导演在其中加了很多私料,如采参帮、淘金客的生活。

这样的支线层出不穷,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也让情节张弛有度。

况且,老套的主线让实力派来演还真别有一番风味,丝毫不会感觉无聊。

在了解汤德远和兰花儿的剧情发展后,有人就会想:

为什么偏偏是李乃文来演汤德远,而不是其他人?

02

其中原因种种,有考虑到角色契合度、演技、经验等方面。

但最重要的,还是演员的影响力与口碑。

李乃文虽然不是流量明星,但是他在观众心中的地位只高不低。

从中戏毕业的李乃文有扎实的舞台功底。

他在演艺生涯中出演众多影视作品,如《集结号》《我不是药神》等。

无论在其中饰演的是主角还是配角,李乃文都尽职尽责。

他饰演的瑞士正牌医药代表所表现的资本家嘴脸更是让人恨得牙痒痒。

但是仅靠这些是不行的,李乃文的取舍与不迎合,才是积累口碑的一大因素

朱媛媛曾在采访中笑称“李乃文是中戏最轴的人。”

当年排毕业大戏,他为一句台词的语气,拉着同学改到凌晨。

连老师都说:“他这股劲,要么成要么熬。”

从李乃文轴的性格中就可以看出,他对演戏这件事特别认真。

不仅对自己要求高,对剧本也要求高。

在他走红之后,不少人是很看好他的风格跟人设的。

其中自然就包含了一些想让他出演霸总爸爸的“工业糖精剧”导演。

为了让他参演,甚至给出了其他演员难以拒绝的天价片酬。

对此,李乃文直接拒绝,理由是“角色没根,演出来像纸片人。”

也正因为他不接烂片剧本,最后才在公众印象中留下了“有李乃文的剧就是好剧”的印象。

因此,李乃文担得起汤德远的角色,并与《归队》互相成就。

当下内娱演员到处充斥着“绿幕拍戏、数字小姐”的情况。

这些流量明星除了喜欢在演戏上摆烂,还爱常年挂在热搜上不想下来。

毕竟对他们来说,“靠脸吃饭”永远要比“靠演技吃饭”简单轻松。

在这样的对此下,李乃文的存在就成了异类。

而除了对演戏特别重视显得格格不入外,他出圈的方式也很特别。

在别人都靠热搜、综艺,今天和谁搞恋情,明天和谁有绯闻刷存在感的时候,他选择用“剧”出圈。

每次新剧宣发,都会引起不小的波动。

这次的《归队》也不例外。

他说“我不会营销,只会钻研角色。”

殊不知,把角色演好就是最好的营销。

观众看得到他为了演的真实,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冻得通红的手。

也看得到他为了更好地呈现画面,一遍又一遍地啃、咽掺了沙子的粗粮团。

汤德远从大学生变成抗联班长,一路不耍小聪明,只认死理。

这是他演绎的角色,也是李乃文本人性格的体现。

在浮躁的内娱里,他偏要走笨路子的选择,让他成为娱乐圈的异类演员,同时也成就了观众心中的演技派。

果然,朱媛媛当时没说谎。

当《归队》的雪落在汤德远肩头,也落在了李乃文的心上。

他对角色的每一份敬畏,既是对历史的敬重,也是对演员职业的坚守。

李乃文从不靠热搜博关注,只凭“咬唇藏泪”“攥枪泛白的指节”这类细腻表演,就让角色立了起来,也让他在观众心中的形象立起来。

朱媛媛说他“轴”,如今看来,这哪是简单的轴,分明是不向世俗妥协的清醒。

《归队》的爆火从非偶然,而是好演员与好作品相遇的必然。

愿这样的“必然”能再多些,娱乐圈的敷衍式演技能再少些。

部分资料:

来源:黄毅来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