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完《生万物》那个烂尾,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想找部真正剧情和剧名相呼应的作品洗洗眼睛。打开《归队》这部抗战剧,本以为能看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大戏,谁知道却被一个演员的表演给活活气死了。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话用在袁姗姗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她那频繁的
看完《生万物》那个烂尾,心里憋着一股气,就想找部真正剧情和剧名相呼应的作品洗洗眼睛。打开《归队》这部抗战剧,本以为能看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战争大戏,谁知道却被一个演员的表演给活活气死了。俗话说"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这话用在袁姗姗身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她那频繁的嘟唇噘嘴动作,简直把整部剧的严肃氛围给毁得一干二净。
说起《归队》的制作水准,那真是没话说,剧组在拍摄环境和妆容设计上下了真功夫。你看那些演员脸上的煤窑式妆容,黑得自然,脏得真实,连那些平时光鲜亮丽的明星都被化得像刚从矿井里爬出来似的。这种妆容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有效地遮盖了演员们脸上的医美痕迹,让那些打过玻尿酸、做过微整形的面孔看起来更贴近战争年代的质朴感。服装道具也是精工细作,每一件军装都透着那个年代的沧桑感,每一把枪械都有着历史的厚重感,这样的制作态度在当下的影视圈里真是难能可贵。制作团队显然明白一个道理:要想拍好抗战剧,就得在细节上下功夫,不能糊弄观众的眼睛。
剧情设定上倒是有些让人挠头的地方,编剧似乎有点想当然了。你说一个人中了那么重的枪伤,按理说早就该见阎王爷了,可偏偏还能活蹦乱跳地继续战斗,这不是在演神剧吗?还有那些逃亡的桥段,明明是在敌人的包围圈里,角色们却大喊大叫,生怕敌人找不到他们似的,这种情节设置实在是经不起推敲。编剧可能觉得这样能增加戏剧冲突,可观众又不是傻子,这种违背常理的剧情只会让人出戏。话说回来,抗战剧最怕的就是不真实,一旦观众觉得假,那整部剧的感染力就大打折扣了。这些不合理的设定就像是在一幅精美的画作上泼了几滴墨汁,虽然不至于毁掉整幅画,但确实影响了观感。
胡军的表演那真是没得挑,这位老戏骨用他那双深邃的眼睛诠释了什么叫做"戏在眼中"。他饰演的战士形象硬朗而不失细腻,每一个眼神都透着坚毅,每一个动作都充满力量感。看他在战场上的表现,你能感受到那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也能体会到战士内心的柔软和对家国的眷恋。胡军的肢体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站姿、走路的姿态都符合军人的特质,这种专业的表演素养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有句话说得好:"姜还是老的辣",胡军用他的表演证明了什么叫做实力派演员的底蕴。蒋欣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她把一个战争年代女性的坚韧和智慧演绎得淋漓尽致,那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被她拿捏得恰到好处。
蒋欣在剧中的气场真是强大得让人刮目相看,她那种从容不迫的表演风格为角色增添了不少魅力。她的面部表情管理能力相当出色,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层次,这种表演的层次感是很多年轻演员所缺乏的。更难得的是,蒋欣在镜头前的掩饰能力很强,即使有一些小瑕疵也能通过表演技巧巧妙地化解掉。她对角色的理解深度和表现力度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准,这样的表演才配得上"演技派"这个称号。看她和胡军的对手戏,那种默契和张力让人印象深刻,两个实力派演员的碰撞产生了很好的化学反应。
袁姗姗的表演就让人头疼了,她那张经过医美改造的脸在镜头前显得格外突兀。最要命的是她那个习惯性的嘟唇噘嘴动作,简直成了她的标志性表情,可这个表情用在抗战剧里就显得极其违和。你想想,一个在战火中挣扎求生的女性,怎么可能还有心思做这种娇滴滴的表情?这种表演方式完全破坏了角色的可信度,也破坏了整部剧的严肃氛围。她的面部肌肉因为医美的缘故显得僵硬,表情变化不够自然,这种技术性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表演效果。观众在看她的戏份时,注意力很容易被这些不自然的地方吸引,从而忽略了剧情本身。
袁姗姗的问题不仅仅是表情管理,她的整体表演状态都显得不够投入。她似乎还停留在偶像剧的表演模式里,没有真正理解抗战剧所需要的那种质朴和真实感。她的肢体语言也缺乏说服力,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语调都带着现代都市女性的痕迹,这种时代错位感让观众很难相信她就是那个年代的人物。更让人无语的是,她在一些关键情节中的表现力度不够,该激动的时候不够激动,该悲伤的时候不够悲伤,这种情感表达的缺失让角色显得苍白无力。有网友调侃说:"看她演戏就像在看一个现代人穿越到了抗战时期",这话虽然刻薄,但确实道出了问题的本质。
这种医美后遗症在年代剧中的负面影响特别明显,杨幂在一些古装剧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当演员的面部特征过于现代化、过于精致时,就很难融入到那些需要质朴感的历史题材中去。抗战剧需要的是那种经历过苦难洗礼的面孔,需要的是能够承载历史厚重感的表演,而不是那种光鲜亮丽的偶像脸。袁姗姗的加入就像是在一幅水墨画中突然出现了一抹鲜艳的油彩,虽然本身没有问题,但就是不协调。她的表演风格和整部剧的调性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种冲突是致命的,因为它会让观众产生强烈的违和感。
胡军和蒋欣的精彩表演本来可以撑起整部剧的质量,可袁姗姗的存在就像是一个不和谐的音符,破坏了整个乐章的美感。这种情况在影视圈并不少见,一个不合适的演员确实可能拖累整部作品的质量。制片方在选角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流量和话题性,而忽略了演员与角色的匹配度,这种做法短期内可能会带来关注度,但长远来看却是得不偿失的。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能够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好表演,什么是华而不实的花架子。
《归队》这部剧在制作上的用心和胡军、蒋欣的精彩表演都值得肯定,可惜被选角上的失误给拖了后腿。这个教训告诉我们,拍摄历史题材的作品时,演员的选择至关重要,不能只看名气和流量,更要看是否适合角色的需要。那些过度医美的演员在现代剧中可能没什么问题,但在需要质朴感和历史厚重感的作品中就显得格格不入了。影视行业需要的是更加理性和专业的选角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才能对得起观众的期待和历史的厚重。
来源:娱七娱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