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那天#许凯夜会神秘女子#刚冲上热搜榜首,就有知情人士透露,剧方原本还在担心绯闻可能会拉低剧集热度,结果《子夜归》的实时热度直接破了26000,比前一天还涨了5%,创下平台古偶剧“逆舆情上涨”的新纪录。
2025年8月22号,腾讯视频的后台数据其实吧…有点出人意料了。
那天#许凯夜会神秘女子#刚冲上热搜榜首,就有知情人士透露,剧方原本还在担心绯闻可能会拉低剧集热度,结果《子夜归》的实时热度直接破了26000,比前一天还涨了5%,创下平台古偶剧“逆舆情上涨”的新纪录。
这剧开播前明明被嘲讽为是“工业糖精+面瘫演技”,现在靠一场塌房杀出来,这操作…属实有点东西,如果当时剧方没及时跟进营销,会不会就错过这波热度了呢?
其实这剧能抓住观众眼球,除了许凯的绯闻,视觉上确实下了血本。剧组花3个月搭的“常羲宫”,挂了3000盏兽首灯笼,还有流动的符箓光影,白天是《千里江山图》似的盛世长安,晚上就变成敦煌壁画风的诡谲妖市,不少网友说看这部剧时就像同时在看《长安十二时辰》和《妖猫传》一样。
服化道也没含糊,田曦薇的“猫公”造型据说花了百万,红瞳特效参考了《妖猫传》里的金吾卫,披风还加了敦煌飞天的鳞片元素;许凯的玄鉴司官服绣了玄鸟暗纹,正好对应他角色“昼斩妖邪,夜镇幽冥”的设定,对比同期《锦月如歌》那显廉价的“塑料铠甲”,两者的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有意思的是,热度上去后,口碑却分成了两半。前4集靠“蝠妖袭人”“影妖夺灯”等12个案件推进,虽然加了褪色纸灯笼、活虫符咒这些民俗,可推理部分实在太弱。比如第2集武祯审妖,就凭“猫妖讨厌鱼腥味”这一点锁定凶手,弹幕里全是“唐朝法医靠吃货本能破案?”的吐槽;而第6集梅逐雨查案,台词直白得像念PPT,张口就是“本官怀疑…凶手是…”,有人说这剧情太离谱,但也有人觉得看古偶不用太较真,图个乐子就行。
情感线也没好到哪去,男女主“昼爱夜仇”的设定本来挺新鲜的,可许凯演得没半点情绪波动,连战损版吻戏都被嘲笑为是“AI换脸式表演”,田曦薇的“猫妖撩汉”戏份,也因为台词生硬被说成“端庄贵女硬凹绿茶感”,反而配角王佳怡演的“疯批美人”蛇公柳太真,成了全剧的高光片段。
更戏剧性的是,许凯绯闻发酵后,剧方的反应快得让人意外。据目击者称,剧方连夜放出了“梅逐雨×武祯夜游妖市”的未公开片段,还配文“真正的爱情,经得起魑魅魍魉”,直接把绯闻和剧中CP绑到了一起,这波操作让#许凯塌房但子夜归爆了#很快冲上热榜第三。
许凯的粉丝也没闲着,在超话里发起“控评三件套”:不停刷“相信哥哥的演技”、二创“梅逐雨黑化复仇”的同人图、买《子夜归》的数字藏品来对冲负面舆情,结果豆瓣上这部剧的“想看”人数还逆势涨了12%。而且数据也实打实能看出这部剧火了,除了腾讯视频26000+的热度,抖音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了15亿,单日弹幕超80万条,云合数据还显示,它的正片有效播放市占率达18.7%,当天排在所有剧集的第一位。
我觉得《子夜归》这次的“爆”,其实正好戳中了古偶剧当下的困境。一方面,平台确实在视觉上卷得厉害,从之前的《梦华录》到这部《子夜归》,都靠强美学风格吸引观众,这次8000万打造的妖市场景确实好看,可另一方面,剧本却空得像没装东西,这么好的视觉成了“拍照背景板”,单元案件虽然借鉴了《唐朝诡事录》的志怪路子,却没挖到“人性暗面”的深度。许凯的塌房能助推热度,本质还是“黑红也是红”的流量逻辑,观众一边为颜值、服化道充会员,一边又因为剧情拉胯吐槽“想卸载APP”,这种矛盾其实说明大家对古偶的要求早不是只看脸了,光靠视觉和黑红营销,肯定走不长远。
总的来说,《子夜归》的爆不是偶然,是视觉美学、黑红营销和流量密码凑到一起的结果,它证明了高概念美学能快速撕开市场,却也狠狠警示了古偶“重皮相轻演技”的问题。古偶剧要是想真正突围,不能只在服化道上砸钱,也不能靠艺人塌房博眼球,得学学《庆余年》的爽感叙事,或者《梦华录》里的现实映照,毕竟再好看的画面,也撑不起没内容的剧情,观众终会为好故事买单,而不是一时的热度。
大家觉得许凯这次塌房,对《子夜归》来说是短期的黑红红利,还是长期的口碑伤害呢?另外,许凯和田曦薇现在的CP感这么弱,后续要是他们演技有进步,能不能把这对“木头CP”救回来呢?都来评论区说说你们的想法吧#许凯塌房##子夜归#
来源:剧迷热议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