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下满是繁华都市景象与酷炫特效的影视荧屏中,一部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年代剧《生万物》,宛如一阵清风,吹进了观众的心间。这部剧以鲁南农村为蓝本,将跨越两代人的命运长卷徐徐展开,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热度持续攀升。
在当下满是繁华都市景象与酷炫特效的影视荧屏中,一部带着浓郁泥土气息的年代剧《生万物》,宛如一阵清风,吹进了观众的心间。这部剧以鲁南农村为蓝本,将跨越两代人的命运长卷徐徐展开,自播出以来,好评如潮,热度持续攀升。
《生万物》没有那些都市剧里绚烂夺目的灯火辉煌,映入观众眼帘的,是质朴的乡村田野、破旧的农舍。剧中一句带着浓厚鲁南口音的 “俺知不道”,一句透着憨厚的 “俺看可以”,瞬间成为网友们口中津津乐道的热梗。在网络数据一路飙升、话题不断发酵的背后,是观众被剧中最纯粹、最本真的元素深深打动 —— 那是人与土地之间宛如血脉相连般的依偎,是人与人之间质朴无华却足以温暖人心的脉脉温情。就在这样的氛围里,由迟蓬饰演的大脚娘,如同一颗悄然落入心湖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走进了无数观众的心里。
回顾迟蓬的演艺生涯,她塑造过众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从去年在《小巷人家》中那个尖酸刻薄的 “恶婆婆” 庄阿婆,到如今《生万物》里暖心护短、满是慈爱与包容的大脚娘,迟蓬凭借着精湛绝伦的演技,将两个性格、形象天差地别的角色演绎得栩栩如生,让人不得不钦佩她驾驭不同角色的深厚功底。在过往的作品中,迟蓬也曾多次诠释农村母亲的形象,但在她眼中,《生万物》里的大脚娘却别具一格,有着更为 “原生态” 的独特质感。
大脚娘在剧中的戏份称不上多,在迟蓬的理解里,她是处于 “景深里的状态人物”。可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角色,却以最平常、最普通的姿态,为整个家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剧中的大脚娘,常常会有一些细微却极具生活气息的动作:她在思索时,会不自觉地搓着双手,那双手因为常年劳作布满了老茧与皲裂;和人交谈时,会轻轻抿嘴,嘴角微微牵动,仿佛在斟酌着每一个字;走路时塌着腰,肩膀也跟着微微晃动,每一步都走得扎实而沉稳。
这些细微的动作,每一个都仿佛是从泛黄的老照片里走出来的,真实得让人恍惚间觉得她就是那个时代鲁南农村里一位再普通不过的老太太。迟蓬将大脚娘视作院子里一块质朴无华的石头,静静地存在,默默为家遮风挡雨;又如同家中一缸清澈见底的清水,纯净、简单,没有丝毫杂质。正是这份不加雕琢的质朴,成为了剧中最能直击人心、打动观众的力量。
在迟蓬看来,大脚娘这个角色,并非是需要精心 “设计”、刻意去塑造的。演绎这个角色时,迟蓬就像是真正成为了大脚娘本人,心里想到什么,嘴巴就自然而然地说出来。她将这份纯粹毫无保留地融入到每一个镜头之中,让屏幕前的观众毫无保留地相信,在那片广袤的鲁南土地上,真真切切地生活过这样一位善良、质朴的母亲。这也不禁让人好奇,这样一个看似平凡无奇的角色,究竟为何能在镜头里散发出如此强大且真实的力量?她与迟蓬以往塑造的众多角色相比,又有着怎样的不同之处?在迟蓬的演艺生涯中,她又在满心期待着一个怎样独一无二的 “人生角色” 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迟蓬的世界,听她娓娓道来。
一眼认定的缘分:与大脚娘的奇妙相遇
当经纪人告知迟蓬,有一部刘家成导演的戏找她时,迟蓬的内心瞬间被喜悦与踏实填满。在迟蓬的心中,刘家成导演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她对刘导的作品喜爱至极,常常一部剧反复观看许多遍。所以,当得知有机会能与刘家成导演合作时,迟蓬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无论剧本内容如何,都一定要争取到这个机会,对她而言,这是一次难得的向优秀导演学习的契机。
随后,迟蓬拿到了剧本,又找来原著小说细细研读。阅读过程中,她深深被小说所吸引。小说以质朴无华的语言,细腻地刻画着每一个人物,生动地描绘出那个时代农村的风貌。尽管在原著里,大脚娘这个人物的篇幅并不多,但经过编剧精心改编后,在剧本中的大脚娘变得格外鲜活生动,仿佛从文字里跃然而出。这让迟蓬愈发觉得这次机会千载难逢,内心出演的渴望也愈发强烈,下定决心一定要出演这个角色。
迟蓬所饰演的大脚娘,生活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农村,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她与我们平日里在影视作品中常见的当代农村妇女截然不同。为了能够精准地揣摩出大脚娘的状态,迟蓬下足了功夫。她找来大量的黑白老照片,那些照片里的农村人,无论是穿着打扮,还是神态气质,都带着那个时代特有的印记。她还翻找出许多旧胶片纪录片,一帧一帧地观看,观察纪录片中农村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渐渐地,迟蓬发现,镜头里的农村人,浑身上下、尤其是眼神里,都透着一种懵懂、质朴的 “知不道” 的感觉。而这种独特的气质,也成为了迟蓬塑造大脚娘的重要依据,她敏锐地察觉到,这就是大脚娘这个人物身上最为独特的闪光点。
三个关键词:爱、宽容、善良,勾勒大脚娘的灵魂
如果要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大脚娘,迟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爱、宽容和善良。在迟蓬眼中,大脚娘就像院子里一块默默存在的石头,质朴得不加任何修饰,却稳稳地承载着家的重量;又宛如一缸清澈的清水,一眼便能望到底,没有丝毫的复杂与心机。
在演绎大脚娘这个角色时,迟蓬的表演方式极为独特。她常常是心里刚有了念头,嘴巴就已经跟着张开,将想法自然而然地表达出来。这是因为大脚娘所处的那个年代,物质匮乏,信息闭塞,连收音机这样的稀罕物件都没有。她就是一位纯粹质朴的农村老太太,支撑着她生活和行事的,是源自本性的善良,是那种最原生态、最纯粹的爱。她做任何事,都不会事先去考虑结果如何,只是凭着内心的善良和对家人的爱,本能地去行动。
比如,在得知儿子封大脚要娶宁绣绣时,大脚娘的第一反应是满心欢喜与担忧。欢喜的是儿子能娶到媳妇,担忧的是宁绣绣作为地主家的千金,能否适应自家清贫艰苦的生活。但她没有丝毫的犹豫,满心都是接纳与包容。当宁绣绣提出一些在大脚娘看来有些 “新奇” 的要求,像刷牙、洗澡时,大脚娘没有丝毫的嫌弃与不耐烦,而是立刻翻出家里藏着的盐,那是家里为数不多的 “宝贝”,准备给宁绣绣刷牙用;又主动将家中的菜缸腾出来,烧水给宁绣绣洗澡。尽管家里条件极为艰苦,每一样东西都珍贵无比,但大脚娘还是想尽办法,力所能及地满足宁绣绣的需求。她的这种行为,并非是刻意讨好,而是源自内心深处对晚辈的疼爱,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女儿一般。
在面对丈夫封二时不时的抱怨和唠叨时,大脚娘总是默默忍耐。封二有时会因为生活的艰辛、对宁绣绣身份的顾虑等原因,发些牢骚。但大脚娘从不与他计较,只是默默地听着,偶尔用几句温和的话语去安抚封二的情绪。她明白丈夫的压力,也知道生活的不易,所以选择用宽容去化解矛盾,维护着家庭的和谐与安宁。这种温和与隐忍的性格,让观众仿佛真的穿越回了那个年代的农村家庭,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农村母亲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和她所展现出的伟大品质。
打破常规:演绎独特的农村老太太
迟蓬塑造过许多农村老太太的形象,但大脚娘与以往的角色相比,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大脚娘生活在三十年代的偏远山区,在那个信息极度闭塞、封建思想依旧浓厚的环境里,她几乎对外界的一切都一无所知。她所做的每一件事,出发点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自己的家好。
她没有一个固定的 “形状”,就如同水一般,家里的哪个地方出现了空缺,她就会自然而然地流淌过去,将其补上,努力弥合家庭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缝隙。在剧中,许多重要的情节和冲突或许并不直接发生在她身上,但她却始终如一地存在于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家庭稳定的基石。正因如此,迟蓬认为大脚娘更像是处于景深里的一种状态人物,她的存在更多地是通过一些日常的生活细节、细微的情感变化来展现。
在台词和剧情编排已经足够清晰、生动的情况下,迟蓬深知,在演绎这个角色时,不能用力过猛。因为大脚娘就是那样一个简单、纯粹的人,她在那里生活,心里想到什么,嘴巴就说什么,一切都那么干净、纯粹,带着那个特定年代独有的质感。如果过度表演,反而会破坏角色的真实性和质朴感。比如在一些家庭聚餐的场景中,大脚娘可能只是静静地坐在一旁,看着家人吃饭,偶尔给这个夹一筷子菜,给那个添一点饭,她的眼神里满是慈爱与满足。她不会有过多夸张的动作或言语,但就是这些细微的举动,将一个关爱家人、默默奉献的农村母亲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与演员的默契碰撞:被杨幂的敬业深深打动
在《生万物》的拍摄过程中,迟蓬与众多优秀演员有过精彩的对手戏,其中与杨幂的互动,更是被观众称为 “神仙双箭头”,传为佳话。杨幂在剧中饰演的宁绣绣,与迟蓬饰演的大脚娘有着许多温馨感人的婆媳戏份。在迟蓬眼中,杨幂是一位极其用功的演员。
有一场戏让迟蓬印象极为深刻,那是杨幂饰演的宁绣绣吃面的场景。为了拍摄这场戏,杨幂抱着一个比自己脸还大的碗,大口大口地狂吃面条。由于拍摄需要从不同的机位、不同的角度进行取景,杨幂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吃面条的动作。看着杨幂如此投入、如此敬业地完成这场戏,迟蓬心中满是惊叹与感动。她感叹于杨幂作为一名年轻演员,在表演上能够如此认真、如此拼命,这种敬业精神让迟蓬深受触动。
除了杨幂,迟蓬与欧豪、林永健等演员的合作也让她受益匪浅。在与这些演员的对手戏中,迟蓬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不同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独特理解。大家在片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为塑造好剧中的角色而努力。迟蓬心怀感激,她认为这次能够参与《生万物》的拍摄,与这么多优秀的演员合作,是一次极其难得且宝贵的学习机会。
观众的喜爱:是鼓励,更是前行的动力
随着《生万物》的热播,迟蓬饰演的大脚娘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面对观众如潮水般涌来的喜爱与鼓励,迟蓬的内心满是感慨。她回想起拍摄这部剧的点点滴滴,剧组的演员们都展现出了令人钦佩的吃苦精神。
那是去年盛夏时节,剧组却要拍摄冬天的戏份,演员们不得不穿着厚重的棉袄在炎炎烈日下进行表演。酷热的天气让许多演员都中暑了,但即便如此,大家依然咬牙坚持,没有一个人轻言放弃。迟蓬深知,在表演农村戏时,保持角色的状态至关重要,不仅要展现出那个年代人物的特点,更要用一种文学性的方式去细腻地诠释和描摹人物。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让人物的情感和状态 “放凉”,始终坚守着这种质朴的表达。
迟蓬心里清楚,观众之所以如此喜欢这部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编剧创作的剧本精彩绝伦,将那个时代的故事和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导演的执导水平高超,能够将剧本中的内容完美地呈现在荧幕上。自己能够受到观众的喜爱,是沾了整个剧组的光,并非完全是自己个人的功劳。所以,面对观众的喜爱,迟蓬既感到受宠若惊,又暗自提醒自己,要继续努力,在演艺道路上不断前行,继续用心去塑造更多让观众喜爱的角色,做自己热爱且喜欢的事。
剧集的核心主题:爱与土地,生命的根基
在迟蓬看来,《生万物》想要传递给观众的核心主题,是人离不开土地、阳光、水这些生命的基本要素,更离不开爱。剧中的每一个人物,都与土地有着千丝万缕、割舍不断的联系。土地孕育了生命,承载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人们在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着生活的果实。而人与人之间的爱,则是支撑着人们在艰难生活中不断前行的力量源泉。
通过饰演大脚娘这个角色,迟蓬也从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她认为做人要有大爱,要学会宽容。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问题和误解,但就像大脚娘一样,应该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他人,不要对别人过于苛责。对于自己该承担的责任,要尽心尽力地去履行;对于那些无关紧要、不必在意的事情,就不必斤斤计较,学会原谅他人,多替别人着想。
因为每个人的口味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如果一个人总是心怀哀怨,那么不仅自己无法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也无法真正用心去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天。所以,迟蓬觉得做人要宽容、要有大爱,性格憨厚一些,让自己的心里时刻充满阳光。就如同剧中所展现的那样,尽管生活充满了艰辛与磨难,但只要心中有爱,有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人们就能在困境中顽强地生存下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个日出。
演艺生涯的期待:渴望挑战不一样的角色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踏入演艺圈至今,迟蓬已经在演艺道路上走过了四十多个春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饰演过众多形形色色的角色,其中农民角色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尽管迟蓬并非出身于农村,但她对农民这个群体怀着深厚的感情,正是这份热爱,让她在演绎农民角色时,总是能够形神兼备,仿佛她就是农民中的一员。
曾经有一次,在一个村里,一位农民十分亲切地询问迟蓬:“迟蓬,你家的地种得怎么样?” 那一刻,迟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与自豪,因为她知道,自己的表演得到了农民们的认可,他们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农民的一份子。然而,在迟蓬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渴望,那就是能够遇到一位独具慧眼的伯乐导演,或者拿到一部合适的剧本,让她有机会去挑战一个与农民角色截然不同的人物 —— 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知识分子形象。
在迟蓬看来,像大脚娘她们这样的农村人,虽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没有读过书,但她们却有着自己独特的 “大文化”,那是一种在生活中积累的、质朴的智慧。而她也非常渴望能够尝试演绎知识分子角色,去展现这类人物的内心世界、精神风貌,去诠释与农民角色反差极大的人物形象。作为一名演员,迟蓬最大的梦想就是自己的 “音域” 能够更宽广,能够驾驭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一边是她演绎得驾轻就熟的农民角色,另一边则是充满挑战的知识分子等其他类型角色,这是每一个有追求的演员都梦寐以求的挑战。
所以,迟蓬坦言,真正能够贴近自己个人经历、与自己的内心产生强烈共振的 “人生角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但她并不气馁,依然满怀期待地等待着。即便岁月已经在她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她也依然坚定地相信,总有一天,那个能让她彻底绽放光芒、幸福无比的伯乐和角色会出现,她愿意为此一直坚守下去 。
来源:赣东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