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盛老太太说是这么说,但她被愚蠢的大娘子“灌毒”,何尝不是因为维护明兰而让大娘子颜面尽失、入了穷巷。
《知否》上,盛老太太对明兰说过这样一句话:“赶狗入穷巷,必遭反噬!”
盛老太太说是这么说,但她被愚蠢的大娘子“灌毒”,何尝不是因为维护明兰而让大娘子颜面尽失、入了穷巷。
事后,明兰对顾廷烨说,祖母这样做,错了,她是为了我,才遭此一劫!
看《万物生》中,宁学祥为得到封四手中的四亩地,耍尽手段、软硬兼施,得逞后又立刻变了嘴脸,像赶落水狗一样将他赶出家门时,我就会想到盛老太太说得这句话。
果然,封四没了土地,只能出门做长工,他本来就是个好吃懒做之人,走投无路下投奔了马匪,为了报仇,竟带着马匪反杀回村,死到临头还叫嚣着:
二当家的,俺求你了,你快杀进来,把宁家的女人都睡死,把宁学祥碎尸万段!
封四是真想让全村人为宁学祥陪葬吗?当然不是,他不过是垂死挣扎下发得毒怨,不然他也不会在最后一刻去救侄子封大脚。
说到底,封四虽然又懒又馋又没脑子,但并非坏人,他在临死前才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为了私仇,竟成了全村人的公敌,他拼死保护侄子封大脚,既是出于本能,也是为了赎罪。
封四因此被马匪开枪击毙,他倒地后最后说的一句话是:
二哥,对不起!
只可惜,封四临终前发自肺腑的忏愧,儿子封腻味没有听到。
封腻味只记住了他爹在城门楼上喊出的那句狠话,他终其一生都在为父亲复仇。至此,天牛庙村再无宁日,宁封两家也开始了不死不休的缠斗。
封四死有余辜
上面我说了,封四不是坏人,但不是坏人并不代表他不做蠢事、恶事。
封四哥四个,他是老幺,封家有旺双不旺单之说,所以,哥四个就剩下封二和封四还活着。
封家在天牛庙村虽不属于大户,却也是手中有田的“中产阶级”,父母临死前,把最好的二十多亩地给了封四,封二则只分到了十八亩。
可即便这样,因为封四的好吃懒做、不务正业,没几年他就将二十多亩地中的多数卖给了村中首富宁学祥,到最后只剩下四亩地傍身,还欠了宁学祥十五两银子的窟窿。
宁学祥视地如命,为了拿到封四的地,不惜大年下去堵门要债,为得就是逼封四就范。
封四被吓得只能一家闭门不出,这也给幼小的封腻味心中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一边是高高在上的地主老爷,一边是卑躬屈膝的父亲,封腻味心中恨意滔天。
宁学祥看硬的不行,就打起了感情牌。
他摆了一场鸿门宴,邀请封四来家中“叙旧情”。
席间,宁学祥一边猛灌封四酒水,一边讲述着宁封两家上百年的交情。
宁学祥是在用计,封四却在酒精的作用下,动了真情。
封四竟然以为宁学祥会看在父辈的份上,真心为他好,要替他打理地,而他只等着现成收租就行。
封四是真蠢,但也说明他贪婪,只想着坐享其成,才着了宁学祥的道。
最终,在宁学祥的算计下,封四在买卖文书上摁上了自己的手印。
上好的四亩地,只卖了二十块大洋,扣除他欠宁学祥的十五块大洋,就拿到了五块大洋。
封四没想到,在宁学祥家喝了一顿酒,就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无产阶级。
封四前脚画完押,宁学祥后脚就把吃剩的花生米和半只鸡给了包,将封四轰出了家门。
在宁学祥眼里,什么祖辈的情分,什么乡里乡亲的情面,都不如手中握住地契来得实在。
只是他忘了,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宁学祥的赶尽杀绝,也为日后他和他的子孙埋下了祸根。
酒醒后的封四,破罐子破摔,他见马匪来钱快,于是便加入了胡三的马匪队伍。
要知道,胡三可是劫绣绣上山的悍匪,杀人不眨眼,无恶不作。
当初绣绣被大脚所救,没让胡三占到便宜,这也成了他当悍匪以来的奇耻大辱。
封四带着马匪杀回来,只为报复宁学祥,可胡三的目的,却不止一个宁学祥,他要得是血洗天牛庙村,以此为自己立威。
封四的引狼入室,让天牛庙陷入了人间地狱,多少无辜村民死在了胡三的枪口下,要不是绣绣勇敢站出来,天牛庙村真会被胡三屠村,到那时候,封四的老婆孩子难道能逃过一死?
封四只在乎个人的恩怨和私仇,完全没有考虑家人和村民们的安危,他至死都将被钉在天牛庙村的耻辱柱上,他的死,死有余辜。
宁学祥遭封腻味反杀
绣绣再一次被大脚救下,此时的她,已经怀上大脚的孩子,为了村民、为了绣绣,宁可金的护村队加上大脚和铁头,里应外合,将马匪和胡三赶出了村庄。
大当家的还勒令胡三不许再动天牛庙村,至此,天牛庙村迎来了最团结也和平的一段时光。
因为宁可金在此次武装斗争中表现英勇,救村民于水火,村长宁学瑞主动让贤,将村长之位让给了宁可金。
宁可金本想杀了封四的孩子老婆,以绝后患,但绣绣却提出罪不及妻儿,带着村民们替封四家人求情,宁可金看在绣绣的面子上,饶了封四老婆和小儿子无味,却也让封腻味放虎归山。
他们谁都没料到,封腻味成为后来带给宁家最大灾难的那个人。
宁绣绣救了封腻味一家,但跑出村的封腻味却对天发誓:
爹,俺一定给你报仇!把害你的宁家人全杀光!
封腻味只看到了宁学祥对自家的压榨,却看不到封四为了报私仇,将全村人陷入绝境的毒辣,害封四的不是宁家,而是他自己。
说到底,封腻味和他爹封四一样,都是欺软怕硬、颠倒黑白之人,要知道,打死他爹的是马匪胡三,他要是真有替父报仇的勇气,首当其冲地应该去鸡公岭找胡三。
可封腻味不敢,他只敢将仇恨对准宁家,因为相对于胡三,宁家更好对付。
封腻味从来不去想,其实败光家底,将他和他娘逼入绝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爹,封四。
宁学祥虽然对封二赶尽杀绝,将他手里最后的四亩地也占为己有,但宁可金和宁绣绣,对封腻味却是有恩的。
军队来抓壮丁,村里人都知道这是有去无回,郭龟腰让大脚装天聋地哑,才躲过了此劫;封腻味是跑进宁可金的护村队,在宁可金和绣绣的联手帮助下,才没有被抓走。
说到底,宁家虽然有作为大地主的习气和霸气,但在保护村民这一项上,也真是发挥了他们作为天牛庙村首富的担当和气魄。
但两次救命的恩情,并没有让封腻味对宁家的仇恨消迩,反而让他看到了权力和财富的无所不能,他想将宁家踩在脚下,除了要报杀父之仇外,也有满足自己高高在上过把瘾的欲望和野心。
《生万物》原著中,封腻味和铁头一起以公义之名报了私仇。
封腻味是想搞死宁家,取而代之,铁头则是要报宁学祥的“夺妻之恨”。
原著中这样写道:
腻味从一个民兵手中夺过一根棍子,照着宁学祥的脑壳“嘭”一下,宁学祥便像一头猪似的倒在地上了。
宁学祥还杀了那些没有害过人的地主,说到底,他就是“仇富”,不光是仇富,他是想把那些人手中的财富和多年积攒下的威望据为己有,他要成为像宁学祥那样的天牛庙村首富,村中一霸。
利用权力满足私欲的封腻味,他的人性之恶,比宁学祥,比封四更甚。
本系中山狼,得势便猖狂。这句话是对封腻味最好的诠释。
写在最后
《生万物》原著中,腻味的女儿小米,嫁给了宁学祥与银子的儿子宁可玉。
宁可玉心中有恨,经常折磨小米,他是在用另一种手段报复封腻味,当然这种拿女人出气的手段令人不耻。
但也证明了冤冤相报何时了那句古语,最终,宁可玉在与封腻味的打斗中,双双坠井,至此,纠缠三代人,横跨几十年的宁封两家世仇,彻底终结。
如果宁学祥知道为了封四那四亩地,会落得个身首异处、家族败落的下场,他是说什么都不会赶狗入穷巷的。
来源:怀风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