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一部《国色芳华》中,张谦就是被蒋长扬用药迷晕的学子,后来得到皇上的召见和鼓励;皇上的恩师特欣赏张谦,坚信以他深厚的才学,定能高中;马侍郎向皇上讨要张谦,想要给他安排个好职位;甚至在即将擒拿宁王的烧尾宴上,大家都想让张谦作榜首,带众学子口诛奸佞,点燎原之火,
01
烧尾宴上,张谦投靠宁王,背叛了皇上、蒋长扬,这是很多人的意难平。
毕竟,皇上、蒋长扬这一派对张谦倾注了多大的心血啊。
在上一部《国色芳华》中,张谦就是被蒋长扬用药迷晕的学子,后来得到皇上的召见和鼓励;皇上的恩师特欣赏张谦,坚信以他深厚的才学,定能高中;马侍郎向皇上讨要张谦,想要给他安排个好职位;甚至在即将擒拿宁王的烧尾宴上,大家都想让张谦作榜首,带众学子口诛奸佞,点燎原之火,皇上这是当重点苗子在培养。
谁知张谦转身将皇上、蒋长扬密谋扳倒宁王的计划全盘托出,给了皇上、蒋长扬最致命的一击。
芳园血流成河:皇上被宁王拿捏,蒋长扬差点死了,数不尽的忠臣学子惨死,于昶将军全军覆没……
张谦的一念之间只不过是刘畅许诺让他一步登天,毕竟皇上培养他是一步步来,是要先到基层历练两年,而刘畅答应直接给他高官厚禄。
走正道是要脚踏实地日积月累,而走捷径则不同,分分钟功名利禄都有了,只不过要背叛自己的良心和底线。
对于九次科考不中的张谦来说,他熬了太久了,他太渴望功名利禄了。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匮乏之中,难免焦虑自卑,认知受限,他更容易被眼前唾手可得的小恩小惠所迷失,眼光很难长远,更谈不上什么大格局。这时候,纵然有个很好的机会摆在面前,他也很难把握住,因为太急功近利了,静不下心沉不住气来深耕。
张谦九次科考都因世族垄断而落榜,他应该很清楚是宁王在使坏,是宁王不希望寒门子弟入朝为官。他帮了宁王,一旦宁王夺了权,肯定是为世家大族说话,哪有他这个寒门子弟的份儿?
只不过在利益面前,人容易昏头,甚至认为自己是个例外,张谦以为只要他追随宁王,就能一展抱负,只可惜现实里哪有例外,一杯毒酒罢了。
02
刘畅口口声声张谦为家世所累,怀才不遇,还说“你科举考了九年,一朝高中,若还要从下州小官做起,人生又有几个九年可以蹉跎?”刘畅精准找到张谦的弱点,一句话说到了张谦的心坎上。人性这门学问被刘畅玩得明明白白。所以,你可以怀疑坏人的人品,但不能怀疑他们的眼光和手段。
张谦被刘畅几句看似肺腑之言说动,以为遇到了知音,在刘畅优厚待遇的承诺之下,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背叛,帮宁王胜了皇上。
这时的张谦以为自己出头了,只等拿到刘畅的承诺,马上就能一展抱负了。
在张谦看来,他将皇上、蒋长扬的计划告诉了宁王,宁王才大获全胜,他起了这么关键的作用,宁王肯定要重用他呀。可在宁王看来,今天你能背叛皇上,明天也能背叛我啊。
需要从你这得到信息时,各种瞎承诺哄着你,等他们大功告成了,你没有价值了,你的下场能好到哪里去?
张谦太天真了,背叛只有0次和无数次,宁王和刘畅怎么可能把他当自己人,又怎么敢用他?一枚棋子而已。
刘畅直接毒害了他,留下一句“一次不忠,终身不用”。
从古至今,不忠的人哪有好下场?
三国的吕布,屡屡背叛,众叛亲离,被称为“三姓家奴”。
南宋的秦桧,身为宰相,通敌卖国,残害忠良,成为千古罪人,遗臭万年,他们夫妇的铜像天天跪着被人打骂。
不过,顺带说一句,张谦心够狠,藏得够深。
帝师徐祭酒掏心掏肺待他,他杀起人家来,毫无心理负担,投名状递得超顺溜。徐祭酒躲过了宁王的暗杀,却眼睁睁地死在他手里,真是让人心不甘。
张谦长得一表人才,心思细腻,才华横溢,智商情商双高,所有人都无条件信任他,甚至为他规划似锦前程。
这种人的反水才是最可怕的,是能一招致命的,也是最让人毫无防备的。
所以,不要轻易去挑战人性,只要利益足够大,没有几个人经受得住考验。
当然,我们自己也要远离诱惑,设定边界,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背叛这种事儿,一旦开了口子,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一发不可收拾。信任一旦崩塌,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来源:灰灰和你侃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