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周,影视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广电21条”的颁布。8月18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发文,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被业内称为“广电21条”。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何晓婷 方涛
这一周,影视圈最热的话题,莫过于“广电21条”的颁布。8月18日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以下简称广电总局)发文,实施《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被业内称为“广电21条”。
这其中,针对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电视剧内容审查等工作方式,都有了重大改进,这对鼓励精品生产,提升创作空间,尤其是在长剧领域,无疑是重大鼓舞。立竿见影的是,华策影视、慈文传媒、欢瑞世纪等多个影视股涨停,不少项目加速开机。
产出文艺精品,好故事是第一步,“广电21条”给文学创作和改编,特别是经典作品的改编,又会带来哪些新的可能性?
【1】
“广电21条”中最受关注的举措包括:取消剧集40集上限;不再限制“一剧两星,一晚两集”,实施一剧多星、联购联播政策,大力支持网台同步;试点实行电视剧中插广告,每集不长于30秒;古装剧不再限制时长和比例,根据需求灵活播出⋯⋯
自2019年以来,全国电视剧发行量逐年下滑。2024年下半年,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调研了全行业70多家公司后,发现剧集制作公司普遍面临资金压力过大,盈利能力不足,平台回款拖延等问题。鼓励“一剧多星”、联购联播,可以通过成本分摊降低投资风险和单平台成本,制作成本也能相对提高,而中插广告的试点回归也将带来新的收入,缓解资金压力。
《长相思》海报
这两年,视频平台“一心向短(剧)”,将资源集中用于布局短剧。取消40集上限这一重要变革,鼓励了平台可重新投入精品长剧创作。
此前,广电总局多次提倡电视剧制作不超过40集,并强调要防止“注水剧”用拆分成上下部、拍摄多季等方式“浑水摸鱼”。
这也导致部分精品长剧不得不压缩故事,或者拆分播出。杨紫的《长相思》和《国色芳华》系列,都因为第二季间隔时间太长,观众追剧情绪断档,播出效果远不及第一季。
松绑古装剧,也是顺应当下市场选择,推动历史题材创作和出海传播。制作精良的古装剧,不仅能为长剧市场注入活力,还能为传统文化赋能,也是这几年“出海”重要排头兵。今年,《藏海传》和《国色芳华》系列在海外热播,社交媒体上多了很多海外网友讨论中式美学。
【2】
不仅是古装剧,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祥表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时间跨度大的年代剧等,需要足够的时长来展现复杂多变的历史时空,体现大时代变迁下个体命运的起伏,集数“解绑”就让这些题材的作品有了更舒展的表现姿态和表达空间。
从豆瓣看,9分以上的国产剧,大多不止40集:《大明王朝1566》46集,《觉醒年代》43集,《甄嬛传》76集,《琅琊榜》54集⋯⋯
《甄嬛传》海报
取消集数限制,势必为史诗长剧和复杂叙事腾出空间,这也导致“翻拍四大名著”的传闻这两天颇受关注。网友安排得妥妥当当:让郑晓龙和流潋紫合作《红楼梦》,正午阳光接《三国演义》,柠萌负责《西游记》,新丽制作《水浒传》。
经典名著之外,当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也是长剧受益者。出版了《北上》《心居》等作品的北京十月文艺社总编辑韩敬群认沟,无论是长篇小说还是影视剧,任何文艺作品都应尊重创作规律和市场规律,没有必要进行刻意限制,40集的剧目突破,对长篇文学作品改编而言,是一个好消息——编剧可以更从容、更完整进行叙事。
【3】
近年来,茅奖作品影视化已成为行业新趋势,之前,这些剧集大多追求尽可能地呈现作品原貌,时间跨度很大。
比如,2017年播出的《白鹿原》,77集,近20个主要角色、94个重点人物形象,通过白、鹿两个家族三代人的故事描绘了半个多世纪的变迁。
横跨50年的《人世间》,原著长,人物多,2019年备案时是60集,之后一路从88集缩到72集,再压到62集,最后播的是58集。
《人世间》海报
但这几年,长篇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往往会选择原作的一个时代截面,展开创作。
比如,编剧赵冬苓改编《北上》时,用38集,将100多年浓缩成了20年。
最近热播的年代剧《生万物》,由赵德发的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小说长达70年跨度,剧集改编成36集,只选了原著的前半部分。
虽然剧情故事更集中了,但不少观众惋惜剧集没能还原“大历史”,认为小说更丰富。
《生万物》海报
在各大平台的待播重点剧目中,正在开发的作品还有葛亮的《燕食记》、贵平凹的《秦腔》、李洱的《应物兄》、熊召政的《张居正》,孙甘露的《千里江山图》……
或许会有一些作品,在新规发布后,会改变创作方向和长度,对于读者和观众来说,这都是更值得期待的事。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