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剑玫瑰》到头来,这个结局实在让人心头堵着口气,林然,24年,终于回来了,可章阿姨呢,阿尔茨海默症,记不起女儿是谁,这一家人,谁都没能等到想象中的团聚,谁也没办法再把日子转回原来的样子,怎么想都觉得心里没个着落。
《利剑玫瑰》到头来,这个结局实在让人心头堵着口气,林然,24年,终于回来了,可章阿姨呢,阿尔茨海默症,记不起女儿是谁,这一家人,谁都没能等到想象中的团聚,谁也没办法再把日子转回原来的样子,怎么想都觉得心里没个着落。
林然,小时候被拐走,这些年她经历了什么,剧里没细说,可她回来的时候,早不是当年那个城市小姑娘了,晒得黑黑的,脸上全是斑点,穿着大山里的衣服,站在地头干农活,邓妍找到她,喊着“然然”,她就那么淡淡一笑,眼里没哀怨,也没激动,像是命运早就磨平了她所有的棱角。
有网友说,这一笑,可能代表她已经把过去都放下了。
可是章阿姨呢,本来坚持着,就是想等女儿回来,团圆小馆一开就是为了等然然,日子一天一天过去,墙上的寻人纸条一张张撕掉,唯独等不到自家孩子,熬到头,熬成了个重度阿尔茨海默症患者,记忆一天天消失,偶尔清醒的时候,还会把想念女儿的事写进本子,怕自己哪天全忘了,等到
再见面,章阿姨已经认不出林然。
有人说,母女能再见一面,已经是幸运,可现实是,这份团圆,早就变了味。
剧里有个细节,章阿姨最后决定把团圆小馆交给阮美玉,理由很简单,她知道自己病情严重,不想再麻烦身边人,也明白自己等不到然然回来照顾,索性把小馆留给同样无处可去的阮美玉,阮美玉,经历过两次被拐,最后也没了家,这个小馆成了她唯一的依靠。
有人觉得,这其实是章阿姨的托付,也是对阮美玉的成全。 章阿姨卖了老宅子,钱交给阮美玉,自己搬进疗养院,这份转交,不只是物质上的安排,更像是一种心愿的延续,团圆小馆以后还能继续帮寻亲的人,阮美玉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其实在很多失踪家庭里,被拐的孩子找回来,父母已经没了,家也不是原来的家,留下的房子、财产,最后都成了无声的见证,谁能想到这条回家的路,要走这么久。
林然回来了,可她的归来,和家人想象的不一样。她回到村里,过着大山里的日子,看上去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面对邓妍,她没有愤怒,也没有哭诉,只有平静。很多人猜,她可能不会再回林山市,最多偶尔去疗养院看看章阿姨,这种选择很难说对错。
有人说,这就是现实,很多被拐的孩子找回家,跟亲生父母反倒生分,毕竟二十多年过去,原生家庭早已支离破碎,新的家庭、孩子成了她现在唯一的依靠。
章阿姨把小馆交给阮美玉,其实就是明白了,林然的世界已经不再属于自己。
甚至有观众留言,现实里很多被拐卖的妇女,最后都选择留在原地,只要丈夫不算太差,孩子也舍不得丢。
章阿姨的结局,太真实,等了半辈子,等回来的却是遗忘。她曾经把所有关于女儿的记忆都写进本子,怕自己忘掉,可到头来,记忆还是一天天消失,再见面的时候,母女俩人都成了彼此的陌生人。
团聚这个词,在现实里,往往只是一种安慰。
像孙文瀚一家,孩子找回来了,可妻子早已因为思念离世,等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新的空缺。
阮美玉,虽然被救出来,家也没了,亲人也不在了,剩下的只有自己。
剧里的结局没把团圆拍得很热烈,就是因为现实太冷静。人贩子被抓,孩子回来了,家庭却再也回不到从前,谁也无法把破碎的东西拼回原样。
打拐行动的胜利,是社会的进步,可对于受害的家庭来说,遗憾永远都在。
剧里没把林然和章阿姨重逢拍出来,有人觉得遗憾,其实也能理解。现实中很多失踪家庭,孩子找回来了,反而不适应,甚至成了负担。林然在大山里长大,没上过学,生活全靠自己,突然回到城市,面对陌生的亲人和环境,未必就是幸福。
这一点,和姜菲菲这个角色的出现形成对比。两个一样的脸,一个在爱里长大,一个在苦难中挣扎,人生走向天差地别,人贩子的一次举动,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
《利剑玫瑰》结局,不是大团圆,更不是皆大欢喜。林然回来了,章阿姨却忘了她,阮美玉留在了团圆小馆,孙小光找到了却依旧惦记养父。每个人都在努力往前走,可往回找的路,永远都不可能回到起点。
有人说,活着已经是最大的幸运。可对于这些失去过孩子的家庭来说,幸运和遗憾,总是并存的。
打拐路还很长,团圆未必圆满,但希望每一个失散的家庭,都能有一个安心的归宿。
来源:剧情大侦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