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陈洪友善且低声下气找徐阶结盟,徐阶为什么不领情?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15 19:58 2

摘要:陈洪刚掌司礼监那阵,半夜揣着点心去徐阶府上,腰弯得跟个虾米似的,说什么“老祖宗(嘉靖)跟前,还得靠徐阁老多提点”,明摆着要结盟。

在《大明王朝1566》里有段特有意思的戏:

陈洪刚掌司礼监那阵,半夜揣着点心去徐阶府上,腰弯得跟个虾米似的,说什么“老祖宗(嘉靖)跟前,还得靠徐阁老多提点”,明摆着要结盟。

可徐阶就端着个茶杯,客客气气地把人打发了,一句实在话没说。

有人说徐阶是看不起太监,觉得陈洪出身低。

我倒觉得,这老头精得跟猴似的,他不是看不起,是看穿了——陈洪这哪是结盟,分明是找个垫背的。

先说说陈洪这人。

他能爬到司礼监掌印,靠的不是能耐,是狠。

冯保在裕王府当差,就因为替世子说句公道话,被他摁在雪地里打了四十棍,皮开肉绽;

吕芳的干儿子们,不管之前多风光,他说抓就抓,说贬就贬。

这种人突然对你低眉顺眼,你敢信?

我琢磨着,陈洪找徐阶那晚上,肯定揣着小算盘。

那会儿严党刚倒,朝堂上一半是徐阶的人,一半是嘉靖的心腹太监。

嘉靖老爷子躲在宫里修仙,却把眼线撒得满天飞,谁动了歪心思都门儿清。

陈洪新上位,手里没多少实权,司礼监里还有吕芳的旧人不服他,内阁那边徐阶又稳如泰山。

他想站稳脚跟,就得拉个“自己人”,可拉谁呢?拉严党?那当初是吕芳的默认盟友,人家嫌他手黑;拉宦官同伙?又怕嘉靖说他结党。

想来想去,也就徐阶这位置合适——内阁首辅,德高望重,跟他搭伙,既能压服底下人,又能在嘉靖面前显得“内外和谐”。

可徐阶是什么人?

他愣是熬了二十年,看着夏言被杀、沈炼被斩,硬生生从个小翰林磨成了首辅。

他最懂嘉靖的脾气:这皇上看似不管事,其实把权力捏得死死的,尤其是文官和太监,必须一边高一边低,谁也别想联手。

当年吕芳跟严嵩走得近些,嘉靖一句话就把吕芳打发去南京守陵;严党倒了,立马扶陈洪上来制衡文官,这心思明摆着。

陈洪来结盟,徐阶要是接了茬,第二天保准有小太监在嘉靖耳边嘀咕:“徐阁老跟陈公公好得跟一个人似的,昨晚还一起吃点心呢。”

到时候嘉靖不管真假,先得给两人敲敲警钟——

要么贬徐阶,要么换陈洪,反正不能让他们凑一块儿。徐阶熬了大半辈子才坐稳这个位置,犯得着陪陈洪赌吗?

再说了,陈洪那“友善”根本靠不住。

剧中有个细节:陈洪去徐阶家时,带了两盒京八件,说是“内造的点心,老祖宗赏的,想着徐阁老熬夜批奏折,填填肚子”。

这话听着热乎,实则藏着刀——

“内造的”,意思是这是皇上的恩宠,我能拿到,你跟我好,好处少不了;“老祖宗赏的”,又把嘉靖搬出来当幌子,你不接,就是不给皇上面子。

徐阶怎么应对的?

他拿起一块点心,慢悠悠地说:“陈公公有心了,只是老夫牙口不好,怕是消受不起。这些还是请公公带回吧,宫里的东西,老夫哪敢私藏。”

一句话把“皇上”顶了回去,又没驳陈洪的面子,还暗示了“你我不是一路人”——

你是宫里的人,我是外臣,规矩不能破。

还有个更深的理儿:徐阶知道陈洪这种人,今天能跟你称兄道弟,明天就能把你卖了。

严党倒台后,朝堂上最缺的是稳定,徐阶要做的是慢慢收拾烂摊子,减税、赈灾、安抚百姓,这些都得慢慢来。

可陈洪要的是“立威”,他巴不得出点乱子,好借着“整顿朝纲”的由头抓权。

两人目标根本拧不到一块儿去,强行结盟,迟早得因为“怎么做事”吵起来,最后还是得被嘉靖当皮球踢。

后来的剧情也印证了这点:

陈洪没拉上徐阶,转头就跟裕王府的人硬碰硬,想借打压皇子立威,结果被嘉靖一顿臭骂,说他“眼里没主子”。

要是徐阶当初跟他绑在一起,这会儿怕是得跟着背黑锅,说他“勾结内宦,意图干政”。

所以啊,徐阶不领情,不是因为清高,是太懂官场的规矩了。

在嘉靖的眼皮子底下,文官和太监就像天平的两头,只能一高一低,谁也别想平起平坐。

陈洪的橄榄枝看着香甜,实则是毒药,接了就得中毒。

徐阶那杯没喝完的茶,其实早就把话说明白了:各走各的道,谁也别耽误谁——这才是老狐狸的生存智慧。

毕竟,人家还是不粘锅的老师不是。

来源:易周历史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