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山历海》回响仍在 《生万物》央视开播 原著作者赵德发接受专访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15 22:28 2

摘要:8月13日,由刘家成导演,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林永健等主演的电视剧《生万物》在CCTV-8、爱奇艺播出。年代剧《生万物》改编自山东莒南籍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

【乌纱志异/李克峰】据新黄河记者江丹报道,8月13日,由刘家成导演,杨幂、欧豪、倪大红、秦海璐、林永健等主演的电视剧《生万物》在CCTV-8、爱奇艺播出。年代剧《生万物》改编自山东莒南籍作家赵德发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

《生万物》剧照

8月12日,刚刚参加完电视剧宣发活动的赵德发接受新黄河记者采访。他说,自己已经提前观看了电视剧的前三集,感到欣喜而且感动。赵德发没有想到,《缱绻与决绝》出版28年后可以遇到一个如此优秀的制作团队,看到主创的优质演绎,他也生发出一种幸福感。

赵德发的早期作品《缱绻与决绝》讲述的是农民与土地的故事。赵德发以沂蒙山区天牛庙村为故事发生地,通过四代农民的命运呈现近百年来的土地和农村变迁。

《缱绻与决绝》与另外两部长篇小说《君子梦》《青烟或白雾》一起被视为赵德发的“农民三部曲”。小说出版于1996年,曾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入选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优秀文学作品改编计划重点项目。2024年5月,由《缱绻与决绝》改编的电视剧《生万物》正式开拍。

《生万物》剧照

2021年3月23日,根据赵德发小说《经山海》改编而成的电视剧《经山历海》 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深受观众喜爱。

现在,随着《生万物》的热播,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副主席的赵德发再次成为各大媒体追逐采访的“新闻人物”。

赵德发的人生,就像一部跌宕起伏的小说,充满了转折与传奇。他从小山村走来,当过农民、民办教师,后来又进入官场,成为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然而,在33岁那年,他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官职,专心写作。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多年后,他以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的身份重返母校,完成了从学员到教授的传奇闭环。

赵德发教授。图片来自山东大学文学院官网。

农家子弟,刻苦自学改变命运

赵德发于1955年出生在山东莒南县相沟镇的一个小山村——宋家沟村。这里地处沂蒙山区,土地贫瘠,生活艰苦。赵德发从小就有主见,14岁那年,他看到“联中”不正经上课,就辍学回家挣工分去了。但赵德发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知识的追求。15岁时,他成为了一名乡村民办教师,一边教书一边自学。

为了改变命运,赵德发通过电大苦读,最终拿到了专科文凭。这段经历让他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埋下了种子。他后来常说,正是这段在农村摸爬滚打的经历,让他对土地、对农民有了刻骨铭心的感情。

仕途顺利,却心怀文学梦

赵德发的仕途起步并不算晚。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乡镇秘书、县委秘书做到了莒南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年仅33岁,并且参加了县级后备干部培训班。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条光明的从政之路,只要坚持下去,未来很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最低官至县处级,厅级干部也不是梦。但赵德发心里却始终有一个放不下的梦想——写作。

1979年,赵德发在一个秋夜仰望星空时,突然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作家。他后来回忆说,那一刻,他仿佛听到了内心的召唤。从那时起,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用蚂蚁爪子(方言:文字)一点点爬向文学的殿堂”。

弃官从文,人生的重大选择

1988年,赵德发33岁,正是事业上升的关键时期。然而,他却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的职务,专心写作。这个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毕竟,放弃一个稳定的铁饭碗,去追求一个看似遥不可及的文学梦,在很多人眼里,这无异于“危险的游戏”。

但赵德发并不后悔。他说:“如果我不去写作,我这辈子都会遗憾。”辞职后,他考入了山东大学作家班,开始系统地学习文学理论和创作技巧。这段学习经历不仅让他开阔了眼界,也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熟悉的乡土生活。正是在这里,他创作出了《通腿儿》等早期代表作,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

山东大学孔范今教授曾评价道:“他在自甘寂寞中重新认识土地,在文学圣地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从作家班学员到文学巨匠

在山东大学作家班的学习,对赵德发来说是一次重要的转折。他不仅学到了文学创作的理论知识,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师友。更重要的是,这段经历让他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乡土记忆,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方向。

1990年,赵德发的短篇小说《通腿儿》在《小说月报》上头题发表,并获得了百花奖。这篇小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生活的点滴,充满了对土地和农民的深情。

此后,赵德发的创作一发不可收拾,陆续推出了《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与白雾》《双手合十》《经山海》等作品,稳步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正如著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所言:“若山东文学抽掉赵德发,底气将大为削弱。”

农村三部曲之一——《缱绻与决绝》

定居日照,转向海洋书写

1996年,赵德发定居日照,担任市文联主席。这座新兴的海滨城市,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灵感。他开始将目光从乡土转向海洋,深入渔村调研,与老船工同吃同住,积累了大量关于海洋民俗和航运史的资料。

2023年,赵德发推出了《黄海传》,这部30万字的作品以黄海为背景,讲述了从徐福东渡到现代渔业的千年文明史,被学者誉为“黄海学奠基之作”。2025年,他又推出了《大海风》,将北方渔业史融入家国叙事,构建起海洋文明的文学坐标系。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赵德发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海洋文化的深刻理解。

重返母校,从学员到教授的传奇闭环

2024年,赵德发以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的身份重返母校,并担任作家书院执行院长。这一角色转变,不仅是对他文学成就的肯定,也为他提供了一个传承文学精神、培养新一代作家的平台。从当年的作家班学员,到如今的大学教授,赵德发完成了一个令人称道的传奇闭环。

在山东大学,赵德发不仅教授文学创作,还积极参与文学活动,鼓励年轻作家扎根生活、关注现实。他说:“文学不是空中楼阁,它必须扎根于土地,扎根于生活。”他的这种理念,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同行。

赵德发的人生轨迹,深刻烙印着齐鲁大地的文化基因。他从一个沂蒙山区的农家子弟,成长为一位文学巨匠,其作品不仅展现了乡土中国的深厚底蕴,也探索了海洋文明的广阔天地。他的创作,是对土地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是对文化基因的文学解码,更是对海洋文明的史诗开拓。

赵德发有句名言:“以文学为宗教,把写作当修行”。从弃官从文到重返母校,赵德发用他的坚持和才华,书写了一段属于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梦,并为之努力,人生就一定会绽放出不一样的光彩。而他的作品,也将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去思考土地、命运与人生的意义。

12卷本《赵德发文集》

赵德发,1955年生,山东省莒南县人。中共党员,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山东省作协原副主席,现任山东大学特聘教授,日照城市推荐官,1995年被评为文学创作一级。

自1980年开始创作,已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900万字,大量作品被转载并获奖。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农民三部曲”《缱绻与决绝》《君子梦》《青烟或白雾》,“宗教文化姊妹篇”《双手合十》《乾道坤道》以及《人类世》《经山海》《大海风》,长篇纪实文学《白老虎》《1970年代:我的乡村教师生涯》 《学海之鲸——朱德发传》《黄海传》,出版有12卷《赵德发文集》。

先后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第八届百花奖,首届齐鲁文学奖,第一 、第四届泰山文艺奖,第四、五、七、十一届山东省精品工程奖,《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全国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奖·优秀作家贡献奖等。

来源:影视热议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