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微短剧《君非良人》在腾讯视频开播,与短剧联名的周边文创产品同步上线。“这是精品短剧商业化的一次探索。”负责此次文创产品创作的公司负责人肖君说,联名的合香珠手串以及手机链,与短剧的美学风格和故事基调同频。
新华社南宁8月13日电 题:从“氪金”追剧到“跟剧”打卡 微短剧“+”出新机遇
新华社记者陈露缘
近日,微短剧《君非良人》在腾讯视频开播,与短剧联名的周边文创产品同步上线。“这是精品短剧商业化的一次探索。”负责此次文创产品创作的公司负责人肖君说,联名的合香珠手串以及手机链,与短剧的美学风格和故事基调同频。
近年来,微短剧成为网络上备受关注的新型影视形式。其不断反转的“爽感”吸引了一众不惜“氪金”的剧迷。《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
近两年,微短剧在监管深化、平台治理、行业纠偏之下,呈现出内容精品化、看剧免费的新趋势。“以前靠充值赚钱现在要靠内容留人,优质剧本分账收益反而更稳定。”一家影视制作公司负责人韦光明说,随着广告解锁、会员免费等多元化变现方式的出现,短剧行业从“赚快钱”向“细水长流”转变。中国网络视听协会发布的《2024微短剧行业生态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10月,免费剧的市场占比已攀升至50%。
2024年初,国家广电总局提出了“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旨在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模式,推动跟随微短剧前往各地打卡的新潮流。
“微短剧的创作周期更短、成本更低,这使得其成为一种轻量化的宣传模式。”广西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中心主任李志雄说,微短剧的微缩化叙事更具吸引力,社交属性更强,打开了地方文旅宣传的“新世界”。
“暑期档期格外火爆,不少新剧组进驻广西。”“95后”王裕华告诉记者。作为广西一家影视文化传媒公司的负责人,自从2019年公司深耕竖屏微短剧领域,她已经接手近200部作品。王裕华说,广西南宁这里现代化的楼宇、年代感的街巷、自带“小清新”滤镜的自然风光,构建起了一个天然“摄影棚”。她发现,这个西南城市正以其低成本、多元化的自然场景,吸引越来越多剧组的目光。
微短剧与景区的融合,正开创旅游体验新范式。这种模式将景区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深度嵌入剧情,让观众在沉浸故事的同时,直观感受景区魅力,既为景区带来流量与商业增量,也为老牌景区在网络时代提供了焕新路径。桂林市政府党组成员高伟说,这一结合契合行业发展趋势,成为激活景区价值的创新抓手。
这种“小投入撬动大流量”的做法在各地上演:
四川方言微短剧《家里家外》播放量破15亿,带动眉山青龙老街等取景地成为网红打卡点;
《面若桃花》将苏州的美食文化与甜宠故事结合,衍生出实体餐厅和文创产品,形成“线上引流+线下体验”模式;
以中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为独特叙事支点的短剧《哈喽,成都!》近期上线,为游客提供了一本“行走的文旅指南”……
“微短剧+”的跨界赋能效应显然不局限于叠加文旅产业。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杨颖认为,随着短剧跳出“霸总”“穿越”内容同质化的“怪圈”,把“微短剧+”的思路融入创作,微短剧可能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态。当更多创作者开始凝视现实、扎根文化,当“微短剧+”持续破圈,这个年轻的行业正在发现真正的风口从来不在资本的追逐里,而在能打动人心的故事里。
来源:陕西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