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是还有书籍》前两季,在B站和豆瓣都获得超过9分的超高评价。第三季回归后,评论区再次成了读书爱好者的聚集地。大家分享着最近的读书经历,发现的冷门好书,讲起了文字如何陪伴自己度过人生低谷。
“它是一个字一个字进入你身体,不是一大片进入你身体,所以你感觉视觉就重新回到身上,然后能看到自然界的星空、彩虹、鲜花。”
当这句话从12岁就失明的盲文校对员史然口中说出时,《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用最直接的方式,揭示了文字改变命运的神奇力量。
在很多人眼中,阅读或许只是获取信息的工具。而对于那些身处困境的人来说,文字可能是照亮黑暗、重塑人生的唯一光源。
《但是还有书籍》前两季,在B站和豆瓣都获得超过9分的超高评价。第三季回归后,评论区再次成了读书爱好者的聚集地。大家分享着最近的读书经历,发现的冷门好书,讲起了文字如何陪伴自己度过人生低谷。
在这一季中,纪录片选择了一个更加勇敢的视角——聚焦那些真正需要、依靠、通过文字改变命运的人群,探讨了文字与人生的关系。让人意想不到的主题,引得不少书迷分享起催泪小作文。
第三季第一集里的史然,12岁那年,世界突然陷入黑暗。
“那天我正在看电视,突然感到眼前有黑色的虫影在飞,第二天虫影慢慢变大,大约在三五天之内我就完全看不见了。”
先天性青光眼夺走了她的视力,这个爱交朋友的少女从此变得沉默孤僻。直到她摸到了盲文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几乎是失明状态,这本书是通过口述,别人帮他记录下来的。我那个时候也是刚刚失明,所以我读这本书会更加有共鸣感。”
保尔·柯察金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的名言,成了支撑她走出黑暗的精神支柱。
今年,是史然在中国盲文出版社做校对员的第十五年。这份工作看似枯燥——每天和搭档轮流朗读核查,不漏过任何一个标点空格,把差错率降到零。但史然知道,每一个准确的声调标注,都可能成为另一个盲人认识世界的钥匙。
“只要这本书对别人有用,我觉得就非常有意义。”
在第一集中,还有另外两位被文字救赎的盲人。
3岁失明的何川,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是趴在教室窗外“偷听”课文。“石春晓,石春晓”——直到很久以后,他才知道“十”是课文序号,“春晓”才是诗名。就是这样断断续续的“偷听”,在他心中种下了阅读的种子。
9岁失明的周云鹏,则在唐诗宋词中找到了生命的韵律。从街头卖唱到成为知名民谣歌手,他把古诗词融入音乐创作。
文字让盲人看见世界,可对第二集中的另一个群体来说,文字则是她们证明自己存在的唯一方式。
“写作就是大声说我存在,如果没有被看见,那我就只是一个背景板。如果被看见了,那我就是游戏里的主角。”说这话的是范雨素,一个在北京东五环外皮村做家政的普通妇女。2017年,她用一篇《我是范雨素》震撼了整个互联网。
她的写作源于生存的重压。离婚后独自带着两个女儿在北京漂泊,白天她在雇主家照顾别人的孩子,“为了养活你,我做了城里人的保姆,我的孩子成了有妈的孤儿。白天我假装幸福快乐地抱着别人的孩子,只有无人看见的夜晚,我才悄悄地哭泣。”
即便在最艰难时,她也坚持从旧书摊和废品站为女儿搬回1000多斤书。“没有大量的阅读,我觉得也没有勇气做单亲妈妈。”
多年过去,范雨素依然过着“上午做零工,下午读书写作”的生活,收入比全职做育儿嫂时还要窘迫。但她说:“如果没有文学的话,我就在老家的村子里完成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一眼看到头地就那么过了。”
而66岁的林白,从《一个人的战争》写到《北流》,持续书写女性内心的幽微世界,1994年《一个人的战争》发表时引起轩然大波,“男性评论家可能也不太好意思评论你的作品,文学奖也不会给你的。”
但她满不在乎,“写的时候你是完全不管外界,不管别人,不管任何一切。如果你会顾虑到别的,你肯定就会软了,肯定不能深入下去。”
文字让不只能让人重新获得话语权,还可以在语言的峭壁上凿出通路,让不同文明的声音得以传递。
第三集中,陈英翻译《我的天才女友》(那不勒斯四部曲第一部)时,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女性的很多语言已经失去了原来的意义。
“绿茶这么清新的词现在都成了贬义词,‘小姐’这个词被占有之后不得不用‘姑娘’这个词,到时候‘姑娘’再被占用了,我们就没词了。”
她意识到,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一场“词语争夺战”。如今她翻译的“天才女友”这个词在中文世界流行,成为女性友谊的新表达,“这是最大的成功,也是一个奇迹。”
而何雨佳翻译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的《鱼翅与花椒》时,创造了独特的“沉浸式翻译法”。
“翻译她所有的书统一的困难就是馋,我就想立刻,我必须要吃到这个东西。”她一边翻译一边下厨,在书桌与厨房之间来回穿梭。
对于“from farm to chopsticks”,她翻译成“在田间,在箸间”——“我就想起不在梅边在柳边……笋先长在田间,然后长到了筷子上,到了箸间。”
这种创造性的翻译,让中文读者不仅品尝到食物的滋味,更感受到中华饮食文化的诗意。
无论是用手指触摸盲文、在生活与文字间穿梭,还是在另一种语言里开辟一条通路,读书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文字继续发光。
这些故事汇聚在一起,构成了《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最动人的底色——文字不只是纸上的符号,它会走进人的生命里,改变命运的走向。
如果你也曾被一本书拯救过,如果你也在用文字记录生活,如果你也相信阅读的力量,可以到B站搜索《但是还有书籍》第三季。也许在评论区,你会找到那些和你读同一本书、在同一句话下划线的人。
毕竟,爱书的人总会相遇,就像光总会找到光。
【声明:本号为宣传传媒领域融合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平台,属官方公益账号,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其它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谢谢】
来源:融媒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