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胖橘”登基那年,朝堂气氛硬得像水泥。新皇初登宝座,风头就透着压抑。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位大臣握着实权,像两口钳子,死死咬着大清的命门,游弋于前朝后宫间。不仅靠着过去的交情,更是仗势权势为自己攒家底。外人看来山雨欲来,宫里心照不宣,等着看谁先露破绽。难道所有的
“胖橘”登基那年,朝堂气氛硬得像水泥。新皇初登宝座,风头就透着压抑。隆科多,年羹尧,这两位大臣握着实权,像两口钳子,死死咬着大清的命门,游弋于前朝后宫间。不仅靠着过去的交情,更是仗势权势为自己攒家底。外人看来山雨欲来,宫里心照不宣,等着看谁先露破绽。难道所有的显赫都能安稳?时间给不了答案,只有人心会说话。
年羹尧先行一步,背上傲慢的名头,被皇上顺势除掉。这一步棋,动静其实不小,外界早已浮躁不安,舆论开始起哄。许多御史私下嚼舌头,皇帝有点“卸磨杀驴”的意思。这种情况下——皇上还执意要拔掉隆科多。是怕树大招风,还是另有隐忧?外人只能猜。隆科多,到底伤在了哪里?他做错了什么?
剧中有三次,他缠着太后,做下小动作,每次都像扔下小石子,水面起波纹。他看似顺理成章地与太后往来,背后其实藏着一场混沌的权力博弈。老谋深算不如说多疑善变。第一次发生在甄嬛传第一集,新皇还没理顺繁杂政务,就听闻太后捧着百合粥进宫探望,还带了隆科多特意从扬州带回的小菜。好巧?哪有这么多巧事。隆科多挑节骨眼送礼,看上去是一份心意,实则是探底试水。以前雍亲王拉拢隆科多,太后也顺水推舟,两边互送人情,无可厚非。但换了帝王,身份不同了,原来的“亲密”该怎么延续?说白了,谁都怕触皇上的逆鳞。隆科多和太后未必心有灵犀,相互打量,对方会不会主动断了往来,谁也先不亮明底牌,全靠试探。
太后将隆科多送菜的事告诉了皇上,轻轻一句,倒像随口提起。其实刀锋已到。皇上什么反应?脸色沉下来,半天没吭声。“皇额娘要是嫌天热,儿子差人拿些冰放在皇额娘宫里。”好一记敲山震虎,把太后和隆科多的心思一并敲得震颤。太后回去必然心知肚明,从此两人交往躲躲闪闪,怕落人口实。这里的细节把气氛拉紧,连观众看着都不自在。道义上,送个菜没啥,可权力场里哪有简单的事情?
送菜这事可不是单单一份问候。背后还藏着争宠的意味。年羹尧对应宫里的华妃,隆科多与太后算是隐线。前朝争权,后宫斗宠,其实一回事。隆科多下心思让太后帮他压过年羹尧的声势,也算“前朝党争”外休内用。可惜皇上对权力敏感,母亲勾结外臣的影子,他最受不了。很多人做惯了权力玩家,却忽略“新皇帝”哪有那么好糊弄的。
第二回出场,是第28集。年羹尧在西北打胜仗,威望正盛,到处收礼,举荐官员,连华妃那边都风声鹊起。隆科多趁机找皇上,狠狠告了年羹尧一状,说他翻修府邸侵害百姓。皇上不吃这一套,直接打断,说:“舅舅你是至亲,有些事该提点,不该耿耿于怀。”话锋转得硬,有种警告的味道。告状无果,隆科多突然说要“探望生病的太后”。真的是去关心长辈?不见得,更像是捞底牌吓唬皇上你还没全成气候,关键时候还得靠我们。
这时有个有趣的错觉,隆科多还以为自己吃得准皇上的心思,没意识到新主已今非昔比。隆科多陷在旧思路里,猜不透皇上何时变了脸。其实隆科多看见了表象,没看到背后的隐忍与谋算,误判下乘,反成靶子。皇上疑心很重,和亲舅舅的关系难免防备。谁敢在他最怕的事上蹦跶,自然要先清理门户。
第三次,又是一个关键节点。第32集,甄嬛失子,皇上表面上惩罚华妃,实际上年家毫发无损。隆科多心急如焚,察觉到时机。人老成精,岁数大了,心里的算盘更响。他去寿康宫求见太后,表面探病,实则想唤醒太后的惜子之情,给皇上施压重罚年家。可太后早学乖了,知道这种推心置腹也是算计,一口气没喘匀,捂着胸口咳嗽,直接让宫女把隆科多拒之门外。
这里,隆科多私心太重,借太后对儿孙的挂念,想挑动她,转手为自己谋利。究其细节,太后想到当年隆科多在选秀时那点小伎俩,心里可没那么快释怀。这人情里早掺杂算计,有点像捧在手里的热铁,握久了,迟早烫手。太后嘴里虽苦心关怀,心里多半是“忍气吞声”。其实这段恩怨,谁都说不清是“亲情”还是互相利用,反正早注定结局不美。
再往后,年羹尧倒台,隆科多反而安分了——一句“怕拖累太后”都没提。其实不是人情,而是见识到了皇上的冷酷和通透,知道自己说多错多,开始自保。太后去见他最后一面,表示自己会为他求情。隆科多听完感激涕零,巴不得马上脱身,完全没顾及背后的牵连。自私如斯,说来也没让人觉得有几分恻隐之心。他满脑子只有如何保住自家名声,命更重要,管不上老主的脸面。人在绝境,那点情谊全变了样。
有人说隆科多对太后曾经动过情,我不信。利益面前,所有温情与承诺一现即逝。到头来,彼此间剩下的只是一种惺惺作态。假如早年能谨小慎微,隆科多收敛锋芒,不过问太后,也许还能安安稳稳在职场“混退休”。可惜了,总觉得自己是皇上的后台,皇帝不能没有自己。命运就爱捉弄自以为是的人。隆科多的下场,不是偶然。
其实,宫廷就是个放大镜,人心善变,被权力推搡着转弯。表面风平浪静,谁都在计算,信与不信全凭一时的利害,旧日的真心,转眼就能翻脸无情。隆科多事事插手太后,表面是护主,背后是自保,还想以情动人、博得关注。可惜棋错一着,成了皇上刀下的牺牲品。
用现代的话说,隆科多这类人最容易被新体制淘汰。不仅因为站错队,更因为情商不够高,太讲旧交情,不明白气氛早已变了。历史总有回音,谁能留下脚印,不决定于过往恩义,而是懂不懂规矩。爽快干脆的不是聪明,是傻,做大事也靠不了这种耍滑头。现实和利益才是主宰,一旦站错风口浪尖,身败名裂就是分分钟。
隆科多死了,太后难过吗?或许吧,但也说不清。那些举案齐眉的日子早已变味,里头究竟是情还是算计,谁也说不明白。朝堂风起云涌,旧人轮番谢幕,新人趁势而起。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翻来覆去也不过是一个轮回。
说到底,宫廷恩怨有时像极了棋局,每个人都在自保,有人聪明反被聪明误。局外人看热闹,局中人等落子,一步错,全盘输。风平浪静之下,难藏暗流。
来源:CM合伙人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