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挖《扫毒风暴》原型刘招华:漏拍3个关键情节,人物结局不完整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8-08 05:43 1

摘要:你要问我,我还是在看《扫毒风暴》,即便这部剧已经大结局过去了好几天,我依然还会偶尔点开。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最近新剧不够多,闹了剧荒!

不知道大家最近在看哪部剧。

你要问我,我还是在看《扫毒风暴》,即便这部剧已经大结局过去了好几天,我依然还会偶尔点开。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不是最近新剧不够多,闹了剧荒!

而是能看的剧,能让人持续追逐的剧,实在是不多。

并且,我不仅仅又看了一遍《扫毒风暴》,还把《扫毒风暴》的原型案件也给了解了一遍。

对于原型案件,再看剧,回过头来,那还真是有不一样的感觉。

此前,我已经跟大家聊过了《扫毒风暴》大结局跟原型案件的一些关联。接下来,我重点跟大家详细聊一聊《扫毒风暴》中对于原型案件“漏拍”的3个情节!

1:主角身份

在《扫毒风暴》中,秦昊扮演的卢少骅最初是化工厂保卫科的人,还和哥哥经营东骅贸易公司,有借助家族走私生意的背景。

主线剧情开始的时候,他一直想要通过老丈人的关系,工作转岗当警察。

剧中卢少骅人际关系复杂,发小是派出所所长王辉,岳父是退休化工局局长,侄子卢天赐与海关总署黄科长的女儿是夫妻,这些人际关系在其犯罪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如他曾借婚礼行贿海关等。

基本上来说,卢少骅(秦昊饰)最显著的特征就化工厂保卫科的队员。

而在现实中,刘招华的身份可不一般。

在剧中,卢少骅是想当警察,而在现实中,刘招华人家就是警察,而且职位还不低。这一点,剧中没有拍出来,可能也是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现实中,刘招华16岁因贫困辍学后参军,成为福建省武警边防支队的一名武警,转业后进入福安法院担任法警,与化工领域及家族走私并无关联。

现实中刘招华主要是利用自己的武警、法警身份及反侦察能力来掩盖犯罪和逃避追捕。

现实里刘招华是因在法院招商工作中对金钱产生强烈渴望,因贪欲而走上了违法道路。

而在《扫毒风暴》中,卢少骅是因哥哥走私被抓,公司账户冻结,自己债务缠身,且工作转岗受阻,在利益诱惑下,为摆脱困境走上犯罪道路。

从这两个人的身份背景来看,《扫毒风暴》中的卢少骅,显然经过了艺术化的加工处理。给卢少骅(秦昊饰)安了一个新身份,并且也给了卢少骅犯罪一个相对影视化的理由。

而现实中的刘招华则似乎更现实一点,也更真实一点。

另外,在《扫毒风暴》中,刘招华的第一任妻子是一名医生,在剧中因为包庇丈夫,且为被通缉的老鬼治疗枪伤,而被捕入狱。

而在现实中,刘招华和第一任妻子曾在宁德市一所中专教书,而并不是医生。

3:审判情节

在《扫毒风暴》中,卢少骅被审判时百般狡辩,主要是想利用法律漏洞脱罪,同时也是其膨胀的虚荣心作祟,想要借此扬名立万。

卢少骅是化学天才,他深知法律条文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便利用这一点,企图利用法律漏洞脱罪。为了达到目的,他开启诡辩模式。

找到法律文本中的一些细节,指出自己制造的物质与法律明文规定,在化学结构上有差异,声称自己所做的东西跟法律定义上的并非完全相同,试图将其说成是“灭鼠药”,以逃避法律制裁,挑战司法权威。

另外,卢少骅当庭犯案,也有另外一个目的,那就是满足虚荣心,渴望扬名立万。

卢少骅一直是个狂妄自负的人,他从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认为自己聪明绝顶,都远超他人。卢少骅内心有着极度膨胀的虚荣心,他自恃化学才华出众,希望得到关注和认可。

他主动要求公开审理,就是想把庄严的审判变成自己展示“化学造诣”的舞台,让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制造工艺”有多优秀,妄图以这种罪恶的方式被铭记,即使是遗臭万年,也要实现他所谓的“扬名立万”。

在原型刘招华的案件中,刘招华在被审判的时候,也在法庭上诡辩,试图逃脱法律的制裁。

他跟剧中一样,声称自己所制作的都是老鼠药和减肥药的成分,这一点两人基本一模一样。

不过,不同的是,在现实中,刘招华对待自己的犯罪行为,声称自己所做的东西,都只卖给外国人,而没有卖给中国人,试图为自己开脱,把自己塑造成英雄。

这一点,在《扫毒风暴》中,卢少骅被捕后,没有直接强调,而是只说自己只是生产,至于到底卖给谁,他根本不知道,潜台词也是为自己开脱。

在剧中,主要是通过审问他的黎安,侧边戳破了卢少骅的诡辩。

因为,卢少骅制作的很多东西,都通过K哥以及罗炳章这些人,流回了国内,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或者说,即便真如刘招华所说,只卖给外国人,那也是违法行为。

关于这点,《扫毒风暴》虽然没拍出来,但是也侧边表达了一个意思。

3:主角的结局

《扫毒风暴》中卢少骅和人物原型为刘招华。

两人结局的相同之处是最终都被判处死刑,受到了法律的严惩。但在具体情节和细节上,剧中人物卢少骅的结局与现实中刘招华的结局存在一些不同。

剧中,卢少骅的结局,停留在了宣判他死刑的那一刻。

而在现实中,卢少骅则被执行了死刑,并且执行死刑的时候,也有一些情节没被拍出来。

这个情节,就是刘招华执行死刑的情节。

据公开信息,刘招华于 2009 年 9 月 15 日上午 10 时许,在广州被依法执行死刑。

在现实中,刘招华临刑之际,他提出希望播放歌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相关工作人员应允了这一请求。之后,他在这首歌曲的旋律中被执行了死刑。

这个情节,根据扮演卢少骅的秦昊在直播中透露,当时导演和编剧都知道这个情节。

但是,可能是基于各方面的考量,没有给拍出来,对于此他个人感觉还是挺遗憾的。

毕竟,这是一件听上去比较荒诞的事情,可能比较适合影视化改编。

另外,在刘招华临刑前,医生问他还有话说吗,他答:“我卖给外国人,没卖中国人”。

在临死前,刘招华试图为自己的罪行辩解,为自己减罪,然而事实上,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他的行为给许多中国家庭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一言论只是他为保命,替自己开脱的借口。

对于此,鉴于刘招华狂妄的态度。

我个人猜测,他一生罪恶累累,在临终前选择充满童真的儿歌,这种强烈的反差可能是他对法律和司法威严的一种挑衅,想用这种怪诞的方式宣告自己的“与众不同”,展示其扭曲的本性。

当然,他的这种行为也可能没什么意义,只是无所谓了,想要自我解嘲。

刘招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内心很有可能是崩溃的,只是表面故作镇定,有可能这就是随机的一首歌,他可能是在极度混乱的心态下,随意选择了这首歌,并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我个人认为,即便是像刘招华这样的狠人,可能在面对死亡的最后一刻,也是慌乱的。

跟咱们普通人,可能并没有什么不同。

《扫毒风暴》是这个夏天一部备受关注的国产电视剧,凭借精彩的剧情和演员出色的表演收获了较高的收视率。

该剧以刘招华案为主线,融合各种真实事件,采用多线叙事,三线同频共振,反转频出。剧中还还原实验室设备,细节十分考究。给人一种厚重的沉浸感和真实感。

另外,在演技方面,该剧不管是主演段奕宏和秦昊,还是配角演员,表现都十分优秀,全员演技在线。

可能,《扫毒风暴》唯一的缺点就是镜头处理欠佳。

在剧中,导演试图通过手持摄影营造纪录片的真实感,但效果并不理想,大量摇晃的镜头让不少观众感到不适,对话戏像坐海盗船,镜头左右狂摆,追捕戏更是癫狂抖动,被认为过于炫技,影响观看体验。

不过,对于此,导演也是及时调整策略,中期重新剪辑之后,效果也好了很多。

最后,我再一次把这部《扫毒风暴》推荐给大家,看完原型刘招华案,再看整部剧,你会发现这部剧不一样的观感。

对于《扫毒风暴》,大家有什么想说的?

来源:立场影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