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些年来,无数拐卖案浮出水面,那些失踪的孩子最终大多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上——孤巷女童、公园拐婴、山村重男轻女……种种案件揭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林山,或许从来都不是林然的终点,而是她命运的牢笼。
二十四年了,邓妍始终在寻找林然。
可谁能想到,林然其实从未离开过林山。
这些年来,无数拐卖案浮出水面,那些失踪的孩子最终大多又回到了这片土地上——孤巷女童、公园拐婴、山村重男轻女……种种案件揭示了一个可怕的事实:林山,或许从来都不是林然的终点,而是她命运的牢笼。
若从常理出发,找到林然并不是大海捞针。她年纪并不小,若是被正规收养或者送到别地,就早该留下痕迹。可问题恰恰在这——她从未被“卖掉”。
因为,像林然这样年龄偏大、性别为女的孩子,在人口贩卖链条里,其实并不“好卖”。
第一,她太大了。
小洋芋六个月被拐,萍娇七岁被转手到偏远山村,两个案例已经清楚表明:小女孩只要年纪稍大一点,买家兴趣就会大幅下降,尤其在男权重的农村,女童本就“难转手”,年纪大了更是没人要。
第二,她只能被“留下”。
没有买家接手的林然,最终被迫留在犯罪组织内部,被“再利用”。
就像第一集中,白文涛身边那个小女孩“发发”,她没有被转卖,而是成了白文涛欺骗他人的帮凶。镜头里她欺骗邓妍的熟练程度,足以说明这并不是第一次出手。
林然,很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驯化”过程。
电视剧埋下了无数隐秘伏笔。而串联这些细节后,我们会发现——甄妮的身份,极有可能就是林然。
其一:甄妮的“存在感”,太诡异。
她是刘纲的“女人”,却总是被打骂羞辱,甚至在刘纲情绪失控时被当做出气筒。而她又知道刘纲所有的“生意”,从洗钱、娱乐会所到逃跑路线,全盘掌握。
这不像一个普通情人,更像是一个被长期控制、驯服后利用的人。
其二:她的相貌与“林然画像”惊人重合。
邓妍曾提到,技术组早已模拟出了林然成年后的样貌。镜头虽然一闪而过,但紧接着的画面正是甄妮的特写。两人容貌相似度极高。
其三:章阿姨的执念与目光,不会出错。
那天,在团圆小馆门口,章阿姨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背影,瞬间红了眼眶。
她没有认错。不是幻觉,也不是精神错乱,而是“血脉感应”。她二十四年不愿离开粉店,不是为了守着铺子,而是等那个“有一天也许会回来看看”的孩子。
这个孩子,就是林然。而她已经站在母亲身边,只是换了名字,换了身份,换了命运。
很多人会问:既然林然找到了记忆,也认出了自己,为什么不直接报警?
答案很残酷:她不能。
她身边是刘纲,是整个拐卖集团的核心人物。而她,早就知道刘纲背后站着的——是叶修明。
那个曾给团圆小馆捐款的慈善家,那个邓妍口中的“表哥”,那个盘根错节掌控全局的黑手。
林然恨刘纲,但她更恨叶修明。
她知道,一旦自己暴露,别说报仇,就连命都难保。她只能隐忍,在关键时刻,精准出手。
林然(甄妮)没有选择暴力反击,她选择了最狠、也最聪明的方式:
第一步,诱导警方注意“林山”。
她故意出现在团圆小馆门口,让章阿姨看到自己,并触发那场久违的母女感应。章阿姨随即报警,邓妍意识到林然极可能就在本地。
第二步,引导“线索链条”崩塌。
当周宏才(瘸哥)试图逃脱时,林然拨出了那个电话,让他误以为有人掌握了真相,慌乱之下,他找到了章阿姨。警方顺势锁定他的身份。
而后,刘纲开始自保,设计陷害邓妍,林然乘机引出叶修明——这才是终极目标。
在最新剧情中,刘纲问甄妮:“为什么找他来做事?”甄妮答不上来,因为她不能说:这就是她布的局。
她要的不是刘纲的死,而是叶修明的曝光。
她忍辱负重二十多年,失去了姓名、身份、母亲与自我,却从未真正“消失”。
她不是刘纲的情人,她是“困兽”;她不是受害者,她是执行者。
最终,她没有选择尖叫、控诉、乞求,而是用最冷静的方式,将两名人贩子头子,亲手送进审判席。
这不是原谅,而是审判。
这不是回家,而是复仇。
你怎么看林然的命运?她该被同情,还是被敬佩?欢迎留言讨论。
来源:综艺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