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1日,由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微短剧行业版权社会共治”主题研讨在安徽合肥举办。版权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学术研究者代表共同探讨了行业版权保护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8月1日,由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微短剧行业版权社会共治”主题研讨在安徽合肥举办。版权管理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微短剧行业从业者、学术研究者代表共同探讨了行业版权保护所面临的新形势与挑战。
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微短剧行业的市场规模已达到504亿元,用户规模达6.62亿,其网络内容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认为,在微短剧的内容导向上,要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完善内部的审核机制;在确权授权问题上,要构建清晰规范的授权确权体系;在版权保护方面,要提升行业整体的版权保护意识,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
中国版权协会理事长、十三届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晓宏
目前,整个微短剧行业都面临着全新的版权保护挑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AI安全与治理中心主任、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张平就从实践角度介绍了目前微短剧版权治理所面临的技术挑战。
“微短剧版权保护正面临智能AI侵权、传统侵权形式放大等新问题。随着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智能治理门槛的不断提高,版权保护和维权成本也在继续增长,需要全行业共同努力。”张平说。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涉外法治研究院副院长、教授万勇则就版权治理过程中的平台义务,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在2020年出台的《关于审理涉及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指导意见》第四条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可以根据知识产权权利类型、商品或服务的特点等,制定平台内通知与声明机制的具体执行措施。微短剧领域的版权保护措施也可以参考、借鉴此指导意见,以平衡政府管制和平台自治,协调法律致力于技术治理。”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短剧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视听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赵晖对微短剧版权保护的破局之道进行了深入剖析;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副庭长李志峰以丰富的案例,介绍了微短剧版权治理的司法路径与价值引领;安徽卫视副总监、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辉站在行业探索的角度,介绍了传统媒体在短剧领域的创新突破。
在研讨交流环节,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表达了平台积极保护微短剧版权的意愿。乐力介绍:“从去年开始,红果短剧对于精品短剧的制作和发行进行了重点投入,推出果燃计划。今年上半年,红果短剧已经上线了近六十部精品内容。”乐力表示,盗版等侵权行为是最容易伤害内容创作团队信心的一件事,他呼吁各大平台在版权保护方面加大投入,加强合作,促进行业向精品化发展。
在论坛上,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发布《关于强化微短剧领域“通知——删除”规则的工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国版权协会微短剧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曾晋表示,发布该《指南》,旨在引导网络服务提供者遵守著作权法相关规定,履行好版权主体责任,畅通投诉渠道。下一步,工作委员会还将积极推动行业自律,引导微短剧制作方、平台方等主体自觉遵守版权法律法规,助力微短剧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记者 李丽图|活动方提供
来源:羊城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