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在的古装剧里,基本上洗澡的场景都是合衣入浴、而且除了浴盆啥都没有,难道古人洗澡就是简单过个水?网友:在早年影视剧里洗澡还是洗澡,现在的“洗澡”真的过于“见外”了。其实不仅是衣服上,各种洗澡设备也是敷衍至极。
现在的古装剧里,基本上洗澡的场景都是合衣入浴、而且除了浴盆啥都没有,难道古人洗澡就是简单过个水?网友:在早年影视剧里洗澡还是洗澡,现在的“洗澡”真的过于“见外”了。其实不仅是衣服上,各种洗澡设备也是敷衍至极。
先说结论。别把洗澡这个事情想得太简单,洗澡设备不止有浴盆,还会配一些澡巾藻豆等,因为古人洗澡,真的不是像古装剧穿个衣服、简单过过水而已。
早年的影视剧里,不管是古装还是现代剧,有些镜头在视觉逻辑上是符合逻辑的,一般演员是有穿内搭的,并用视觉差、花瓣遮挡物等避开隐私部分,早年的花瓣汤,虽然被嫌弃,但依旧出了不少经典画面。
在古代,沐浴不仅是为了干净,这更代表了一种礼节,对古人来是非常神圣的事情,想歪了的童鞋请摘下有色眼镜:“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在古代“沐浴”一词两个字是分开的,“沐”指清洗头发,“浴”指清洗身体。《礼记·内则》:“三日具沐,五日具浴”。也就是三天要洗一次头,五天洗一次澡,当然也因人而异。
很多古装剧会喜欢不论富贵都演泡澡,但其实古代不会只有“泡澡”,因为泡澡太奢侈了,老百姓可能直接会选择直接进河里。早期典籍中关于“沐浴”的记载,以及将自我清洁搞得极具仪式感,都是针对皇家贵族们的。老百姓洗澡并不普遍,主要是受制于生活条件。稍微动脑想想就明白了:洗澡首先要有水,还要有热水,古代老百姓用水可不像现在居民使用自来水这么方便,走个十里八方地去打井水或者河水,是很常见的。
烧水还得使用燃料,常见的是柴禾或者牛粪,这些易耗品古人得来要费力气,说到底还是资源太少。一般人站浴比较省水,真想泡澡,只有合适的天气、下河洗浴了。
对于有些家底的家庭,洗澡设备也是相对完善的,而且别以为古代洗澡就一个“浴缸”其他都没有,古代洗漱用品不仅有牙刷、花洒、搓澡石,还有陶㼽(上面遍布颗粒的搓澡物),是不是很像现在的洗脸仪?只不过大几号、是用在身上的,也不是现代发明,而是殷商时期就有了。
洗澡洁净用品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远古时期有草木灰。
魏晋有皂角。是天然的植物沐浴液。
唐代有藻豆。要求高的还可加入香料,相当于香氛浴球。
南宋有肥皂。将藻豆和皂角原料融合,并加入了调理的药材,可以说是非常养生了。
明及之后有胰子,材料配方也是出其不意……越到后面可以说新的发明组合层出不穷,贵族用新技术,普通人就用成本略低的老技术。
但洗澡这件事走进寻常百姓家,还是到了宋代公共浴室的兴起,即“香水行”,和现代的差不多,配备有搓澡、修脚等服务项目。
在古装影视剧《清明上河图密码》里就有出现了“洗浴中心”,在宋代及之后,花上几个“汤钱”,就能洗个热水澡,还可以享受各种服务项目:搓背、剃头、修脚,甚至做个全身spa。《朴通事谚解》里就记载了元朝大都(今北京)某公共浴池的价目表:洗澡5个钱,挠背2个钱,梳头5个钱,剃头2个钱,修脚5个钱,全套一共19个钱——真是不会做生意:套餐也不打个折。
如果是影视剧要符合洗澡场景而且过审,一般来说对拍摄和布景会增加一些难度,比如《墨雨云间》里的洗澡画面,会用花和布景来营造氛围,少了敏感镜头,让整体画面感出现协调感。虽然也用了布幅去遮掩,但相对暴露无疑是增加了对演员和拍摄的要求和工作量。
现代剧也会只拍头部和肩膀寓意洗澡的环节,只是现在也不知道谁想出了古装剧合衣入浴的法子,而且基本上后面拍的基本都是合衣入浴了,难怪网友说,看古装剧有时候不经意就会质疑自己的常识理解程度了。
每个人对洗澡理解角度不同,但为了担心某些隐喻而失去该有的常识逻辑,那只能说,是没有处理好其中的画面关系,是不敢拍还是不会拍?影视剧推广现在也在尝试出海,如果让人以为中国的洗澡文化这么“奇怪”还“简陋”,反而弄巧成拙。喜欢的话记得点赞收藏,还可以在文末留言讨论哟~
来源:樱桃侃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