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剧聚焦法律与人性,结合了社会热点“正当防卫”的法理争议,还原了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困境。
“姓名?”
“段鸿山(张鲁一 饰)。”
“职业?”
“武岩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你杀人,是为了掩盖自己办案时翻下错,对吗?”
“我不是,是他想要谋杀我,我就是正当防卫。”
对此,检察官方灵渊(高叶 饰)却持怀疑的态度。
面对此种情况,身为前检察官的段鸿山反问方灵渊:
“如果你在当时那个情形下,你会怎么办?”
好一个设问开场,好一场现实主义的对话,值得去深层次的反思。
这就是即将开播的政法悬疑大剧——《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这部剧的播出正当其时。
为什么这么说?
在我看来,它的播出有着两个方面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方面,它是在最高检指导下,取材于真实案件的政法悬疑剧。
该剧聚焦法律与人性,结合了社会热点“正当防卫”的法理争议,还原了司法实践中正当防卫的认定困境。
另一方面,上个月国家刚完善了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
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民权益的必然要求。
所以,这部剧对于观众来说,有一定的普法意义。
故事围绕着两起案件展开,时间跨度14年。
2009年,某校园图书馆内,发生了一起案件。
被告人李沐风(白敬亭 饰)在阻止不法侵害时,为了保护受害者,将凶手杀害。
在法庭上,身为检察官的段鸿山,对此次案件定性为“防卫过当”。
“你完全有机会持刀防御,但是你却选择了持刀伤人。”
最终,法院判决李沐风犯“故意伤害罪”。
14年后,检察官段鸿山和青年检察官方灵渊,一起办理“被家暴女性杀夫”案件。
在办案过程中,段鸿山为了制止不法行为,将当事人杀害。
类似的案件,让一位执法者变成了沦为阶下囚。
而且,新案疑点重重,让段鸿山被怀疑利用正当防卫条款杀人。
与此同时,新案牵扯出旧案疑点,方灵渊发现这个案件,竟然与14年的“校园防卫过当案”息息相关。
于是,两案线索交织引发身份与真相反转。
重被提及的旧案与疑云重重的新案究竟,哪个才是正当防卫?
故事到这里,便牵扯出整部剧两大悬念。
第一个悬念——段鸿山到底是否是正当防卫?
作为一位检察官,段鸿山无疑是最懂法律的人。
他深知正当防卫的标准是什么。
但是,段鸿山在自首后,却一口咬定自己是正当防卫。
所以,这也引起了方灵渊的怀疑,觉得他在利用法律的空隙,实现自己不正当的目的。
而且,在双方各执一词时,真相随着消失的物证被淹没,案件变得迷雾重重。
第二个悬念——李沐风到底是否是防卫过当?
当年,在庭审的时候,很多证词对于李沐风都是不利的。
“他有暴力倾向”、“他是个跟踪狂”、“他跟被害人有仇”......
而且,在当年案发的现场,摆脱纠缠的受害者梅筝(张柏嘉 饰),曾朝着李沐风大喊:
“杀了他”。
这三个字,成为了推动案件升级的疑点。
出狱后的李沐风,饱受社会的偏见,以及梅筝的冷漠,决定自学法律为自己翻案。
所以,真相到底是翻案者口中的无辜,还是检察官确信的正义?
谜底终将在法律面前,被层层拨开!
整部剧通过回忆与现实穿插,揭露程序漏洞、证人伪证等社会痛点,批判“谁死伤谁有理”的舆论偏见。
在我看来,具有非同寻常的现实意义,它的意义甚至超越了剧集本身。
预告片中,每一句台词都直击灵魂。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你不是法条也不是法律,凭什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难道面对犯罪危险的时候,只有犯罪和被杀两种选择吗?”
总的来说,《正当防卫》通过一场跨越14年的新旧案件,揭开了对法理与人性质问。
14年前的一纸判决,撕裂出了不同的人生。
14年后的旧案重启,黑白对峙下迷雾重重。
每个嫌疑人,就好像是一座迷宫,他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这座迷宫的入口。
来源:艾叔看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