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刘冰之死,是丁元英的算计?不,是性格决定命运!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7-09 03:24 2

摘要:看完电视剧《天道》,有些人觉得刘冰的死,是由于丁元英的算计,如果丁元英不给刘冰那个文件袋,不说那些话,刘冰就不会作,也就不会死,所以,是丁元英算计,害死了刘冰;丁元英算计刘冰,是为了给格律诗除一个隐患。

《天道》刘冰之死,是丁元英的算计?不,是性格决定命运!

看完电视剧《天道》,有些人觉得刘冰的死,是由于丁元英的算计,如果丁元英不给刘冰那个文件袋,不说那些话,刘冰就不会作,也就不会死,所以,是丁元英算计,害死了刘冰;丁元英算计刘冰,是为了给格律诗除一个隐患。

对于这些人,扎心一点说法,这些对于刘冰遭遇而埋怨丁元英的,很大概率就是《天道》中,丁元英说的,文化属性当中,归属于“弱势文化”的这个群体——自然这个群体也很难对这部电视剧(小说)的内涵真的有感悟。

刘冰的死,根本原因是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比较,同样做出选择(自杀)的人还有林雨峰。
相比刘冰,林雨峰才是那个从头到尾被丁元英一步步算计的人,而刘冰对于丁元英而言,用四个字挺好形容:因缘际会。

因为囊中羞涩卖唱片认识刘冰,因为叶晓明、冯世杰的不拒绝,刘冰参与格律诗项目,因为刘冰拿唱片结缘说事,所以丁元英尽最后的善意:拿一个文件袋,让刘冰安心留在格律诗。。。

从始至终,丁元英对于刘冰都谈不上算计,更多的是规劝,提点。。。

相比刘冰,林雨峰的几乎每一个动作都被丁元英算计,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丁元英通过对林雨峰性格的详细了解,分析,基于这个对手的行事风格从而设计了格律诗这个项目的发展策略:梳理产业链,分工协作,成立个体户,签订格律诗与个体户的合同,树立高调品牌形象(高价格),与乐圣签订合作,发动价格战,乐圣起诉格律诗,乐圣败诉。。。

即使被丁元英如此算计,林雨峰,就是非死不可的结局吗?

不是,他大可以卧薪尝胆(待在乐圣),也可以另起炉灶(跟老大哥搞新项目)。那,他为什么要自杀?

因为他跟一事无成的刘冰,性格上有极其相似的一点:自负。

所以,林雨峰与刘冰一样,当心中的自己(自负:骄傲、聪明、天赋。。)被丁元英无情的打碎之后,选择了对现实最极端的逃避方式:自杀。

刘冰敲诈不成,难道就没有退路吗?

换个地方,洗心革面,从头再来不行吗?

刘冰最后的呐喊“丁元英,你撒谎了”,就是刘冰的性格决定命运:自杀的原因。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不是我刘冰蠢,而是我没有想到丁元英竟然会说假话——不是我对格律诗的算计不好,不过是对方太卑鄙了。

可笑至极!商场如战场,格律诗在对待乐圣的谋略上,一开始就充满了欺骗:高端产品,高端定价。。。最终却是,超低的价格。这个局,刘冰,你自始至终都看在眼里,参与其中。。。这时候,当起了白莲花?

更何况,刘冰在格律诗面对诉讼的时候,属于临阵脱逃,背信弃义。。。又有什么资格从道德上要求别人?

只有极度自负的人,才会如此:把所有的失败原因都归咎与他人,但,绝不会反思自己。

这就好比林雨峰恼羞成怒下拿着枪对准丁元英一样:不是我林雨峰自大,是你丁元英过于算计,卑鄙。。。

林雨峰没有扣下扳机,在于,他毕竟成功过。这个扳机扣下,他不仅身败,还要名裂。

他举起枪,更多是期望看到狼狈的丁元英,然后说一句:丁元英,你也不过如此。通过嘲笑丁元英的恐惧,来满足自己的自负:我敢杀人,我不怕死,但丁元英怕死。

性格决定命运,刘冰与林雨峰,两个人的成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上,但是与性格上,极度的自负,是他们两个共同的标签。也是许许多多刘冰与林雨峰的标签:成功,就是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智慧,自己的决断。。。失败就是有人从中作梗,运气不好,。。。

弱势群体:强势文化就是遵循事物规律的文化,弱势文化就是依赖强者得道的期望破格获取的文化,也是期望救主的文化。

丁元英说:“乐圣是因为矛的锐利而无需用盾,我这儿是既无矛可攻也无盾可守,就只能借用乐圣的矛了。我想,在北京摆摊儿,用柏林、伦敦、巴黎三个城市当托儿,让斯雷克公司当打手,让法院、媒体起哄,让伯爵电子公司落井投石,从乐圣公司碗里化点缘是有可能的,核心在一个小聪明上,小聪明的文章做好了,就能诱导乐圣公司的大聪明,而潜伏在小聪明其中的,是大智若愚。”

林雨峰为什么败给丁元英?乐圣对格律诗的布局始于:依赖强者得道,对弱者的破格获取;

刘冰为什么把自己送入绝境?期望救主——丁元英对他的破格馈赠。

两者殊途同归,自负,弱势文化。

来源:天涯一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