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话西游》结尾处城墙之上夕阳如血,远行取经的孙悟空转身离去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多少人初看时笑得前仰后合,再看时却早已泪流满面?这并非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段“无厘头”闹剧,而是一场包裹在嬉笑怒骂之下的存在主义悲剧,是当代人面对命运与自由抉择时一声深沉的叹息。
《大话西游》结尾处城墙之上夕阳如血,远行取经的孙悟空转身离去的身影被夕阳拉得长长。多少人初看时笑得前仰后合,再看时却早已泪流满面?这并非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段“无厘头”闹剧,而是一场包裹在嬉笑怒骂之下的存在主义悲剧,是当代人面对命运与自由抉择时一声深沉的叹息。
至尊宝的荒诞旅程,映照着我们心灵中那处无可回避的困顿与挣扎。他初见紫霞时,仿佛只是我们所有人初涉世事时的模样,尚不知“爱”为何物,只凭本能的“喜欢”去追逐,像孩子伸手去抓月光。然而命运却无情地将月光揉碎——紫霞临死前那句“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云彩来娶我”,竟成了她最终未能亲眼见证的遗言。当至尊宝终于痛彻心扉地领悟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无奈却已戴上象征责任宿命的紧箍咒,那紧箍咒如宿命之锁,锁住他自由之身,也锁住了他的爱情。他只能眼睁睁看着紫霞向深渊坠落,仿佛我们所有人在现实里面对无法挽回的失去时,所感受到的那份痛彻心扉的无力。
这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镜像?至尊宝曾天真地以为牛魔王才是他的敌人,正如我们总习惯将人生困境归咎于外在环境。直到他真正接受了自己是孙悟空的那一刻,才赫然醒悟:牛魔王不过是自身怯懦与逃避投射出的幻影,真正的劫难源于内心那个“不愿戴上紧箍咒”的自己。而紫霞仙子那奋不顾身的追求,则如一道理想主义的月光,虽最终破碎于残酷现实,却始终照耀着我们心中那片永不磨灭的净土。紫霞的陨落,未尝不是我们那部分曾无比纯粹理想在现实撞击下碎裂的声音。
电影中观音大士的箴言“背不背得动,也要背”如同命运的叩问。唐僧在至尊宝戴上金箍之前那番话更如明镜:“背不背得动,也要背”,并非强迫的枷锁,而是觉醒后主动担起的选择。这份承担,是对宿命最深沉的回击——当至尊宝最终扛起责任,他不再是被动取经的工具,而成为在宿命框架内重塑自我命运的悲剧英雄。我们无法选择命运降临,却可以选择如何背负命运的担子。这担子纵然沉重,却也是我们存在意义的基石。
唐僧在至尊宝戴上金箍前的话,点破人生真谛:“背不背得动,也要背。”人之所以为人,恰在于主动扛起责任。至尊宝最终扛起的担子,便是在宿命框架下自己选择的重担,如此他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悲剧英雄。
城墙之下,旁观者那句“他好像条狗啊”的调侃,正是凡俗眼光对承担者辛酸的不解。然而,当我们望见那月光下独自前行的身影——他或许卑微如犬,却比所有嘲笑者更贴近存在的本质:在宿命的荒野中,他选择清醒地背负起自己的十字架,终以血肉之躯丈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取经路。
这月光下的行者,不是神佛,却以凡躯承担起自己的命运,比那些不敢选择者更像一个真正的人。
来源:文艺视界观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