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开播时,首播当日就以1.95%的峰值登顶,以1.7%的全国网收视率登顶同时段榜首,确实呈现"高开"态势,但后续热度持续走低,截至7月7日猫眼累计有效播放还未到2亿,对已经上线两个星期的电视剧来说,这个数据并不友好,每日热度值都在前三开外,较前作《折腰》(峰值
作为宋祖儿复出第三部剧,《淬火年代》可谓是饱受期待,特别是在前两部在
刚开播时,首播当日就以1.95%的峰值登顶,以1.7%的全国网收视率登顶同时段榜首,确实呈现"高开"态势,但后续热度持续走低,截至7月7日猫眼累计有效播放还未到2亿,对已经上线两个星期的电视剧来说,这个数据并不友好,每日热度值都在前三开外,较前作《折腰》(峰值破3万)和《无忧渡》(空降热度前三)差距显著。这种落差在视频平台数据中更为明显:爱奇艺站内热度最高仅达5700+,不足《无忧渡》同期数据的1/3,爱腾讯最高21000+。
同一位女主,同一时段播出,热度以及讨论度都呈现断崖式落差。
曾几何时,坊间传言任嘉伦和刘宇宁因宋祖儿参演,《无忧渡》和《折腰》才收获不俗成绩。可轮到《淬火年代》,与张新成搭档的宋祖儿却未能延续热度,很难不让人放在一起比较。
口碑裂变:工业叙事与情感表达的双重困境
如果没有同期对比,《淬火年代》成绩还是不错的,该剧由正午阳光出品,李雪执导,金字招牌之下,特别是还打上《大江大河》后续之作的标签,按理说,这样一部作品应该备受关注,但现实却并非如此。
和所有剧集一样,观众评价也是两极分化。
社交平台上,网友盛赞剧中90年代细节的精准复刻——从宋祖儿的垫肩西装、波浪卷发,到车间生锈的机床和泛黄的账本,从锈迹斑斑的机床到印着"质量就是生命"的搪瓷杯,到BP机震动声到《相约九八》的旋律,其用心程度可见一斑。一些网友认为,《淬火年代》剧情紧凑、吸引人,贴合原著,画面有质感,妆造舒服,生活有代入感,演员演技出色,是一部不错的年代剧。
但批评声同样尖锐,“剧情节奏拖沓”成为最大槽点。前四集平均每8分钟出现一次技术参数讲解,被吐槽"工业纪录片式说教";宋祖儿饰演的崔冰冰戏份过晚,导致"真女主压轴出场"沦为营销噱头;原著中惊心动魄的讨债戏码、工厂危机,在荧幕上被稀释成温吞的日常叙事,冲突张力明显弱化。剧情无聊,叙事平淡,节奏平淡,演的无聊统一划为“故事平淡”。
现代剧的天然困境:当现实题材撞上注意力碎片时代
《淬火年代》的遇冷,本质上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代现实题材的结构性困境。
现代剧,尤其是这种聚焦特定行业、反映时代变迁的现代剧,想要爆火,需要满足更多条件。与古偶剧相比,它更多地需要依靠扎实的剧本、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以及深刻的主题内涵来打动观众。
原著《艰难的制造》充满民营制造业的搏杀细节:专利侵权、资金链断裂、技术封锁…每一个都是生死博弈。但剧版为追求“年代温情”,磨平了商战的锋芒。当短剧用“三分钟逆袭”刺激多巴胺时,现代长剧的铺垫成本变得愈发昂贵。
古偶剧可以凭借精美的服化道、跌宕起伏的仙侠奇幻剧情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吸引不同年龄段的观众。而现代剧,特别是像《淬火年代》这样讲述工业发展历程的剧集,受众群体相对较窄,对观众的年龄层和兴趣偏好有一定要求,特别是剧中技术图纸与贷款报表构建的硬核叙事,需要观众对工业发展有基础认知——这种门槛在娱乐化观剧环境下尤为突兀。
可以说,《淬火年代》追剧观众需要一定门槛。尽管《淬火年代》目前表现不佳,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一部失败的作品。
在古装市场类型层出不穷但“换汤不换药”的同质化之下,影视圈往往更需要这种拥有强实力的现代剧。《淬火年代》选择将镜头对准机床边的油污和账本上的数字——这种“不讨巧”的诚实,恰恰是当代工业题材最珍贵的淬火本色。
现代剧的突围往往依赖深度而非爽感,一部剧的热度和口碑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淬火年代》对中国制造业“山寨困局”“技术卡脖子”的刻画,随着剧情深化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讨论——正如《大江大河》首播平淡却最终封神。
特别是,当流量明星在古偶中透支颜值时,任程伟等戏骨用皱纹都在演戏的功力筑牢品质底线更能渊远流长。
来源: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