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法之名》和《狂飙》同样是反黑除恶的剧情,同样是张译主演,就避免不了对比,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狂飙》有大问题?网友锐评:《狂飙》改名为《黑社会发家史》更合适。
《以法之名》和《狂飙》同样是反黑除恶的剧情,同样是张译主演,就避免不了对比,不对比不知道,一对比吓一跳,《狂飙》有大问题?网友锐评:《狂飙》改名为《黑社会发家史》更合适。
《以法之名》和《狂飙》的角度其实不一样,一个是好人视角拍的经受磨难终申冤,一个是坏人视角的黑社会发家最终伏法。
《以法之名》完全把观众代入好人那一面,向大众阐述无辜的人被坏人盯上,想伸张正义有多难。即使是上面派下来调查的指导组,想理清真相为好人申冤,也要瞻前顾后符合程序正义,同时还有坏人阻挠调查,充分让普通人看到黑社会给普通人带来的伤害,镜头聚焦在正派和受害者上。
《狂飙》并没有,镜头高光全给黑社会,刻画反派多么不容易多么有人情味,高启强等人多么无奈,多么值得原谅,但实际上高启强他们变坏没有那么无奈,这都是他们的选择。
天底下可怜的人很多,但不是所有人都像他们一样,他们做了那么多坏事、害了那么多人,却在当时剧集播出的时候被强行“洗白”,网上铺天盖地高启强他们的正向营销,而给坚持初心,为民请命的安欣盖上了“不知变通”“轴”的标签,可是我们需要的正是安欣这种坚守初心的人,才能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当时看《狂飙》觉得憋屈了,因为看的时候全程都站在正义团那一方。在大家追捧反派高启强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剧中世界的谁吗?是被一把推下脚手架摔死的工人,是被嘎了灌进修路沥青的理想爹,是骑着小电动上下班就被嘎了的小公务员,是做点小买卖被上门逼绞费的夫妻,是被拉去献血差点抽死的小老板……
当然,不是全然否定《狂飙》,只是其中的价值观存在一定问题,张译选择拍《以法之名》,或许也是想试图弥补《狂飙》中确实的那部分吧。
来源:电影公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