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7月至9月,《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一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将在中国广电“重温经典”频道播出。
《亮剑》重播:时代呼唤永不褪色的“亮剑精神”
原创王玉龙潍坊文化
《亮剑》重播:时代呼唤永不褪色的“亮剑精神”
王玉龙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7月3日国新办举办新闻发布会,7月至9月,《悬崖》《记忆的证明》《闯关东》《八路军》《彭德怀元帅》《太行山上》《亮剑》《历史的天空》等一批抗战题材经典视听作品将在中国广电“重温经典”频道播出。
《亮剑》重播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观众热议、期待。这部2005年首播的电视剧,凭借其热血激昂的战争叙事、鲜活立体的人物塑造和深入人心的“亮剑精神”,成为一代人心中的不朽经典。在当今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亮剑》的重播不仅是一次怀旧,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提醒我们,无论面对何种挑战,都需要“敢于亮剑”的勇气与担当。
《亮剑》为何历久弥新?
01
《亮剑》的成功绝非偶然。该剧以八路军团长李云龙(李幼斌 饰)为核心,塑造了一个既粗犷豪迈又智勇双全的革命军人形象。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全”英雄,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也有魄力的真实人物。剧中那句“面对强大的敌人,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的台词,早已超越影视范畴,成为激励无数人迎难而上的精神符号。
此外,《亮剑》的剧情设计紧扣历史真实,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讴歌了革命军人的牺牲精神。无论是平安县城战役中李云龙忍痛下令炮击爱妻秀芹,还是骑兵连全员壮烈牺牲的悲壮场景,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亮剑精神”的震撼力量。
02
时代需要怎样的“亮剑精神”?
“亮剑精神”的核心,是面对困境时的无畏与坚韧。在抗日战争中,它表现为军人保家卫国的血性;在今天,它可以是企业家迎战经济挑战的魄力、科研工作者突破技术封锁的决心,或是普通人在逆境中坚守信念的勇气。
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发展也面临诸多考验。无论是抗击疫情的全民动员,还是科技领域的自主创新,抑或是乡村振兴的攻坚克难,都需要“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亮剑精神。正如李云龙所说:“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也要敢于亮剑!”这种精神,不正是当下社会亟需的正能量吗?!
警惕“亮剑精神”的误读与滥用
03
然而,近年来一些翻拍剧对“亮剑精神”的诠释却逐渐偏离正轨。一些作品,过分强调“偶像化”表达,让军人角色变得浮夸失真,甚至被观众批评为“发胶战争剧”;一些作品,则片面强化了“粗野化”的一面,将革命者弄得粗鲁不堪。须知,真正的“亮剑精神”并非莽撞蛮干,而是智慧与勇气的结合,人家李云龙在战场上既能冲锋陷阵,也能运筹帷幄,绝不是盲目无脑。
此外,“亮剑精神”也不应被简单等同于“个人英雄主义”。在剧中,李云龙的成功离不开战友赵刚的辅佐、战士们的牺牲,以及整个团队的协作。这提醒我们,真正的“亮剑”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集体力量的凝聚。
04
让“亮剑精神”照亮新征程
《亮剑》首播20年后再重播,不仅是对经典的致敬,更是对当下社会的精神激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在建设更好潍坊的大道上,我们依然需要这种“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气概。无论是国家进步、城市发展还是个人奋斗,“亮剑精神”都是一种永不褪色的力量。
“红旗飘飘,
军号响,
剑已出鞘,
雷鸣电闪。”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战场上,
勇敢亮剑,
无惧挑战!
来源:娱乐12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