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张译演技:教科书级表演背后的“安全牌”困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7-06 17:57 2

摘要:2025年暑期档,一部聚焦“打伞破网”的检察剧《以法之名》登陆央视与优酷平台,首播即以1.9%的收视率登顶榜单。剧中,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以一头白发、深锁的眉头和欲言又止的隐忍,再次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然而,这位手握金鸡、华表、百花三大影帝奖杯的演员,却在一片

2025年暑期档,一部聚焦“打伞破网”的检察剧《以法之名》登陆央视与优酷平台,首播即以1.9%的收视率登顶榜单。剧中,张译饰演的检察官洪亮以一头白发、深锁的眉头和欲言又止的隐忍,再次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然而,这位手握金鸡、华表、百花三大影帝奖杯的演员,却在一片赞誉中陷入“演技舒适区”的争议——当教科书级的表演成为固定模板,观众究竟该为精湛的技艺鼓掌,还是为重复的套路审美疲劳?

一、洪亮:一个“行走的委屈包”如何打动人心?

在《以法之名》中,张译饰演的洪亮是海东省检察院的“孤勇者”。从省检到国企法务的“跳槽”谜团,到与李光洁饰演的李人骏亦敌亦友的微妙关系,角色设定本应充满戏剧张力。张译用细腻的肢体语言和层次分明的情绪递进,将一个中年检察官的疲惫与执着刻画得入木三分:

• 无声的眼泪:乔振兴案尘埃落定时,他躲在卫生间颤抖着擦泪,却强忍哭声怕妻子担忧,将中年人的无力感浓缩在一组镜头中。

• 硬刚的眼神:面对上级要求放弃调查的压力,他一个抬眼便传递出“宁可丢官也要追查真相”的倔强,为后续剧情埋下伏笔。

• 微表情管理:审讯老检察官时,他时而眼神放空似在走神,被同事拍桌惊醒后秒变“鹌鹑”,将角色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外化为肢体反应。

这些细节让影评人盛赞:“张译的表演像手术刀般精准,连眉毛的抖动都是戏。”在豆瓣9.8分的演技评分中,观众普遍认可他对“隐忍型角色”的驾驭能力——这种能力,正是他从《士兵突击》的史今到《鸡毛飞上天》的陈江河,用二十年龙套生涯磨砺出的“杀手锏”。

二、从“剧抛脸”到“套路脸”:观众为何产生审美疲劳?

尽管专业评分居高不下,但社交媒体上“张译演技同质化”的吐槽声浪渐起。网友将他在《狂飙》《他是谁》《满江红》中的表演片段剪辑对比,发现“招牌撇嘴”“魔性南方口音”“压嗓低音炮”等技巧反复出现,甚至制作表情包调侃:“张译的皱纹,是为角色流过的汗,也是被套路困住的年轮。”

这种争议背后,是张译近五年来的“劳模式”接戏节奏:2019-2022年参演16部影视剧,2023年更以6部作品霸屏。高频曝光导致观众产生“张译轰炸”效应——当他在《以法之名》中再次以白发、皱眉、疲惫的“三件套”登场时,观众条件反射般预测出角色走向:“不用看剧情,就知道他下一秒要扛秘密、要欲言又止、要当‘行走的委屈包’。”

影评人指出:“张译的表演像戴着枷锁跳芭蕾,技巧无可挑剔,但缺乏松弛感。当‘憋屈执法者’成为人设标签,再精湛的演技也会因重复而贬值。”这种困境,实则是中生代实力派的集体焦虑:在主旋律剧集占据市场主流的背景下,“忍辱负重”型角色成为投资方眼中的“安全牌”,而演员则被困在“人设牢笼”中难以突破。

三、观众呼声:影帝何时能跳出“安全区”?

面对争议,张译在2023年华表奖颁奖礼上坦言:“作品太集中,把观众看累了。”这番自省赢得掌声,但《以法之名》的播出再次将他推上风口浪尖。社交媒体发起“张译该接什么角色”的投票,90%的网友选择“休息半年/接喜剧/去演技进修班”,呼吁他打破“憋屈宇宙”:

• 喜剧尝试:有观众建议:“让他演个憨憨总裁,或者《狂飙》里高启强那样的反派,反差感绝对炸裂!”

• 生活流角色:年轻观众期待:“想看张译演普通父亲,接孩子放学、为房贷发愁,这种接地气的角色早该试试了。”

• 类型片突破:影迷翻出他早年参演的《追凶者也》神经质杀手,感慨:“那时的张译像匹野马,现在怎么成了被驯服的千里马?”

这些呼声折射出观众对演员的深层期待:他们要的不是永远正确的“演技标杆”,而是能带来新鲜感的“角色惊喜”。正如网友所言:“可以为你的敬业鼓掌,但绝不会为重复的套路买单。”

四、破局之路:从“安全牌”到“王炸”的蜕变

张译的困境,实则是中国影视行业工业化进程中的缩影。当制片方追求“稳赚不赔”,当平台算法偏好“熟悉的人设”,演员的创作空间被不断压缩。但市场永远为突破者留有席位:

• 减产提质:参考胡歌在《琅琊榜》后暂别荧屏、沉淀演技的案例,适度减产或许能打破“张译轰炸”效应。

• 类型片跨界:如张颂文从《隐秘的角落》到《狂飙》的蜕变,证明演员跳出舒适区后能激发更大潜能。

• 与新生代导演合作:文牧野、辛爽等80后导演擅长挖掘演员新维度,或能为张译打开表演新境界。

值得玩味的是,《以法之名》中王劲松饰演的检察长张放以10分满分演技封神,恰恰因为其“令人捉摸不透”的表演层次。这或许为张译指明方向:真正的演技巅峰,不在于技巧的炫目,而在于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

结语:观众等待的,是一场“张译奇迹”的重生

当#张译演技套餐#登上热搜,当网友用《最炫民族风》BGM恶搞剧中离谱片段,这场争议已超越对单个演员的评价,成为对影视行业创作生态的反思。张译用二十年从龙套熬成影帝,证明了他对表演的敬畏与热爱;而今,他需要的或许是一份破釜沉舟的勇气——暂时放下“安全牌”,去接一个“不那么张译”的角色,哪怕冒着失败的风险。

毕竟,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曾为《士兵突击》的史今落泪,为《鸡毛飞上天》的陈江河欢呼,也必然期待着下一个让全网惊叹的“张译奇迹”。下一次,当他在荧幕上亮相时,我们希望看到的不是熟悉的皱眉与白发,而是一个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角色——那,才是对影帝称号最好的致敬。

来源:温情暖心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