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甄嬛早已嫁为人妇,为何摩格不嫌弃?

西瓜影视 内地剧 2025-07-06 14:51 2

摘要:故事一开场,甄嬛和摩格的交集其实异常偶然,甚至可以说彼时命运安排得巧合得有点悬。摩格在甘露寺受伤命悬一线,甄嬛和果郡王路过,果断出手相救。这里面,甄嬛不过是想做点好事,至于摩格的反应嘛,他当时其实啥都想不明白,只是觉得这女子挺特别。她们谁也没想到,之后再见面会

故事一开场,甄嬛和摩格的交集其实异常偶然,甚至可以说彼时命运安排得巧合得有点悬。摩格在甘露寺受伤命悬一线,甄嬛和果郡王路过,果断出手相救。这里面,甄嬛不过是想做点好事,至于摩格的反应嘛,他当时其实啥都想不明白,只是觉得这女子挺特别。她们谁也没想到,之后再见面会是在皇宫里,身份完全大变,但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联系已然埋下。常看剧的人当然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英雄救美,背后还有更多复杂的东西。不知道这甘露寺的偶遇是不是还有什么更隐晦的指向?

甄嬛刚入宫那会儿,什么也不懂,她把所有的心思都扑在皇帝身上——这也不奇怪,那时她才多大?甄嬛本来也没打算深谙宫廷生存法则,她的理想挺纯粹:以为宠爱等于真情。早期宫廷生活其实不算太折磨人,真正的转折发生在皇后动用“纯元皇后旧衣”那一回,局中人想借她脸相撩拨皇帝旧情。坏就坏在皇帝反应太过火,甄嬛一夜之间从宠妃变成弃妇。这经历说出来令人唏嘘,古今多少人梦碎于一瞬,不知皇帝那一刻到底是想证明什么?

她被禁足碎玉轩,这段时间,她彻底清醒了。宫里没有天真和安稳,她发现自己在皇帝心中只是个替代品,跟真心相比,实打实的利用价值才重要。对这里的女人来说,活着,就是不断斗争抢得一线空间。至于爱情,有没有其实不太重要,甄嬛最后想明白:该走了,干脆离宫,去甘露寺避避风头。这一段转变挺戏剧性,从一个单纯女子强行成长为权力游戏的玩家,中间难免挣扎反复。换做任何人,也许都逃不过同样的迷失和冷静。

出宫之后,甄嬛身边只剩敬妃、胧月和一些零星侍从。外人看来是落魄,其实谁知道她是不是早就习惯了失宠。她提出去甘露寺修行,也算为自己争得了短暂的喘息机会。到寺里,日子清苦,可甄嬛并不太在意这些物质上的磨难——有自由比什么都可贵。再看她与果郡王感情线,热烈得像是被点燃的火柴,不久两人私定终身。本来计划得好好的,结果皇帝突然调走果郡王,风向说变就变。甄嬛怀孕,天天等不到心上人,最后只传来噩耗,说果郡王遭遇不测。从表面看,这一轮又一轮的失去,压得甄嬛几乎喘不过气来。不禁想,从甘露寺回来那一刻,她心里还有没有期待过未来安稳?

顺便一提,果郡王这段离开,很多版本其实都没给出太多细节,有传是被设计,有的只是纯粹倒霉。不管怎样,甄嬛突然变成孤身一人连带着大肚子,还得面对家族的危机,只能靠自己想法子。有点像棋局到死角,她只能赌最后一把。其实这时候,忍耐和果决只是问题的两面,甄嬛回宫多半是迫不得已。这事换成谁都无法轻松决断,到底是救家人重要,还是要一个人的自由重要?

重回皇宫,甄嬛已不是来时的模样。此时的她,身份是钮钴禄氏,是熹贵妃,也是权谋场里的“旧人新脸”。她心里对皇帝的感情彻底变了,可宫廷地位这东西,外人根本理解不了其中斤两。“喜欢”变成了“利用”,甄嬛和皇帝成了互相依赖但又算计的知己敌人。有喜欢的人会这样冷静地观望彼此说话表情的人吗?难说。她靠自己谋划,一步步攀升,取而代之成为新一代的宠妃。屋里站满了妃嫔,有哪一个能像她这样活得清醒?

摩格踏进京城时,身份和期待早已不是之前能比的。他随代表团进宫,表面上是来和亲王拜会雍正皇帝,实际上多半有自己的想法。那场接风宴有意思,摩格提了个九连环,夹带着拐弯抹角的试探。谁会上谁不合适,宫廷气氛又尴尬又微妙。甄嬛让胧月公主开口,轻描淡写就破了局。摩格装作无所谓,心里估计已经动了波澜。看得出他对甄嬛的兴趣不是普通意义的喜欢,更像是某种源自草原民族的、古怪又难以掩饰的占有欲。摩格的动机呢,真有那么纯粹?

资料上看,摩格遇到甄嬛后,着迷于她的聪慧和独立,甚至有所谓“英雄惜英雄”的成分。有人说准噶尔草原上的男人性格就是太率直,遇见谁喜欢就要得到谁,完全不管对象什么身份。如果真是这样也挺奇怪,毕竟娶皇帝的女人,对谁都是风险。不用多想,这背后肯定不只是个人感情问题——准噶尔部要争权,要结盟,摩格只不过把个人愿望和家族利益搅在了一起。他是不是打算用这种方式添一把火?这里没人会回答。

现在很多人谈起摩格大胆求娶甄嬛这事,觉得诧异,说那个年代谁会不要女人贞节。但翻查一些关于草原部落婚姻的历史著述(如《清代新疆志略》《天山纪闻》),其实发现他们那边对这种事没大清想得那么严重。摩格本就是不按常理出牌。至于他喜欢甄嬛到底多少是出于复仇成分,多少是真心迷恋,估计只有他自己知道。有传闻说,摩格在救治事件时失去了家人,对甄嬛心里既有恨也有执念。为了“还债”,非甄嬛不可。可资料也有一说,当初摩格妻子死时,甄嬛只是旁观,并没有直接动手。

反过来看,这件事整个动机其实挺复杂的。一面说摩格是出于草原习俗,可以“抢走”心爱的女人。另一面又有说法,摩格其实是在用娶甄嬛这种方式羞辱清廷,意在测试雍正皇帝底线。弄不好他根本不是单纯被甄嬛吸引,更多是政治算计。可这些猜测对真相并无太多帮助,到底是哪一种心理在推动事情发展,说实话,没人能下结论。不知道如果摩格当时真的得手了,后面的史实会不会改写?

还有一点有意思,就是摩格对甄嬛过往完全不介意。他心态上反倒觉得甄嬛的全部过去、所有挣扎,才是她魅力来源。这种视角其实蛮少见的。大部分男人在女性过去这件事上都很敏感,何况是在封建时代。摩格偏偏要反着来,像是在证明什么。嗯,这分明不合理,但面对美貌与智慧集一身的甄嬛,谁能真正做到毫不动心呢?可若说这是情爱,还是胜负心作祟,实际上他自己多半也分不清。

到了关键时刻,雍正被摩格这个要求弄得措手不及,只能用官场话先敷衍过去。甄嬛的地位此时已经稳如泰山。哪怕摩格再怎么疯狂,她早已不是“由得别人指手画脚”的女子。从外部条件看,摩格这个计划一开始就是空想。如果说一开始他只是不服气,想博得甄嬛欢心,到最后反倒更像是想给自己讨个说法。而在书里,甄嬛对摩格一直很冷静,也许她眼里的摩格只不过是一出闹剧。也有细节说摩格其实答应了赔偿——这就挺奇葩的,难道政治谈判能真的用个人婚姻去交换?

看似干脆利落的情节背后,甄嬛的选择却道道都离不开矛盾。从最早的少女幻想,到战栗权谋中的饱经风霜,她始终没法彻底摆脱命运羁绊。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甄嬛之所以成为众人眷顾的对象,并不只是“美丽”这件简单事。就像那些年京城来来往往的风波,谁又能把故事说得轻描淡写?

如此看来,摩格喜欢甄嬛,并非嫌弃不嫌弃的问题。有点像小孩子非要得到别人玩具那种冲劲,带了几分野蛮,也带了不少荒诞。他愿意为此得罪皇帝,愿意无视传统规则,最后闹得人尽皆知。可甄嬛要的那份自由和归属,摩格给不了。她最后成了清宫权力的象征,摩格只能远远羡慕。莫非草原风大,连心里的那点愿望都能被吹得散了吧?

来源:影视大哼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