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晋西北的“铁三角”到底是什么来头?开局只是个设定,电视剧《亮剑》里这三位团长:丁伟、孔捷、李云龙,一个比一个折腾。各自能耐不小,说得俗点儿,都是让首长头疼的刺头。可真要说起来,说不清是谁更让人放心。
新一团、新二团、独立团,晋西北的“铁三角”到底是什么来头?开局只是个设定,电视剧《亮剑》里这三位团长:丁伟、孔捷、李云龙,一个比一个折腾。各自能耐不小,说得俗点儿,都是让首长头疼的刺头。可真要说起来,说不清是谁更让人放心。
简而言之,这段历史不完全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热闹。丁伟主战场跑去了东北,李云龙、孔捷留在晋西北。原著里其实没有铁三角的说法。孔捷行动慢,总体存在感略弱。直到魏和尚牺牲那阵才第一次冒头,而且一出现就被李云龙摁着走流程,多少有点憋屈。看起来,孔捷给很多人留下的印象都是“乏善可陈”。
李云龙和孔捷这俩人,其实渊源又比较长。早年,他们一个班里出来,本身就不对付,谁都不服谁。一起扛枪,一起打仗,就是吵架不消停——熟得不能再熟了。要说性格,孔捷心实,反应慢;李云龙精明,嘴皮利。孔捷当年练通臂拳,李云龙鼓捣过八卦掌。打起仗来都讲狠,平日里动不动就过手,吵得不可开交。两个人手里花活不多,其实交手没什么胜负可言。
但是,吵着吵着,有一桩事终归摆平了他们心里的梁子。孔捷曾重伤,子弹擦着心脏过去,快没命。李云龙非要把他救下来,背着跑了几十里地。有命叫主,有命回头,两个人这算是结下生死交情。后头却自己找不自在,孔捷还照旧脾气上头,要自断手指还救命之情,李云龙一边胡闹一边死死拉着他,最后倒也虚虚实实把这茬儿揭过。话说回来,这段记忆在坊间传说有不同版本,或许没那么夸张,但这种哥们间半真半假的较劲,反倒像极了特定历史环境下人的心理状态。捅破表面,靠得住不靠得住,一时之间还真难说。
到了黑云寨的土匪事件,孔捷其实办得很周全。谢宝庆已经谈妥了,准备改编归队。真实情况呢,二当家山猫子突然出幺蛾子,抢劫魏和尚,直接捅到李云龙那儿。气头上的李云龙顾不上什么批文,二话不说扯了文件,喊出那句话:“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孔捷现场也没太多办法,被带着连同警卫员扣了起来。这种场面,不需要戏剧渲染,相互斗气的成分里,混着一点时代特征和人情世故。张大彪雷厉风行,换谁的命令都不认,只有李云龙能镇得住。话倒说反了,有时候人和人之间不是非要讲道理,反倒得听拳头。
两人事后其实挺快就揭过了这场风波。到了军事学院,又走到了一起。师长训斥他们,说孔捷讲义气,跟着起哄其实心里有数。人没那么复杂,可你说简单吧,这些团长背后都有人情世态的葫芦里装着药。反正老首长气起来拍桌子,转身又觉得这帮人靠谱到骨子里,有意无意地多给了点机会。
这里不免让人琢磨——孔捷到底凭啥能最后善终?李云龙、丁伟怎么就屡屡爆炸,偏偏孔捷“混”出了前途?其实不光是因为军事能力,也不是任劳任怨的宿命。本质上讲,孔捷办事不激进,有团体意识,不蛮撞,遇事知道斟酌,军队里喜欢这号人,用着踏实。哪怕偶尔慢半拍,也总归靠谱。李云龙、丁伟锋芒太露,主意大,没事还能惹乱子,首长瞧着也是爱恨参半。这种性格,在游击队时期还算受用,到了抗美援朝,要打大仗拼能力就得收敛,“团队”变成了硬杠杠。反正规矩总要有人去守。
对比丁伟,他有北满一战,战功突出,可待人冷厉,脾气一来谁都拦不住。所以你说孔捷没能力,有点偏颇。他的那种平实,沉得住气,反而让上头觉得稳当、可用。即便如此,也不是没有槽点,比如执行命令偶尔赖账不利,拖泥带水。有些场合,他表现得也有些稀里糊涂。此时此刻忽然觉着,也许优柔寡断是“好人缘”的一部分?
也有人质疑,孔捷在整个抗战、内战、朝鲜战场上绩效并不耀眼,怎么最后还拿下重要军职?网络查了一圈,确实没找到直接证据。有的说法指向论资排辈,有的随口一说是人脉、偶然机缘。具体是不是真有奇遇,不好妄断。只是退一步,运气好也是能力,各行各业都少不了。
说回“铁三角”,其实这只是观众对个性鲜明人物的戏称。现实里,本以为铁三角是铁板一块,其实里头又各有活法。各自性格互补、彼此不服、又都得互相套近乎,这才像那种射雕体育场的荒诞搭档。想想奇怪不?难道平头百姓、战场老兵,真有那么多英雄主义吗——多数人不过在夹缝里过日子,有时候反倒是老实人笑到最后。
而说到“善终”,谁能保证下一秒不出事?历史上不乏英烈之后再起风波。孔捷活下来或许是命好,或许是没踩红线。也有人嫌他没技术含量,领导的偏好,谁说得准?再换角度,电影和现实,难说重合。
有个细节值得一提,孔捷这个人物设定,似乎受过多种原型影响,比如某些地方志上记载过类似的团长,有关部门采集过几位老兵谈话,零零星星提了一些口述故事。一些桥段据说出自原军人回忆录,真假难辨。此类材料并不成体系,细节可存疑。
总起来讲,“铁三角”这标志更多是观众期望下的产物,每个人都不完美。这三人面面俱到,不如说个个别扭,波浪里混着浪花、泥沙俱下。孔捷能站稳脚跟,或许只是阴差阳错,也可能是拿捏得分寸,对人、对事不激进,反倒让人挑不出大错。你说以后会不会用这种人更多,现在说太早。说实话,这种现象也不是只在军队里才有。
最后一个问号,你觉得如果再让他们仨换个年代,还能不能玩在一块?这事儿还真没准,或许又成了另一个故事。
来源:温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