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1. 就最近,我刷完了两部剧。《以法之名》里的万潮和《狂飙》里的白晓晨,两个叛逆青年直接撞脸在我的脑海里,愣是让我停下来对比了一番。坦白讲,虽然两个人都是叛逆角色,但万潮整个人物的“叛逆”质感,像是粘稠的手工调色油漆,厚实又耐人寻味;而白晓晨的“叛逆”呢,就
01. 就最近,我刷完了两部剧。《以法之名》里的万潮和《狂飙》里的白晓晨,两个叛逆青年直接撞脸在我的脑海里,愣是让我停下来对比了一番。坦白讲,虽然两个人都是叛逆角色,但万潮整个人物的“叛逆”质感,像是粘稠的手工调色油漆,厚实又耐人寻味;而白晓晨的“叛逆”呢,就好像外面摆拍的古风壁画,一眼看穿的直白,加上点拧眉瞪眼的霸蛮,看完只能说一句:没啥劲儿。
02. 先说《以法之名》里的万潮吧。他是万海的儿子,身上的叛逆带着一种和成长抗争的倔强。比如剧中有一段,万潮面对父亲万海的质问,双眼含怒却泛着泪光,他攥紧拳头、咬牙切齿却始终没有把那些心里话说出口。这一幕真的是有一种让人心揪的情绪在里面,我甚至能感受到这个角色那种“想表达自己却无力抗争”的处境。这种叛逆不是肤浅得打打砸砸或者无理取闹,而是流露出了隐忍、挣扎、更深层的痛楚。这种细腻的情感是演技在细节上的深度铺陈,让观众觉得这个角色是活的,是复杂的!
03. 再来看看《狂飙》里的白晓晨。大家应该记得这个角色吧?高启强的儿子,那个全程拧眉瞪眼、动不动大吼大叫的熊青年。说实话,我看完《狂飙》对他的印象也就停留在“情绪化”这三个字上了。他的叛逆表现就像是情绪直线输出,生气了就吼一句、惹毛了就甩个脸,从行为逻辑到情感表达,都显得特别单薄。有一段他对着高启强歇斯底里的场景,要是说回情节,他确实是冲突中的一个点,但放在演技里,我真的只看到了用力过猛的表情。那种瞪眼珠子瞪得恨不得冒火,但心里却没有东西的演法,只能让我心想一件事:这孩子到底是为什么而叛逆呢?
04. 两个角色对比得这么明显,你是不是也有一种“一个活,一个晃着存在”的代入感了?万潮的倔强是他的故事线一步步砌成的,比如成长中的家庭背景、面对父辈的压力,还有他自己内心对正义与个体的挣扎,这种叛逆不是单纯的表面化行为,而是根植于角色的精神内核。人物的丰满程度直接决定了演员可以施展的空间,而万潮显然抓住了那些可以放大人物张力的细节,比如他沉默时眼神透露的不安,爆发时的情绪凝结成复杂的表情,这些全都对角色层次进行了拔高。
05. 再看看白晓晨。他在《狂飙》里的叛逆逻辑就显得浅显了些。所有行为都集中在和高启强对着干,他的愤怒、抗争几乎没有内部情感的烘托,不是揣着故事情节去表达,而是靠单调的愣劲儿和几个固定公式的表情去强撑。这种演法更像是为了矛盾而矛盾,缺乏让观众能深刻理解角色的抓手。就连弹幕里有网友也忍不住吐槽,说什么“白晓晨就是个大号反叛熊孩子,抓不到角色的内核”。
06. 这两位演员的表现实际上也被剧本的塑造有所影响。万潮背后的叛逆是有血有肉的剧本铺垫和精准的演技支撑起来的,而白晓晨的叛逆内核显然弱化了许多,仅靠动作、表情撑场,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过客观来说,这也不是让白晓晨背全锅,只能说他的表现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大家怎么看两位叛逆青年呢?是觉得万潮更胜一筹,还是另有高见?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来源:有趣的林林